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作者:意檀香研究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大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然而一度面臨着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珍稀物種瀕危狀況嚴峻等情況。為了保護這條母親河,2021年開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實施為期十年的禁捕。2023年,長江禁漁迎來三年強基礎的收官之年。三年的不辍努力成效如何呢?

視訊加載中...

2023年以來,在網友陸續發到網上的視訊裡,長江裡的魚眼見着增加。甚至在長江與江豚不期而遇,也成了一種随時可能發生的常态。農業農村部也有好消息傳來,江豚數量首次止跌回升,長江刀魚、鳤等稀有物種分布範圍和可見頻率顯著上升,水生生物資源恢複向好, 禁漁三年成效喜人。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新年伊始,長江禁漁新一階段的工作開始了。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在位于湖北石首的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4年向長江放歸江豚的計劃已經提上日程,從業人員正在為放歸工作順利進行,忙着檢查江豚的活躍度和健康程度。保護區地處長江“九曲回腸”的荊江江段,水文條件優越,非常适合長江江豚栖息繁衍,已經有100多頭江豚在這裡生活。作為長江的旗艦物種,江豚的數量直接反映了長江生态系統的健康分值。然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江豚數量曾從2700頭左右,一度減少到2017年的1012頭左右。也正因如此,保護區才承擔起了遷地保護江豚的重任。對于這裡的從業人員來說,每天首先雷打不動的工作是巡護 。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毛峻峰:12個巡護員,兩人一組,每天沿保護區走一遍,一個是為了禁捕,怕有釣魚的,暗捕的。第二個就是環境治理看有沒有破壞的。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巡護不僅是在白天,晚上也會進行,不管吃飯還是睡覺,隻要發現異常,巡護員們就要馬上去處理。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北基地負責人 陶樂:非法捕撈高峰期的時候,經常性的都是每天淩晨兩三點才入睡。現在保護區的生态環境改善,覺得我們做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除了巡護,修複天鵝洲故道和長江幹流的生态資源,也是重要一環。種植香蓮和蘆葦等挺水植物、種植黑藻、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以及搭建人工魚巢,這些修複不僅可以給候鳥提供食物,也可以給魚類提供更好的栖息環境。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北基地負責人 陶樂:2023年種植的一片蘆葦,當夏天水位持續上漲之後,這一片洲灘會被水位覆寫,魚産卵,它會附着到這一些植物的根系上面,促進了生物的大循環。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毛峻峰:通過修複,使江豚周圍生存環境更好。魚草多了,魚就多了。小魚多了,鳥就多了。像冬天,鳥類栖息最多的時候有2萬多隻鳥,鳥來魚多,最終達到生物多樣性的居住環境。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和保護區工作同步進行的,是三年來從國家到長江沿線各省市的協同推進。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開始施行。作為大陸首部流域專門法律,對于長江生物保護、污水治理、防洪救災、生态修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而在沿江省市,把修複長江生态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四川、貴州、雲南三省建立流域橫向生态補償機制,共同保護長江上遊生态;湖北武漢将長江生态治理向縱深推進,阻斷城市污水流入長江,守護中遊;而在下遊,長三角三省一市協同治理、聯防聯控。同時,沿江省市每年還通過增殖放流,向長江補充魚種資源,長江特有珍稀魚類是以在不斷增加。這樣的同心共治,讓長江經濟帶的生态環境悄然發生着變化。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2023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們來到天鵝洲白鱀豚保護區,對保護區附近長江水域做了一次細緻的漁業資源調查。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郝玉江:發現魚類數量非常大,群落結構也非常健康完整,從小型魚類到大型魚類到捕食型魚類,生物量也非常大,從水環境、水質來看,和原來相比有明顯改善。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保護區和專家們所有這些努力,其實是在為一個重要的行動做準備。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2023年4月,保護區4頭經過近兩年野化訓練的江豚被放歸長江,這是中國遷地保護江豚的首次放歸。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 胡良慧:長江的環境已經越來越好了,現在已經很适合江豚生活了。這次成功以後,我們後續要經常性把江豚向長江裡面放歸。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在江豚躍入長江的瞬間,大家心裡有着相當的不舍。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北基地負責人 陶樂:此前我們每天都是圍繞着它在運轉,今後再看到它的機會也非常少,但是保護江豚的目的也是讓它最終能夠回到長江裡面去。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郝玉江:江豚如果能夠實作長江自然放歸,實作長江江豚種群的自然恢複,說明我們的長江大保護在逐漸呈現出更好的成效,長江母親河生機再次煥發起來。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放歸并不是結束,大家仍在持續關注着4頭江豚的生存狀況。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郝玉江:從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我們認為幾頭江豚應該是适應了長江的環境,而且很可能已經跟長江江豚的自然種群會合成更大的自然群體,确實是讓我們比較振奮。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禁漁三年的守護和修複,長江正在發生着喜人的變化。2022年長江江豚最近一次科考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實作了2006年有監測資料以來的首次止跌回升。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讓人振奮的不光是江豚的回歸。2023年10月,農業農村部、生态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共同釋出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2022年)》顯示,青魚、草魚、鲢魚、鳙魚這四大家魚,以及刀鲚等資源恢複十分明顯。最新監測到的魚類達到了193 種,比2020年禁捕之前增加了25種,長江幹流、鄱陽湖、洞庭湖的生物完整性指數,比2018年建立指數體系之初提升了兩個等級。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劉煥章:禁漁以前的時候,魚類主要都是一些小個體的,但是禁漁之後平均體長體重都是有明顯增加的。它的密度、它的總量資源量是在增加的。像這樣保護下去的話,珍稀的一些物種,應該也有非常好的恢複希望。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長江從“休養生息”奔向“生生不息”

十年禁漁隻是保護長江生态的其中一步。随着長江大保護的同步推進,長江水質也在不斷向好。2021年到2023年,長江幹流水質一直穩定在Ⅱ類。從“捕魚”到“護漁”,建檔立卡退捕漁民轉換為中國漁政長江巡護員,公衆保護長江的意識在提高;我們的母親河長江,正在從“休養生息”轉向“生生不息”。

向着夢想 與國家一起前行

以十年禁漁的魄力,換長江的生生不息,是福澤子孫後代的國之大計。任何夢想的實作,都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也必然會遇到挫折和困難。關鍵是要有不畏難、不怕苦的精神。開年以來,《我與國家一起前行》特别節目講述了多位普通人的奮鬥故事,他們從事的工作各有不同,但他們身上都有着這樣的精神。從他們的成長裡,我們看到一個奮進的中國。從他們的故事裡,我們能夠感受到,國家前行的每一步,是無數個像你我一樣的平凡人為夢想在奔跑。奔跑在與國家一起前行的大道上,平凡人也可以人生出彩,為家、為國作出不平凡的貢獻。新的一年,願你我繼續相信奮鬥的力量,向着夢想,與國家一起前行。

責任編輯:張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