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古裝劇的妝造在悄悄轉型。
前幾年流行“喪葬殡儀風”,白紗白衣配白裙,連頭飾都是淡色。設計感是一點都無,看上去像披麻戴孝的集體葬禮,怪不吉利的。
雖然理想狀态是白衣飄飄,翩翩若仙;但實際狀态是“誰家的床單和蚊帳成了精?”
近兩年流行“亂搭亂建風”,服飾以大紅大綠為主,頭飾則跟違章建築似的,能堆多高堆多高。
鮮花插幾朵、步搖來幾根、簪子不能少、最後再加一層大雞冠。做好千斤重的造型,演員紛紛化身宜修:剪秋~本宮的頭好痛。
總的來說,古裝劇的妝造從極素風走向了極繁風。造型師們不是不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而是流水線産品,省心省力省錢。同樣的造型團隊,在經費充足、用心設計的情況下,也能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但若是趕工需要,就流行什麼堆什麼,這家用完,下家還能接着用。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唠唠這些妝造團隊的高低分作業。
資深造型師張叔平來自香港,早年間合作徐克、王家衛、姜文等名導,代表作有《青蛇》《新蜀山劍俠傳》《梁祝》《花樣年華》等,多次榮膺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
戰績累累的張叔平來到内娛,卻和古裝劇水土相克,因唯愛勒頭皮與大光明,被粉絲戲稱為“張梳平”。《醉玲珑》中的劉詩詩陳偉霆、《宸汐緣》裡的張震倪妮、《大明風華》中的朱亞文湯唯都未逃過此劫,齊刷刷留下了難評的古裝妝造。
張叔平美學不是無迹可尋,回頭看看《青蛇》和《六指情魔》,其實王祖賢和林青霞的發型也緊繃繃地後梳了,但她們畢竟是絕代美人。造型靠人襯的時代已經落幕了,現在需要的是人靠造型撐。
和張叔平一樣,陳敏正和陳同勳也是獲獎無數的資深影視妝造師。兩位陳老師也創作過不少佳績,還一起合作過《甄嬛傳》和《蒼穹之昴》,這兩部劇到現在都是清宮劇妝造的天花闆,記錄了諸多女演員的高光時刻。
陳敏正還和張藝謀保持了多年合作關系,在《影》和《懸崖之上》中都貢獻了令人驚豔的造型,把潑墨風和冷寂風拿捏到位。古裝劇方面,《射雕英雄傳》(2017年版)也算完成度較高,“桐蓉兒”的一襲藍白服飾讓人印象深刻。
但陳敏正也有發揮失常的時刻:《武神趙子龍》《華胥引》《新笑傲江湖》的五顔六色影樓風讓人無力吐槽。
陳同勳适合落地感較強的古裝戲:他在陳凱歌的把關下創造了《妖貓傳》的大唐盛世,無論是張榕容、張雨绮、劉昊然還是歐豪,都在電影中留下了經典look。
《軍師聯盟》《慶餘年》《陳情令》中大量使用皮革坎肩、束身馬甲、硬質腰帶,男演員們的扮相都很有精氣神,相比之下,女演員們的妝造就要弱一些。《陳情令》還特意為不同家族設計了不同主題色,紫色神秘、白色優雅、黑色晦暗、金色富貴,符合角色特質,看得出來是下了一番心思。
陳同勳的最新作品是《長相思》和《念無雙》,或許是經費差異,兩部劇的質感差别較大。《長相思》裡,楊紫、張晚意、檀健次、鄧為各有出圈妝造;而《念無雙》裡的唐嫣、劉學義卻因“造型太素”引發粉絲維權。
和張叔平一樣來自香港的,還有資深造型師曾明輝,早年代表作是《阿飛正傳》《家有喜事》和《何日君再來》。千禧年後,工作重心轉至内地,較出名的作品是《宮鎖心玉》《美人天下》和《古劍奇譚》,以現在的審美來看,這幾部劇的妝造是無功無過的流水線作業。
近年來,倒是有幾部出圈之作,《少年歌行》和《長月燼明》都收獲了不少好評。曾明輝和韓廣仁合作的《少年歌行》中,李宏毅的貴氣毛領、敖瑞鵬的少年紅裝、劉學義的白金袈裟都非常符合角色性格,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
而說到韓廣仁,就不能不提《山河令》,他為溫客行設計的造型放大了龔俊的身形優勢,制造了公子世無雙的角色美感。
以敦煌美學風格出圈的《長月燼明》是曾明輝和黃薇合作的産物,前者負責梳化,後者負責服裝。美術團隊多次前往敦煌采風,從古樸典雅、韻味十足的敦煌壁畫中得到了創作靈感。
女造型師裡除了黃薇,易小雅、譚莉敏都是代表人物,她們的普遍優勢是:創意很足,擅長女性妝造。
高量高産的黃薇,代表作除了《長月燼明》,還有《海上牧雲記》《周生如故》《夢華錄》《護心》《雲之羽》等等。
《海上牧雲記》中張鈞甯的先帝白月光裝扮、文詠珊的神秘女子裝扮都讓人眼前一亮,放在兩位女演員的古裝作品序列中,也絕對是美商很高的。
《周生如故》中的白鹿清純堅韌,《夢華錄》裡的劉亦菲林允柳岩各有風情,《雲之羽》中的盧昱曉引發仿妝造熱。
《護心》之前,侯明昊和王以綸也演過一些古裝劇,但從沒人把他們算作“古偶美男”;《護心》之後,兩人擁有了姓名。無論是落地古裝,還是玄幻古偶,黃薇都能幫助演員“揚長再揚長”。
易小雅的舒适區是玄幻古偶,因為她的造型比較有巧思和靈氣。《蒼蘭訣》讓王鶴棣一雪《遇龍》之恥,讓張淩赫走入大衆視線,也讓易小雅一戰成名。月族有月族的尊貴霸氣,仙界有仙界的纖塵不染,差異化的妝造使角色個性更加鮮明。
《七時吉祥》和《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在路透階段就引發熱議,易小雅設計的造型靈動跳脫,在布袋戲、動漫中汲取靈感,做到了傳統和創新的有機融合。
譚莉敏作品不多,但貴在精。一部《東宮》讓人念念不忘,小楓天真爛漫、熱情似火的西洲公主妝造和李承鄞陰鸷腹黑、自帶貴氣的深宮太子妝造,至今仍是兩位主演彭小苒和陳星旭的最佳古裝扮相。
去年熱劇《古相思曲》也出自她手,雖是一部小成本劇,但陸鸢從18到36歲,從少女到“妖後”的妝造做得一絲不苟。
此外,還有兩位高産的新晉造型師方思哲和艾聞,值得關注。
方思哲的代表作是《長歌行》《蓮花樓》《卿卿日常》等,風格較為端莊大氣,擅長落地古裝劇。吳磊的阿詩勒隼皮膚,趙露思的樂嫣皮膚,成毅和曾舜晞的李蓮花、方多病皮膚,田曦薇的李薇皮膚,從妝造上來看好評度都很高。
當然,偶爾也會馬失前蹄,如《且試天下》,素雅是素雅了,但造型不太适合男女主。
艾聞早期做現代劇比較多,《歡樂頌》《我是餘歡水》《你是我的榮耀》從妝造上來說,效果都不錯。但戰場切換到古裝劇就出現了明顯的水土不服,《遇龍》《安樂傳》屬于是粉絲看了截不出安利圖的程度,《灼灼風流》隻能算是中規中矩。
不過他的待播劇《折腰》和《相思令》賣相很好,預告片裡的妝造也充滿了氛圍感,興許能狠狠扳回一局。
主打放松心情的古裝劇是“給眼睛吃的冰淇淋”,觀衆當然希望看到具有視覺美感的妝造。
但妝造的好與不好,關乎設計師們的用心與否,關乎經費充足或短缺,關乎妝造師團隊學徒的水準高低,關乎導演團隊的審美與幹預,往往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才能創造精品。
2024年的待播古裝劇有很多,我們也期盼着能看到一些對眼睛友好的新作品。
le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