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作者:地圖解天下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寫作的動力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在錯綜複雜的政治地圖之上,兩個廣闊的内陸國度——哈薩克斯坦與蒙古,曾一度近在咫尺卻始終無緣相接。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中亞劃界時期,為何蘇聯選擇了将這兩片遼闊的大地劃上一道難以逾越的邊界,令兩國間橫亘一段僅38公裡的俄羅斯地帶,成為當代國界畫定中一個耐人尋味的曆史謎團。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中亞格局的大背景

6至18世紀,中亞地區的确孕育出了布哈拉、希瓦、浩罕三大汗國,而同期的清朝對于外蒙古的控制也十分緊密。當時的乾隆皇帝,開放心态允許中亞的哈薩克人可以在外蒙土地上放牧,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兩地群眾間的廣泛交流。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然而,随着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到來,中亞的局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曾經輝煌的三大汗國被沙俄帝國逐一吞并,俄羅斯對此地區的渴望近乎于狂熱,這種帝國主義擴張的昭示是毋庸置疑的。為了鞏固新占領的領土,沙俄在中亞設立了突厥斯坦和草原兩大總督區。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區劃調整,以確定其有效的統治和控制。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兩國不接壤的原因

時間來到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沙俄已經演變成為蘇聯,中亞依然是其控制之下。1924年的中亞地區劃界并不是随意的一個政治決策,而是在長期的民族沖突、地域沖突、帝國主義的複雜交織中進行的。雖然當時哈薩克人與外蒙古人有過深厚的曆史聯系和經濟往來,但蘇聯的上司人更加注重的是如何在多民族的國家内部達到某種平衡,同時也考慮到了國際戰略的布局。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蘇聯上司人為了強化其對中亞地區的管控,同時為了保證戰略利益的最大化,開始了一系列疆域劃分和民族國家的建立。在此背景下,哈薩克斯坦與外蒙之間并未直接設界,留下了一段狹窄的分界線,即如今的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劃界的決策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民族問題,蘇聯試圖通過“民族化地區”的方式來分化各族群,以期穩固其長遠統治。在此過程中,若哈薩克斯坦與外蒙古接壤,很可能會給予哈薩克族群更多的地理優勢,增強其民族自覺,進而對蘇聯中央政府造成威脅。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其次,地緣政治的考慮也非常關鍵。蘇聯需要在其統治的邊緣地帶建立起一個“緩沖區”,避免直接接壤可能給其帶來的外交與軍事上的不穩定。蘇聯的戰略意圖在于通過劃界來削弱潛在的民族聯合,降低外部力量滲透的可能性。當時的蘇聯和外蒙古都是共産主義國家,而哈薩克斯坦與外蒙古人民的直接接觸可能會導緻政治思想的流動,這是蘇聯上司人所忌諱的。考慮到民族問題的穩定與治理。作為多民族國家,蘇聯深知民族獨立情緒的挑戰,尤其是在遼闊而人煙稀少的中亞地區。通過設定某些“間隔帶”,蘇聯可能試圖分割潛在的民族統一運動,防止跨境民族紐帶的強化,維護中央政權的絕對控制。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此外,受限于當時的測量與制圖技術,确切的地理邊界并不容易劃定。在廣闊無垠的中亞大草原,地标稀缺,地貌相似,甚至連當地的遊牧民族也難以準确界定“國界”所在。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或許更傾向于采取保守政策,盡可能地給自己留下操作空間,而非匆忙讓步造成難以彌補的戰略失誤。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蘇聯在制定邊界時也非常注重對該地區資源的控制。蘇聯作為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對于自然資源的分布非常敏感,對領土的劃分從未脫離對經濟價值的評估。把一部分領土置換給哈薩克,或許會看似削弱了哈薩克斯坦與外蒙古的聯系,但對于蘇聯來說,卻是對長期穩定和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有效手段。

相距僅38公裡,在中亞劃界時,蘇聯為何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

由此可以看出,蘇聯不讓哈薩克斯坦與外蒙接壤,實際上是一種深遠的地緣政治的謀略。它不僅僅是基于對民族問題的考量,更是建立在國際形勢、政策導向以及戰略布局的綜合判斷之上。如今,盡管蘇聯已經解體,但中亞地區的邊界仍然延續着當它時候的痕迹,38公裡的微弱距離見證了曆史的沉重和地緣政治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