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很多人在期盼回家,也有很多人在回想記憶中“不堪”的一頓年夜飯。
“我家的年夜飯大概是全網最簡陋的吧”,這則文章引起了無數網友的圍觀評論。
發帖者是河南人,在她曬出的年夜飯餐桌上,一盤炖四季豆,一盤涼拌銀耳,一盤豆豉炒雲南小瓜,唯一的葷菜是一盤豬頭肉炒黃豆芽。
發帖人用稀松平常的語氣表示,因為家裡沒别人,隻有一家四口,是以就做了剛剛好的菜量,承認“沒有那麼豐富”。
最後她追加一句:“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開心幸福的事了。”
看似毫不在意,但文章的标題還是出賣了自己。
想必,這樣的一頓年夜飯,她自己都會覺得心裡不舒服。
而廣大網友的評論也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有人毫不客氣地指出“再窮年夜飯也不至于這樣啊,餃子都比這強,就是對付嘛!”
有人态度明确地表示,完全無法接受過年這麼對付。
“一年就一天是年三十,無論如何都要有幾個像樣的菜吧?”
還有網友通過這幾盤有些敷衍的菜,推斷出發帖人“對待生活沒有熱情”。
有人則用事實說話,列舉自己當地過年的大餐:魚、排骨、紅燒肉......
“要不然怎麼能叫年夜飯?”
有人說,年夜飯是一種儀式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菜式不應該這麼簡單。
有人委婉地表示“這比我們平時吃的都差”,過年當然要用心一些,要不然每天都過得一樣有什麼趣?
評論區裡,幾乎所有人都在質疑“為什麼就弄這幾個菜啊”、“一家人一起吃苦受窮也叫幸福”?
我不知道發帖人在看到這些留言的時候,心裡會作何感想;
我也不知道這些留言的網友有沒有聽說過“何不食肉糜”這個陳年老梗。
不過,我看到了幾條發出不同聲音的評論:
“我們隻有餃子”;
“我們比你們更簡陋,隻有三個菜,其中一盤還是中午剩下的。”
“菜多菜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吃到自己喜歡的菜,開心健康就好。”
正在我覺得,網友們還是有客觀公允的存在的時候,另外一批人曬出來的“同款寒酸”年夜飯讓人無語凝噎,不知道說什麼好。
“兩個人的年夜飯,寒酸的速凍佛跳牆,冷冷清清凄凄慘慘”。
且不說佛跳牆這玩意到底是否稱得上“寒酸”,再一看,發帖人的身份是一位機長的妻子。
這是一位網友曬出的民航機長工資單:
如果這都算寒酸,那平民百姓應該算是難民餐了。
另外還有這樣強行湊熱鬧的網友,一邊曬出自家的年夜飯大餐,一張照片裝不下,一邊敲下這幾個字“這樣的年夜飯真的寒酸嗎?”
而評論區的網友也毫不示弱,反問道:
“這也叫寒酸?難不成你要吃龍肉?”
在“謙虛”這件事上一生要強的中國人,用“樸素”來形容這樣的年夜飯,用“不會煮飯”來形容做紅燒魚的廚藝:
當評論區有人質疑“哪裡樸素了”的時候,她還要說“沒幾個菜”。
要論真正的寒酸,真正的艱苦樸素,沒有人能跟這位除夕在機關值班的兄弟争鋒。
米飯配蕃茄炒雞蛋,連一絲葷腥都沒有。
在異國醫院度過除夕吃的年夜飯:清湯寡水,米飯拉面配小鹹菜,這樣的人生經曆也算難得了。
他們為什麼不獎勵自己一頓大餐?是因為不想,不願意嗎?
年夜飯的豐盛或“寒酸”,間接反映了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
那些感慨别人家年夜飯沒有儀式感的人,也許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簡陋的人家。
“這就是我不想回鄉下老家的原因......”
如此标題的一則文章,引發了數千條議論,大多數人都在表示驚訝:
“21世紀了居然還有人住在這樣的環境裡?”
發帖人已經七個月沒有回去的老家,再次被陳年老垢重重包圍。
她無奈發帖表示,剛下車看到這一幕,就已經做好大幹一場的準備了。
從曬圖可以看出,廚房滿是油污,冰箱裡布滿黴漬,這是女子年邁父母的居住環境。
評論區裡,一部分人在吐槽自己的長輩:
有洗碗不放洗潔精的:
有瘋狂囤積癖的:
有用塑膠盆子裝熱飯菜的:
當然,仍然有曬自己老家照的,但和發帖人相比,他們的老家窗明幾淨,纖塵不染,然後配上一句“真的好愛回家”,主打一個沖突和反襯。
還有一些人,主動放上自己老家簡陋的形象,慰藉發帖人。
龜裂的土牆和土地面,陳舊的老木家具,老款的棉布蚊帳,被淘汰的擺鐘,處處透露着清貧,但卻收獲了很多網友的點贊。
“又幹淨又闆正”;
“好幹淨!住起來完全不會膈應。”
還有網友表示,老家的廚房原先也很破舊,但上個月已經重新翻修,很快就能有新廚房用了。
一位經常回到鄉下老家,幫老人收拾衛生,陪伴他們一日三餐的網友這樣說:
“自己收拾收拾吧!老人一直那樣生活的幾十年習慣改不了,我每次回去各種收拾,但是還是開心,可以陪外婆和妹妹們,做飯給他們吃。
老人看一次少一次,我從小農村長大不嫌棄,自己有手可以收拾幹淨。”
藍天綠樹下,年輕的孫女們圍繞在老人身邊,桌上是新鮮的桃子,兩盤紅燦燦的小龍蝦。
老人這一刻的心情,一定和天氣一樣美。
很多時候,老人家裡之是以顯得肮髒破敗,并不是他們懶于收拾,而是因為體力和精力上的不足。
人有雙手和雙腳,隻要願意,即使再不堪的苦日子,依然可以過出花。
知乎上有這麼一條提問:“你吃過最寒酸的一頓年夜飯是什麼”,答題區幾乎可以見證人世間的衆生百态。
一位過年期間在菲律賓的網友,冰箱裡有啥吃啥,于是,一碗難煮的蕃茄意面,一碟炒雞蛋就是他的除夕大餐:
耗費大半天,工序繁複,用上各種山珍海味煮的4人份佛跳牆,被家人們評價“一輩子沒吃過這麼寒酸的年夜飯,隻有一道菜”的委屈網友:
女友和家人陪伴生病的父親在醫院度過的除夕夜:
獨自在外打拼,春節不回家,煮友善面加一個蛋的年夜飯:
新婚第一次在公婆家過年,被三盤餃子的年夜飯驚呆的外地媳婦:
有人說,如果是河北河南山東農村的婆家,這很正常:
有人在評論區問,你不幫忙的嗎?
有趣的是,答案區裡也有一位同樣在婆家遭遇全餃子宴年夜飯的新媳婦。
隻不過,她沒有僅僅震驚完,再上網發文章吐槽就完事。
而答主從小到大,家裡的年夜飯都是非常豐盛的:
用她父母的話說:桌上擺得滿滿的,才像過年的樣子,才叫年夜飯。
她和老公在鎮上一通大采購,回家後就開始備菜。
為了不讓婆婆誤會,她還讓老公特地去解釋。
于是,當年的除夕夜,飯桌上破天荒出現了8個菜,小姑子坐下之後連連贊歎:
“這才像個過年的樣子!”
更讓答主欣慰的是,公婆家的年夜飯自此也變了樣,再不是之前的簡單對付。
有人說,還不是因為答主你從小就泡在蜜罐裡長大,還不是因為你有錢,還不是因為......
但沒人關注,答主用實際行動,而不是吐槽嫌棄,改善了一家人當晚以及今後每一個年夜飯的餐桌。
每個人的家風都不一樣,從小成長的環境不一樣,但絲毫不耽誤把日子過成一首詩。
豐儉由人,富有富的活法,窮有窮的出路。
網際網路的發展,把全世界陌生人的生活延伸到了每個人眼前,由此産生落差。
但現實中,我們幾乎一生都不可能和遙遠的陌生人産生交集,是以這些焦慮、嘲笑、不了解,統統都是多餘無益的情緒,徒增煩惱而已。
人生不過3萬天,睡一張1米5的床,一日三餐吃五谷雜糧,注意力隻能放在眼前,如果因為遠處遙不可及的風景而耗費了精力,甚至是以産生三千煩惱絲,那才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
熱愛自己的生活,再貧瘠的土地,隻要你精心打理,照樣能開出無比驚豔的人生之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