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研究所學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 之“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圓滿收官

作者:生活全報道

科技創新頂天立地,産學研用推陳出新。1月7日,中國研究所學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決賽在雲南大理順利閉幕。

本次大賽以“解民生、治學問”為主題,評比過去一年科技小院深入農業、農村一線,針對生産、生活實際問題,通過科技創新、應用創新、産業創新等方式助力鄉村振興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全國22所院校的46支隊伍近200名師生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中國農業大學褚橙科技小院、西南大學重慶銅梁蔬菜科技小院、中國農業大學古生村科技小院、廣西大學廣西興甯富鳳雞科技小院、南京農業大學江蘇如臯水稻科技小院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此外,西南大學丹棱桔橙科技小院、福建農林大學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等13支隊伍獲得二等獎,其餘28支參賽隊伍獲得三等獎。

中國研究所學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 之“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圓滿收官

中國學位與研究所學生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趙瑜為五支一等獎隊伍頒獎。 |賽事組委會供圖

科技小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和團隊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縣首創,15年來已拓展至全國31省千餘個村莊。随着加入院校和師生數量增加、産學研用成果凸顯,科技小院目前已走出國門,推廣到了寮國和非洲地區8個國家。同時,科技小院服務模式也從最初幫扶一家一戶的1.0模式發展到如今通過科技賦能和人才支撐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的3.0模式。

2020年,科技小院大賽作為中國研究所學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專項賽事之一,被吸納為中國研究所學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主題賽事。今年是科技小院大賽舉辦的第二屆,也是拼多多連續兩屆作為賽事支援方,助力高校學子交流、比拼興農之術。

“我們要把科技小院看成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模式。未來的科技小院,不但要針對小農戶,針對傳統生産技術的更新,還要與現代産業、現代企業對接。”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感謝社會各界對科技小院的關注,也希望更多企業能像拼多多一樣關心農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以賽促學,青年人争當新農民

作為一項創新實踐賽事,大賽為全國科技小院學生提供了切磋興農本領、共享鄉村産學研成果、展現激揚青春風采的舞台。

依托褚橙20多年的發展曆史和極高的市場認可度,褚橙科技小院,算得上本次大賽的“人氣”團隊之一。彙報人權鐵林在台上發言時聲音洪亮、中氣十足,這來自對科研成果的自信。

21年前,褚時健包下哀牢山中段東麓的甘蔗地改種橙子,苦心經營,打造“褚橙”品牌。但花斑果和裂果一直是困擾褚橙品質最嚴重的問題。在嚴苛的選品要求下,褚橙成品率一度隻有54%,剩下隻能被低價處理或是銷毀,僅2022年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2600萬元。

褚橙科技小院經過試驗比測,将原因聚焦到了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在農田外側架起了高網,在果子上打藥形成保護膜;為減少裂果産生率,還專門補充了鉀和鈣元素,過去一棵樹結200個果子,裂果約有二三十個,經過科技小院一番“救治”,現在降至兩三個。小院還建構品質與氣候預測模型,據權鐵林描述,該模型可實作提前45天對果實品質的預測。

褚橙代表着中國水果種植業的極高經營管理水準,它的成功吸引着不少桔橙産地争相效仿,迄今卻難望其項背。權鐵林介紹,褚橙已建起教育訓練中心,免費向周邊對橙子種植感興趣的農民傳授技術,讓大家從“學不會”到“學得會”。她本人也在紮根一線、與農民交流、講解技術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了對農業的喜愛之情,看到農民兜裡有錢,感覺臉上有光。

路演答辯之外,大賽現場展示環節也增進了不同小院學生交流學習的機會。參賽隊伍或搭模組化型呈現技術系統,或擺出種植的蔬果邀請評委品嘗,場面格外熱鬧。

中國研究所學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 之“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圓滿收官

▲褚橙科技小院學生進行路演及線下展示。 |賽事組委會供圖

褚橙科技小院不僅帶來了褚橙,還端上了褚橙拿鐵咖啡,為助力科研成果轉化拓展了思路。廣西興甯富鳳雞科技小院為展現養殖技術改善的成果,參賽同學特意熬了新鮮美味的雞湯,征服了現場一衆評委和學生的胃。江蘇如臯水稻科技小院直接将生米煮成了熟飯,圓潤飽滿的顆粒、清甜撲鼻的香氣,吸引着評委駐足。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賽增加了現場互評環節,即由每個參賽隊伍選出一名隊員,對其餘各參賽隊伍的表現進行評價,黑龍江五常水稻科技小院的李馨玥就是互評員之一。全程觀看完各支隊伍的展示成果後,她止不住地贊歎,“太強了!在生産技術、推廣方式、演講技巧等方面都學習到很多。”

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二級教授、大賽評委王仁才表示,本次大賽考察了科技小院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他們既要懂農業基礎技術,又要有成果落地手段,還要能上台演講彙報,“排名靠前的團隊,各方面能力都不錯。”

“在科技小院的平台上,大家多了和老鄉的相聚,和鄉村的擁抱,少了都市的繁華,少了和家人、戀人的陪伴,但天天、月月、年年,平凡又不平凡。”大賽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李健強教授認為,科技小院同學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新面貌。

從“單打獨鬥”到“協同作戰”

一個院落、幾間平房、三兩學生,是科技小院的“标配”。規模雖小,但發揮着服務“三農”、振興鄉村的巨大作用。它的服務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助農惠農效果。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科技小院模式從最初幫扶一家一戶開始,不斷更新。位于大理市灣橋鎮的古生村科技小院,是首個邁向“3.0+”版本的科技小院。2021年,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牽頭組織全國50多名專家學者,針對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情況進行深入調研,發現面源污染來源不清、土壤氮磷盈餘過高、種植業産值不高等問題突出,洱海保護與農民增收顧此失彼。

中國研究所學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 之“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圓滿收官

古生村科技小院。 |受訪者供圖

次年,古生村科技小院正式揭牌。張福鎖帶着團隊師生長期駐紮在這裡,一方面為當地村民提供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四零”服務,另一方面走訪調研當地資源利用情況,尋求解決洱海面源污染問題的方案。

為打赢這場洱海流域水資源保護戰,張福鎖特别邀請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的專家做項目專員,帶隊攻克相關難點。淩晨起床,冒雨到田間、溪口采集水樣,成為古生村科技小院師生的工作常态。

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團隊初步查明了面源污染源頭,并建立起面源污染來源精準解析與系統治理模式,為後續治理工作打下基礎。

成立以來,古生村科技小院全面助力當地人才、組織、産業、文化、生态振興,實作了洱海保護與農民增收從背道而馳到同向而行的轉變。而這背後融合了多方力量,包括産業融合、學科融合、産學研融合等等。

事實上,跨産業、多主體協同合作,齊力推進鄉村振興,正在成為全國科技小院的發展方向。

以重慶銅梁蔬菜科技小院為例,其摸索出了一套以産業化聯合體為抓手,多主體參與發展農業的新模式。在研發端,由科技小院負責剖析問題,打造蔬菜全産業鍊綠色生産模式;在銷售端,聯合政府、高校、農資企業、電商平台等多主體,拓寬銷售路徑,提升蔬菜業主收入。

據介紹,新模式推廣後,僅辣椒一種作物,季每畝增收953元,按照推廣面積一萬畝計算,實作增收953萬元。

以科技“武裝”農民,促進增産增收

技術和人才都是制約鄉村發展的關鍵因素。科技小院在幫助農民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開設了教育訓練課堂,從“授人以魚”更新為“授人以漁”,通過培養“科技農人”加速驅動鄉村振興。

趙澤如是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遠近聞名的“土專家”,不僅拿下了首屆丹棱不知火種植技術大比武冠軍,其子趙剛也在2021年參加比賽并榮獲“果王”稱号。

趙澤如果園隔壁,就是丹棱桔橙科技小院。2021年,初入小院的張麗君為能更多了解丹棱當地情況,總是主動與趙澤如打招呼。“問他問題也會回答,但明顯感到有距離。”張麗君回憶稱。

随着駐紮小院的時間推移,張麗君負責的酸性土壤改良工作效果初顯,其與趙澤如的關系也在拉近。他會主動打招呼,交流種植經驗,“為什麼你們的葉子不發黃?” “為什麼你們的果子甜度這麼穩定?”等等。張麗君不僅細心回答,還送給趙澤如一包肥料試用,幫助他從經驗流農民逐漸更新為技術流農民。

現在的趙澤如待張麗君如老友,總會在加菜時請她到家裡吃飯,一聊就是幾小時,還會在她回學校時,主動幫助照看果園。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的賴國勇如今也是“科技農人”。2019年,平和琯溪蜜柚科技小院的挂牌為當地帶來了蜜柚科學種植技術。但要讓農戶接受小院的方案并不容易,不僅語言上存在溝通障礙,方案效果也擔心沒保障。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就将自己研制出的蜜柚改土專用有機肥免費送給農戶用,賴國勇成為首批“吃螃蟹”的人。

新款肥料的效果試驗很快出來,不僅果子長得好、葉片又肥又綠,産量也沒有下降,施肥的錢還省下了,這讓賴國勇徹底服了小院的學生們。他開始當起科技小院與農民之間的橋梁,在學生們去村子裡推廣有機肥時,争做閩南語“翻譯官”,用實踐經驗幫助雙方建立信任。有時候,學生們進行取土分析,石匠出身的賴國勇主動提出幫忙上山打土。在科技小院的幫助下,賴氏兄弟家的果子也都不愁賣,去年全都被收購商預訂了,單斤售價明顯超出上年同期。

據悉,該小院目前已經帶出了二十多名像賴國勇一樣的“科技農民”,通過農民教農民、以戶帶戶的方式,推動當地蜜柚種植業發展。

像丹棱桔橙科技小院、平和琯溪蜜柚科技小院一樣,利用人才傳幫帶模式推動技術普及的小院不在少數。在大賽閉幕式上,參賽學生代表向全國科技小院釋出了“紮根村屯農家,逐夢鄉村振興”行動倡議,小院學生表示,将矢志不渝,堅定理想信念;紮根大地,厚植愛農情懷;求知善學,錘煉興農本領;挺膺擔當,貢獻青春力量。

中國研究所學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 之“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圓滿收官

參賽學生代表釋出“紮根村屯農家,逐夢鄉村振興”行動倡議。 |賽事組委會供圖

作為以農産品銷售起家的綜合電商平台,農業始終是拼多多的核心戰略。一直以來,拼多多都在關注與扶持特色農産品的發展。為助力褚橙拓寬銷路,平台2019年與其達成戰略合作,之後通過百億補貼給予大力支援;去年11月,又聯合央視新聞進行進博會直播,褚橙成為7個上架水果之一。

對于丹棱桔橙科技小院重點研究的桔橙、福建區賽參賽隊伍研究的平和蜜柚、陝西眉縣猕猴桃科技小院研究的猕猴桃等特色農産品,拼多多都給予了積極的關注和扶持。未來,拼多多希望在助力先進技術下鄉、科研成果轉化和優質農産品産銷對接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如果說科技小院拆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牆、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牆、教與學之間的牆,那拼多多則要助力破開科研與市場之間的牆,助力推動農特産的标準化、品牌化、數字化發展,完善現代農業産業鍊。”拼多多副總裁侯凱笛表示,“即使這是一項發展周期長、投資回報慢的系統性工程,我們也會不遺餘力地堅定重投農業,堅持長期主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