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毒神探”陳嘉斌:保護勞動者健康是最好的事業

作者:星磚
“追毒神探”陳嘉斌:保護勞動者健康是最好的事業

2023年10月30日上午8點,廈門市集美區杏濱路,偌大的會議廳座無虛席。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林聖彩等800餘位專家學者見證下,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以下簡稱“省職防院”)副院長、原省職業病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嘉斌舉起了一份沉甸甸的榮譽證書——2023年中國毒理學傑出貢獻獎。

作為行業頂級榮譽之一,中國毒理學傑出貢獻獎兩年評選一次,這一次隻有2名獲獎者,陳嘉斌是其一。

特殊意義不止于此。該獎項要求候選人在毒理學領域取得學界公認的重要突破、突出貢獻或解決重大毒理學問題,此前的獲獎者多為極具學術影響力的知名專家。而陳嘉斌長期從事職業中毒救治與應急毒理學研究,成果更多時候寫在了醫院病房、工廠工廠中的房間、山間田野中。

1987年從中山醫科大學6年制大學畢業加入省職防院至今,陳嘉斌無數次臨危受命、星夜馳奔,負責或參與了數百起省内外重大職業中毒、不明原因中毒等事故調查處理,牽頭建立了有機溶劑中毒患者救治關鍵技術體系,打造了涵蓋“現場—臨床—實驗—管理”的完整中毒防治模式,建構了立體化、廣覆寫、醫防結合的廣東省突發中毒事件衛生應急網絡。

“我個人獲獎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獎項是對廣東省中毒急救毒理研究、職業病防治工作的肯定。”陳嘉斌笑着說,在省職防院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他隻是其中一人。在他之前,無數前輩留下了寶貴的成果經驗;在他身後,更多年輕力量正投身這項重要事業,持續守護億萬職業人群的健康和幸福。

“追毒神探”陳嘉斌:保護勞動者健康是最好的事業

01

36年覓毒追兇

阿秀百思不得其解,好好的丈夫為何一夜變成“精神病”?

數天前,吃飯時張生突然沖向門外,一頭紮進了路旁的河道。阿秀吓了一跳,連忙将丈夫送進醫院。到了急診科,張生始終不配合檢查,不僅對所有人破口大罵,甚至打傷了一位醫生。幾經輾轉,張生被送進腦科醫院。但很快,精神科醫生也覺得不對勁,張生時而清醒,時而癫狂,異常行為并不符合精神疾病患者的表現,相關治療也沒有效果。診治又一次陷入僵局。

此時,臨床經驗豐富的科室主任提議,請陳嘉斌來會診。了解情況後,陳嘉斌考慮可能是中毒,建議盡快采集血液尿液樣本送省職防院化驗分析。

“一查,果然是急性有機錫中毒。”陳嘉斌回憶,他立刻安排張生轉入省職防院進行針對性治療,又帶隊前往張生所在的工廠和住所,将所有工藝流程、生活軌迹中可能接觸到的物品采樣化驗,揪出了“兇手”——三甲基氯化錫。

這是一種能導緻精神錯亂、低血鉀的獨特化學物,常作為雜質存在于劣質塑膠中,攪拌、加熱時可以揮發,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黏膜進入人體,引起中毒,嚴重者甚至會腦水腫死亡。因為潛伏期有個體差異,早期症狀也沒有特異性,中毒者可能被延誤治療。張生是幸運的,由于診治及時,他不久便康複出院了。

各類不明原因中毒事件發生時,陳嘉斌能夠作出快速、準确判斷,憑借的是多年積累的實戰經驗。

為了鎖定毒物,他曾深入污染區爬樹挖泥、也曾在有毒工廠中的房間鑿牆采樣,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迹;為了明确染毒經過,他引導患者一遍遍回憶工作、生活中未曾注意到的緻命細節,找到關鍵節點;為了完善線索鍊條,他組織模拟工廠作業流程,還原中毒現場,隻為測量到準确的毒物濃度;為了救治更多中毒者,他帶隊輾轉千裡,足迹遍布貴州、四川、湖北、江蘇、浙江、廣西、上海等省市。

一次,河源某地發生集體中毒事件,患者均出現肝功能異常、凝血時間改變等症狀,與老鼠藥中毒有些相似,當地醫生便将推測結果向上彙報,省職防院也派出專家參與調查。陳嘉斌處理過多起老鼠藥中毒事故,立刻發現不對,“敵鼠鈉類老鼠藥中毒往往是先出現凝血問題,後才出現肝功能異常,這與患者臨床表現不符。”

在他指導下,當地重新排查,發現真正的病因是患者食用了含有米酵菌酸的米粉。米酵菌酸是一種通過消化道黏膜吸收的強毒性物質,可引起嘔吐腹瀉、乏力煩躁、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導緻死亡。“這種毒物很少見,但緻死率很高。”他說,當地立即對相關生産廠家進行排查,省職防院也向全省發出預警信号,避免了更多中毒事故的發生。

遇到更狡猾的毒物,捕捉、偵查難度很大。但陳嘉斌不是孤軍奮戰——“追毒神探”的強大不僅因為其智慧,也因為有足夠多的“華生”。

2009年春天,鞋廠女工陽豔半夜突然昏迷,被緊急送進惠州醫院搶救,但始終無法查出病因。病情持續加重,一周後,醫院不得不下達病危通知書。正當家屬準備放棄時,接到會診通知的陳嘉斌連夜趕到,初步判斷是急性二氯乙烷中毒。

1992年,他開啟職業生涯中第一起不明原因中毒死亡事故調查,就是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患者症狀幾乎一緻。“該患者是不是職業中毒,一開始是有争議的。”陳嘉斌回憶。與一般職業中毒發病不同,二氯乙烷中毒患者都是脫離崗位數小時後發病,又是零散出現,工廠上報的化學品顯示低毒,生産環境中也沒有發現特定的毒物濃度。

雙方僵持不下時,長期為廣東省乃至全國職業衛生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的省職防院毒理實驗所通過動物實驗一錘定音。

“我們使用工廠提供的化學品模拟工廠中的房間環境,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毒理實驗所所長劉莉莉介紹道,“雖然是低毒物質,但低濃度持續染毒4小時,動物會出現精神萎靡、活動減少等症狀。停止染毒後症狀消失,但再過數小時,動物開始接連死亡,病理檢查均發現遲發性腦水腫。這與中毒勞工的症狀基本一緻。”

有了這些基礎,與二氯乙烷的又一次狹路相逢,陳嘉斌跑赢了死神。他判斷陽豔還有搶救機會,連夜将其轉送至省職防院檢查,确認是二氯乙烷中毒後進行針對性治療。2天後,這名19歲的花季少女便蘇醒了。

“追毒神探”陳嘉斌:保護勞動者健康是最好的事業

▲陳嘉斌(中)調查二氯乙烷中毒事件

“無論做臨床醫生還是研究員,沒有見過毒物、沒有見過中毒患者,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專家。”他說。工作36年,他與各類毒物的戰鬥從未停止,累計處理重大中毒事件200多起,跨省會診和指導職業中毒事故處理100餘起,成功搶救3000多例嚴重中毒患者,讓無數中毒患者重拾健康。

因貢獻突出,他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衛生部全國衛生應急先進個人等,相關科研項目獲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國家安監總局安全生産科技成果獎三等獎等。

02

把猛獸關進籠子

“廣東省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外來的化學品使用占了全國的大部分,一些不明毒性、大陸沒有标準的化學品也從這裡陸續進入國内。”陳嘉斌說。它們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催化劑,但有時也會成為傷害勞動者的猛獸——職業病防治的戰線需要不斷前移,在最短的時間内将猛獸關進籠子裡。

不同于臨床救治的生死時速,源頭預防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

1996年7月末,在某電子廠上班的阿英突然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便再也無法獨立行走了。怪病1個月前就初現端倪——每次走出灌洗工廠中的房間,她的雙腿總像灌了鉛似的沉重,還經常莫名其妙地摔跤,上下樓都需要扶着欄杆。

更詭異的是,同一工廠中的房間,摔倒的女工越來越多。到當地診所檢查,大多被歸結為感冒、濕氣重,服藥休息也不見好轉。綜合醫院診斷為“周圍神經炎”,也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當大巴車将38位患病女工送到省職防院時,她們大多已無法自主站立,是陳嘉斌帶着10餘位醫護人員,将她們一個個背上4樓的住院部。看着這群肌肉萎縮、形容枯槁的女工,結合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結果,他判斷,這可能又是一起正己烷引起的中毒事故。

果然,随即成立的省、市職業病處理小組監測發現,清洗工廠中的房間的正己烷濃度超過衛生毒理學名額數倍。“我們對工廠中的房間所有勞工進行現場體檢,發現76人全部中毒。”陳嘉斌感到非常痛心。

正己烷俗稱白電油,是一種高效的工業用清潔劑、粘膠劑,在許多行業應用。雖然其急性毒性分類屬于低毒物質,但具有高揮發性和高脂溶性,吸入氣體或沾及皮膚都會被人體吸收,而且會在體内蓄積,長時間接觸可引起神經系統損傷。但同時,彼時國内醫學界的相關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也缺乏工廠中的房間衛生标準和職業中毒診斷标準,部分工廠使用正己烷時幾乎不考慮通風排毒,有些勞工甚至用正己烷洗手。

這一起正己烷職業中毒事故敲響的警鐘聲震耳欲聾,省職防院深刻地意識到,關注職業性正己烷中毒已刻不容緩。于是,幾乎舉全院之力,國内對慢性正己烷中毒防治的首次系統、全面、科學研究開始了——

  • 1997年,在當時的廣東省衛生廳、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支援下,省職防院啟動了慢性正己烷中毒的防治研究項目;
  • 1998年,課題組正式成立,組織了大量現場和實驗室調查研究;
  • 2002年起,空氣中正己烷衛生标準建議值、檢測方法、職業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診斷标準等3項國家标準相繼提出、制定;
  • 2017年,制定完善《職業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診斷》,對診斷原則、處理原則進行修改調整,進一步保障職業病患者權益……

期間,省職防院還摸索制定出一套綜合療法,累計收治數百名正己烷中毒患者,包括前述電子廠76名中毒勞工在内,治愈率100%,重新整理了當時國際上重度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無法治愈的認知。

經過長達十幾年的深入研究和一系列标準釋出,廣東正己烷職業中毒事件逐漸減少。不僅如此,在蘇州“毒蘋果”等事件中,陳嘉斌等人也受邀飛赴當地,為兄弟省市正己烷中毒事件的臨床救治、事件調查等提供幫助。

“追毒神探”陳嘉斌:保護勞動者健康是最好的事業

▲2018年,陳嘉斌赴愛爾蘭都柏林參加第32屆國際職業健康大會

在廣東省職防院,如此時間跨度大、技術難度高的研究項目并不少見,而且經常多線并行、同步推進。尤其是該院在國内首次發現了27種新型職業病,許多毒物的防治研究都是其從零開始牽頭推動的:

  • 為了破解1,2-二氯乙烷中毒難題,1994年成立專題組攻關中毒機制和防治研究,該院作為主要起草機關,制定釋出、完善修改一系列國家标準,相關研究持續20餘年;
  • 為了防治高死亡率的職業性三氯乙烯藥疹樣皮炎,該院布局持續了20餘年的系統研究,将死亡率從50%以上降低到5%以下;
  • 自1998年在廣東首次發現三甲基氯化錫職業中毒後,研究一直持續到2022年才将接觸限值、檢測方法等全部研制完成,為全國防治有機錫中毒作出重大貢獻……

03

保護勞動者健康是最好的事業

完成一項系統研究,往往需要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和堅持,陳嘉斌和同僚對此早有準備,但同時,他們也習慣把“快一點、再快一點”作為口頭禅——時間不等人,他們要用最短的時間出成果,并用最快的速度轉化為臨床救治的強大武器。

1997年,經當時的省衛生廳準許,廣東中毒急救中心正式挂牌,為綜合醫療衛生機構的中毒急救提供技術支援。這是全國第一個省級急救中心。

5年後,依托國家化學中毒救治基地和省級中毒急救中心的優勢,省職防院又建設了用于中毒救治的ICU,專門收治職業性和生活性化學中毒——包括急性群體性毒鼠強、氟乙酰胺中毒、三氯甲烷中毒、有機錫中毒等相關患者。

“一開始,我們就配備了當時較為先進的纖維支氣管鏡、升降溫裝置、血液淨化裝置、血流動力學監測、氧代謝監測等裝置,并随着臨床需求不斷更新。”陳嘉斌回憶說,後來又陸續建成高壓氧室、血液淨化中心等,救治能力不斷提升。

中毒患者的臨床救治常常需要與時間賽跑,僅靠一家醫院的力量是不夠的,2014年開始,在省職防院統籌下,陳嘉斌協調潮州、佛山、惠州等7個地市,各標明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建設中毒急救分中心,并向周邊輻射,組建本市及周邊的救治聯盟,建構了一張覆寫珠三角、粵東、粵西等中毒高發地區的突發中毒事件衛生應急網絡。

“如今,各分中心所屬的醫院大多已發展成為廣東省高水準醫院建設機關。”陳嘉斌說。在省職防院排程下,各分中心、檢測分基地密切配合,以點帶線,以線帶面,聯合完成一次次中毒事件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戰鬥,陳嘉斌都會強調毒理研究的重要性。多年積累的毒理分析技術和資料,也讓省職防院毒理實驗所多次成為關鍵先生。

“我們基于多年來的資料積累,搭建了一個包含近8000種常見毒物的毒性資料庫,下一步計劃聯合高校、科研機建構立風險預測模型,探索建構快速篩查評估體系。”劉莉莉介紹,這個開放的資料庫将持續更新,助力提升全省職業衛生事件風險監測、預測預警效能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作為國内較早開展毒理研究工作的機關之一,省職防院毒理實驗所是國内農藥、化學品、化妝品、消毒産品、醫用材料及醫療器械毒性評價的主要機關之一,2003年就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獲得衛生部化學品毒性鑒定機構甲級資質,至今已承擔1~4階段各類毒理學安全性評價試驗7000多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參加中日、中美國際合作及省、廳級科研項目40多項。

如今,該院承建的省級化學品毒性評估中心列入《廣東省職業病防治“十四五”規劃》體系能力建設,主持的廣東省突發職業與環境疾病(化學中毒與核輻射)醫學應急救援中心建設項目成功納入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

“追毒神探”陳嘉斌:保護勞動者健康是最好的事業

▲2015年,省職防院接過國家核應急醫學救援分隊旗幟。左為陳嘉斌

未雨綢缪,是因為新的挑戰仍不斷到來。

“随着科技與産業的不斷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業态不斷進入大衆生活,不僅要嚴防死守傳統毒物,還要兼顧預防新毒物危害,迅速、準确識别新的潛在風險,研究範圍需要不斷擴大。”陳嘉斌說,“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也要求職業病防治不斷擴大關注範圍,逐漸覆寫全職業人群、全生命周期。

目前,省職防院正全面布局,從學科建設到人才建設全面發力。特别是2023年6月,該院與安徽理工大學在全國率先啟動職業衛生工程緊缺人才培養計劃,為破解新舊職業病疊加的防治難題注入源頭活水。

看着不斷壯大的職業病防治隊伍,陳嘉斌欣慰不已。有時他會想起自己第一次走進省職防院大門的情景。當時,成績優異的他有着諸多選擇,猶豫不決時,大陸著名毒理學家、其導師周炯亮教授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一生。

“老師說,保護一線勞動者的健康是最好的事業。”陳嘉斌感慨,半生奔赴,他充分體會這句話的力量——與各類毒物的戰鬥充滿未知和挑戰,但每一次勝利,拯救的不僅是眼前的患者,還有無數是以免于傷害的人。“希望更多人加入這項事業,感受這份幸福。”

(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歡迎訂閱2023年《人之初》雜志

▼▼▼

“追毒神探”陳嘉斌:保護勞動者健康是最好的事業

主筆 | 宋炳軍

記者 | 陳湘婷

編輯 | 程橙 蘇海甯 責編 | 張秀麗

來源|本文首發于《人之初》雜志,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廣東衛生線上全媒體團隊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