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修改國名?

作者:當時就是這樣頭條号

2023年9月份,印度改名為“巴拉特”一事成為全球熱議話題。然而,印度并非唯一更改國名的國家。本文我們将回顧一些曾經改變國名的國家。

一.印度更改國名始末

G20峰會于9月9日在印度首都新德裡開幕。印度總統府向各國上司人發出的宴會邀請函,總統穆爾穆的稱号已從“印度”總統更改為“巴拉特”總統。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修改國名?

印度總統穆爾穆的G20峰會邀請函

而印度總理莫迪在G20峰會上發表講話時,桌子前面的國家英文名字也标注為“Bharat”,而非“India”。這一國名變更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 “巴拉特”也被翻譯為“婆羅多”,英文為“Bharat”。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修改國名?

印度總理莫迪

婆羅多出自史詩《摩诃婆羅多》,字面意思是“承載/攜帶”,實際意思是“尋找光明或智慧的人”。印度在曆史上長期被稱為“婆羅多”,而“印度”隻是英國殖民以來的稱謂,充滿殖民地色彩。在印度憲法中,“婆羅多”和“印度”兩個詞語可以互換,作為國家的兩個官方名稱。憲法第一條規定“印度,即‘婆羅多’,是一個聯邦制國家”。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修改國名?

《摩诃婆羅多》

近年來,印度人民黨等印度教民族主義勢力在很多場合頻繁使用”婆羅多”,用以取代“印度”這個稱謂。在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看來,更具印度教色彩的“婆羅多”取代殖民色彩的“印度”更能彰顯印度教的核心地位。

二.獨立後改名的國家

無獨有偶,曆史上很多國家也因為各不相同的原因更改國名。其中之一就是實作國家獨立後的更名。如辛巴維(威)、阿聯酋、孟加拉、尚比亞。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修改國名?

獨立後改名國家

三.去殖民色彩改名的國家

去殖民色彩也是更改國名的重要動機。比如,布基納法索、貝甯、斯裡蘭卡、馬拉加西。基于類似的原因,緬甸的英文名也從Burma改為Myanmar。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修改國名?

去殖民化更改國名的國家

四.重塑國家形象改名的國家

為了重塑國家形象,也是國名變更的重要原因。最典型的就是土耳其。土耳其原來的英文國名“Turkey”在英文中為“火雞”,還有“嚴重失敗的東西”或“愚蠢的人”的意思。是以,土耳其官方要求将國名更改為”Türkiye”。”Türkiye”意為“土耳其人的家園”,詞根”Türk”有“突厥人”之意,符合土耳其人對于其突厥後代的身份認同。

此外,荷蘭為提升其國家形象,也對國徽進行了更改。荷蘭的傳統國徽是郁金香圖案加“Holland”的字樣,是以”Holland“也成為大家對荷蘭的主要稱謂。實際上荷蘭的英文正式國名是“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意思是“低地王國”,直譯則為“尼德蘭王國”,“荷蘭”隻是該國12個省中2個省的名字,即首都阿姆斯特丹所在的北荷蘭省,以及鹿特丹和海牙所在的南荷蘭省。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修改國名?

荷蘭地圖

為了更準确展現國家整體形象,荷蘭的國徽更改為采用郁金香造型的大寫字母NL和Netherlands的字樣,以取代舊的國徽。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修改國名?

荷蘭改為新的國徽

四.加強國民身份認同改名的國家

強調國民的身份認同也是國家更名的動力所在。比如,史瓦濟蘭的英文名由“Swaziland”改為“Eswatini”。象牙海岸則更改為法語音譯的科特迪瓦,其英文名“Ivory Coast”則改為法語的“Cte d'Ivoire”。而伊朗為凸顯雅利安人後裔的身份也在1937年将國名波斯改為伊朗,其英文名“Persia”則變成“Iran”。

五.反複改名的國家

因為政權更疊等原因,某些國家也會出現反複改名的情況。比如剛果在1960年獨立建國後國名為“剛果”,1971年為去殖民化修改國名為“薩伊”,其法語為“Zaïre”,1997年舊政權被推翻,國名恢複為“剛果”,英文名為“Congo”。

泰國為強化泰族的主體民族地位,也曾反複改名。銮披汶·頌堪元帥在1939年6月23日至1945年9月8日期間,将暹羅改稱“泰國”,英文名則從“Siam”變更為“Thailand”,帶有泛泰民族主義色彩。1945年9月8日,泰國重新改名為“暹羅王國”。1949年5月11日,暹羅正式更名為“泰國”。

六.被迫改名的國家

上述的國名更替都是主動為之,曆史上也有不少國家被迫更改國名。比如捷克的英文名原來是“the Czech Republic”,由于原名容易拼寫錯誤,就改為“Czechia”。

北馬其頓的國名更改則更為複雜。1991年,馬其頓從南斯拉夫獨立,國名叫“馬其頓共和國”。但希臘國境内北部,也有一個地區叫馬其頓省。而曆史上馬其頓又是古希臘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基于此,希臘人提出抗議,并對馬其頓共和國實行經濟封鎖。為了照顧希臘人的情緒,馬其頓共和國于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不過,在地圖上,一般仍标注馬其頓共和國或馬其頓。因國名争議,希臘拒絕馬其頓共和國加入北約和歐盟。為換取希臘支援其加入北約和歐盟,2019年2月12日,“馬其頓共和國”正式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七.改名未成功的國家

除了上述改名成功的國家,還有一些改名未能成功的國家。2019年,時任菲律賓總統的杜特爾特提議将國名改為“馬哈利卡”。馬哈利卡”在菲語中是指封建時代的武士階級貴族或是自由人。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也曾提出過相同的提議。但兩任總統的提議都未獲得成功。

2021年,紐西蘭毛利黨曾請願,要求把國名從英語“New Zealand”改成毛利語Aotearoa(奧特亞羅瓦),政黨人士對此存在分歧,未能獲得成功。國名更改的背後有着複雜的曆史、政治和文化因素,這些變化可以深刻地影響國家的形象和地位。讓我們保持關注,看看未來會有哪些國家因為各種原因而決定改變自己的國名。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修改國名?

紐西蘭毛利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