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壯實驗室
在現真講究代社會我們每天都會洗臉刷牙,對于個人衛生要求非常嚴格,然而在古代,衛生與造物條件則相對落後。
面對條件的種種限制,先人們還是發明了,許多獨特的清潔辦法,這些也造就了先人們一種晨起習慣。
即便是在古代,人們也十分重視口腔衛生,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嚼樹枝、喝濃茶等,都是先人們的方法之一,換做你能夠接受嗎?
古代人如何保障生活品質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早晚刷牙”,而古時人們又是如何刷牙的呢?在古時,人們同樣十分注意牙齒健康,各種潔牙用品一應俱全。
秦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青銅牙刷,它的形狀類似于一個煙鬥,圓孔處塞上布條,以此來作為刷牙工具,當時還是隻有達官顯貴們,才能使用的清潔工具。
到了三國時期,古人們就放棄了用工具刷牙的方式,隻用手蘸取一點鹹鹽,用細鹽的摩擦力,來清潔牙齒表面。
而鹽巴的獨特味道,經過漱口後也能勉強清潔口腔,雖然如此做能夠起到一定的清潔效果,但實際效果卻并不是很明顯。
到了唐代後,佛教開始普及,人們也學習用楊柳枝刷牙,但是首先要将采集的楊柳枝放在水裡泡着,為的就是友善使用時能夠咬開。
需要刷牙時,就将楊柳枝從水裡拿出,将一端咬開,楊柳枝的韌性很強,會散出許多纖維但是卻不會斷裂,散開後的楊柳枝就成了一把天然的牙刷。
用這樣一把天然的牙刷粘上鹽,刷牙的效果會比用手更加明顯,清潔力也更強,由此産生了“晨嚼齒木”的典故。
後來,随着時代慢慢發展,也有不少文人墨客開始制作潔牙工具,最有代表的就是蘇轼了,他用松枝和茯苓晾曬研磨。
由此制作出了“蘇轼牙粉”,不過這類牙粉,也隻能用來漱口,刷牙可能就是不行了。
直到北宋末年,也就出現了牙膏這類物品,到了南宋,刷牙工具也就有了質的飛躍,這時就有了專門制作,和售賣牙刷的店鋪。
那時已經盛行用象牙、牛角等為材料制作牙刷柄,在頂部打上諸多小圓孔,植入馬毛,牙刷長約25厘米,長相上就和我們現在的牙刷類似。
而後随着不斷的發展,将馬毛替換成了馬鬃,其質地就更加柔軟,當然,除了刷牙以外,漱口也是十分有講究的。
古人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等等為漱口劑,無論是晨起、飯後、或者吃藥以後都會用到。
東漢時期,就有通過含“雞舌香”,來達到去口臭的目的,“雞舌香”也被譽為是古代的口香糖。
古人有趣的生活習性
都說美好的一天從起床開始,在宋朝寺院較多,僧人們就充當起了鬧鐘的角色,五更時厘清脆的木魚聲響起,人們就會起床洗漱了。
古時,女子洗面不似現代有洗面乳,但他們有天然的洗臉用品,先秦是使用“米湯”,淘米後的水留下第二天用來洗面。
兩漢時期就開始使用石堿,從植物中提取,再由水面加工成為固體,有點類似于現代的香皂,不過味道并不好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通過豬胰髒來清潔,不過不美觀,于是就有不少人将其加工,變成了澡豆,原料還是豬胰髒,等使用時放在水裡直接就融化了,味道可想而知。
唐朝時期将澡豆更新,加入了不少藥材和香料,形狀也要稍微大一些,還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味道來加工。
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肥皂團了,形狀和橘子差不多,可以洗面沐浴,并且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功效。
清朝時期就已經發明了藥皂,香皂裡加入了中藥成分,氣味芳香顔色也好看,還有不少商鋪做出金黃的顔色專供皇宮裡使用。
除了洗面外,洗頭也是古人們繁瑣的洗漱步驟之一,而為了友善洗頭古人們也是做了許多嘗試之後才長期使用一些天然的“洗頭膏”。
皂莢、木槿葉、茶枯、草木灰都是古人們經常使用的,并且還會針對不同的發質選用不同的清潔方式。
除此之外,達官顯貴們,還有專門的婢女伺候洗頭,每日都會用花瓣泡過的水打濕梳子,梳頭發的同時就将花香也浸染上去了。
沐浴洗澡時,也會将洗發和洗澡的水分開,通常浴盆後面會在放上一個小盆,将頭發浸泡在小盆裡,婢女幫其清潔。
吃喝拉撒睡都是古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頻繁的事,其他事件都好滿足,但在當時沒有公共衛生間的年代,又該如何上廁所呢?
在古時,也有公共茅廁,不過都是随便搭出的一個草棚,底部挖開一個溝渠,每日會有專人前去清理打掃,而有錢人的家裡就會有專門上廁所的工具。
西漢末年就用“綠釉陶廁”并用短牆分出了男廁女廁,漢代已經有了水沖式廁所、馬桶就連天窗和排氣孔都一應俱全。
宋朝蹲坑廁所逐漸減少,馬桶開始盛行,清朝時期就已經有了恭桶、便盆等,大便時還會在便盆裡放入碳灰,不僅祛味還友善清理。
其他不同的清潔方式
早在公元500年左右,古印度醫學家就已經提出了“一個晨起應當刷牙”的理念,并且還提出應當去除牙結石的概念。
英國牧師就曾提出牙齒是有感覺的骨,是以牙痛是非常痛苦的,是以英國皇庭從古時也十分注意牙齒的清潔。
古埃及也被稱為“吃土達人”,就是因為他們通過浮石粉和醋,塗在小木棍上磨牙,形成早期的牙粉。
古希臘人就将這項技術改良,用碎骨頭和牡蛎殼一起加工,來清除牙齒上的污垢。
而古羅馬人的漱口方式,就略微顯得有些重口味了,他們是每日早晚,在嘴裡含上,某種含有尿素和氨水成分的黃色液體。
以此來清潔牙齒,因為在古羅馬人看來,經常磨損牙齒會讓牙齒變得不健康,是以隻通過含漱的方式。
而牙科的發展史,就能追溯的更早,公元前2900年,古埃及人就委派專門醫師治療牙齒,那是就形成了專門的牙醫。
在古羅馬的帝國時代,還會普遍使用牙簽來清潔口腔,一般都是有專人采集樹木在進行打磨出售。
大陸古代也是有專門治療牙齒的牙官,最初是和醫官一起在藥鋪,到唐朝盛時,就有一些看牙的老者自立門戶,不過都是在自家門口放上一塊牌子僅此而已。
而清朝時期,牙官就較為盛行了,也可以自己開設醫官,這時就需要去官府購買專門的牌子,以此代表你繳納稅收和官府認證。
在沒有任何高科技的古時,人們都能夠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使用特殊的方式愛護好牙齒,每日清潔牙齒也被他們看得十分重要。
除此外,先人們還會盡可能的,将自己周身打扮幹淨,以最好面貌去迎接每一天,而古人都明白的道理,更何況生活在現代的我們。
愛護好牙齒,是要晨起昏時都做到清潔牙齒,在做好個人衛生的同時,讓各方面都更加的得體,不僅是古人做的,也是現在人們應該要做的。
牙刷從古至今經曆了無數次改良,一直到現在成為我們的日常使用習慣,不僅為我們的口腔衛生,帶來了更全面的保障,還通過這項了不起的發明,便利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