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婆媳之間之是以有沖突,就是邊界感不清晰,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作者:火紅的日子

#文章首發挑戰賽#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若要問這世上哪一種關系最難處理,那一定是婆媳關系了,但偏偏在大多數家庭之中,這個問題總是難以回避,一旦處理不好,不僅會鬧得家裡雞犬不甯,還有可能讓小夫妻分道揚镳。

婆媳之間之是以有沖突,就是邊界感不清晰,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成家之後,卻沒有獨自生活、維持小家的能力,老想着依賴父母,時間久了,就變成了夫妻共同啃老。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老人心中難免會有怨言,家庭關系也會越來越緊張。

有的年輕夫妻沒錢不說,還啥也不幹,父母不但要承擔家裡的大小事務,就連孩子的奶粉錢也要父母買。而兒子兒媳沒事的時候就坐在沙發上打遊戲,直接當起了“甩手掌。”時間久了,肯定會有沖突。

婆媳之間之是以有沖突,就是邊界感不清晰,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其實婆媳關系的前提,是夫妻首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經濟獨立,父母有事的時候,作為子女能有經濟實力來孝敬父母,這才是兒女應該做的。

婆婆與兒媳之間的沖突,其中最為關鍵的人物,是家裡的男人。因為不論是婆婆還是兒媳,都是因為愛這個男人,才成為一家人的。是以如果丈夫是個明事理的,在這個家裡就要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做好調節工作,這樣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沖突。

婆媳之間之是以有沖突,就是邊界感不清晰,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婆媳之間,始終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擺正自己的位置,彼此之間保持尊重和了解,邊界感要清晰。

因為我結婚兩年婆婆就去世了,是以也沒怎麼跟婆婆相處。但在機關裡都是女同僚居多,這些話題是避免不了的。年輕的女孩大多數都是抱怨婆婆幹涉的太多,婆婆啥都管。其實這就是婆婆的邊界感不清晰,小兩口結婚了,人家兩人是一家人了,而作為婆婆你是個外人了,他們怎麼過是他們自己的事。一個同僚總是抱怨:“婆婆隔幾天就買一大堆東西送過去,家裡的冰箱都塞不進去了,就怕她兒子吃不好,我們倆都上班,就晚上一頓飯,你說能吃多少?”婆婆花着錢,但兒媳婦并不滿意,是以沒啥事,就别去管閑事,有錢就給點錢,沒錢就離遠點,何樂不為呢。

婆媳之間之是以有沖突,就是邊界感不清晰,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我有個同僚她就特别會當婆婆,兒子家兩個孩子,正常兩個人都退休了,就幫着帶帶孩子挺好,可兒媳婦提出要雇保姆,婆婆什麼也沒說,把自己的工資卡給兒媳婦了,告訴兒媳婦這是給孩子雇保姆的錢。自己跟老伴冬天去海南,夏天沒事的時候去旅旅遊,老兩口過的很潇灑。

有一次我們倆聊天時她說:“這樣挺好,我們想孩子就回來看看孩子,現在和年輕人在一起生活習慣不同,教育理念也不一樣,怕給帶不好孩子,她不用我們,我們倆還挺輕松,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出去走走。”我同僚這個婆婆當的就是邊界感清晰,不去參與兒子家的事,兒子成家了,就是有自己的家庭了。

婆媳之間之是以有沖突,就是邊界感不清晰,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是以我們都要記住,結婚後,夫妻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兒女排在第二位,做父母的隻能排在第三位,切記不要把順序搞錯了。否則這個家早晚都會出問題,因為隻有夫妻關系好了,家庭才會和睦,孩子也會在幸福和愛的包圍下長大,父母看着也會安心。

因為婆媳生活的背景不同,成長的經曆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是以有些觀念不同很正常。婆婆對兒媳最大的尊重,就是從不幹涉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相處模式。

婆婆不要想着把對兒子的付出,從兒媳身上讨回來。當然,兒媳婦也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嫁入婆家,就是這家的女主人了。或者認為自己生的孩子姓婆家的姓,是在為婆家生孩子,直接就把養孩子的壓力甩給了婆家,隻生不養,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婆媳之間之是以有沖突,就是邊界感不清晰,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是以,年長的婆婆要多包容年輕人,舍得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打拼,有需要的時候,力所能及的給予些幫助。

而年輕的兒媳也要學會尊重老人,多了解老人的生活習慣,不要以為幫你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沒什麼是應該的,想想我們也有老的那一天,彼此之間多份包容和了解,家裡就多份幸福!

看過這樣一句話說:“人與人之間,就是一個情感賬戶,每次讓對方開心,存款就多一點;每次讓對方難過,存款就少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