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旦留美博士流浪十六年,扒下了美國的遮羞布?

作者:喜稚郎

有人跟我說,繼丁胖子講師之後,又一個揭露美國真相的華人站出來了。

一個複旦的天才少年,拿過李政道獎學金,30年前留美的博士,讀過博士後,後來婚也離了,工作也丢了,在美國做了16年流浪漢。

你看,這才是真實的美國,太糟糕了。

這個事情我是這麼看的,首先,你說的哪個美國?

如果你說的是公知描述的美國,那個東西原本就不存在,你有腦子就不可能相信。

這個地球上即便有無緣無故的恨,也不可能有無緣無故的愛。

即便有一個地方空氣都是甜的,河流裡都流淌着奶和蜜,也不可能是免費的。

中東這麼富的地方,生下來就發别墅,每天工作4個小時就算加班,那也不是針對外人。

外人去了該當勞工還是勞工,該一個月一萬塊還是一個月一萬塊。

這是常識,人家村裡給拆遷戶補貼那是針對本村人,你外地人來了,該收房租收房租,該隔劏房隔劏房,該水電加錢一分也不會少你。

你去了,哪裡幹活哪裡花,一分也别想帶回家。

從這個角度講,美國不可能是啥人都要,啥人都養。

但是換個角度,你把美國了解成叙利亞,那又是另一個極端了。

之前就有很多讀者跟我說,丁胖子講師扒下了美國的遮羞布,他的視訊開頭就是,兄弟們,今天又要到飯了。

原來流浪漢營地裡的帳篷,就是所謂美國的大别墅。

我并不這麼看。

我沒覺得他在黑美國,他隻是給你描述了一個真實的美國。

丁胖子講師是黑到美國去的,就是他沒有身份,是以他不能申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不能申請醫療白卡,不能申請免費手機。

他成天在街頭逛的時候,自己也感慨,不能領取免費手機,盡管到處在發放。

但是,他可以領食物。

吃的,住的帳篷,成箱的牛奶,礦泉水,飲料,各種零食,牛肉幹,巧克力,水果,還有衣服,帽子,鞋子,免費的理發,洗澡,身體檢查,這些都是可以領的。

他每天11點才起床,經常感慨,早起的鳥兒有蟲子吃,早起的黑人有錢領。

有些黑人起得早,到11點那會兒已經站在街邊要了好幾十美金了,人家根本不用去救助站,去各種流動點排隊領飯,領零食,領飲料。

人家可以自己去商店裡買食物。

那麼丁胖子講師為了拍視訊的需要,為了藝術效果,他不能讨錢,不能太勤奮,不能改變窘境,他隻能去領些基本物資,而且從不囤積。

人家有些流浪漢是囤積的,是倒賣的,是領了一箱飲料轉手賣掉的,他不是。

他一般都是領三份,吃一份,丢一份,送人一份。

為什麼呢?因為他嘴刁。

雞大腿不入味,失敗,蔬菜不新鮮,沒有亮色,失敗,米飯夾生,失敗,面條不筋鬥,失敗,牛排涼了,失敗,面包太酸,失敗,蛋糕齁甜,失敗......

他這不是當流浪漢,他這是當食神去了。

是以,你還覺得他是在黑美國麼?

他隻是在給你分享一種生活方式,某些沒有合法身份,又不願意打黑工的人,以及一些有合法身份,但是精神有疾患,或者酗酒,嗑藥的人,選擇當了流浪漢。

丁胖子講師就是前者,而今天這個留美博士,就是後者。

他複旦少年班,30年前去美國一路讀到博士,博士後,然後在華爾街工作。當時年薪十幾萬美元。

情感受挫,妻子隻是圖綠卡,和他結婚拿到身份之後就離婚了。

他一個人在美國,又在華爾街這種高壓力的地方工作,驟逢變故,精神上受不了,失常了。

于是不能履行正常的工作職能,不能再從事腦力勞動了。

而他畢竟深受東方的價值觀影響,讀書是為了出人頭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他無法接受從事藍領的選擇,于是做了流浪漢。

漸漸習慣了,直到16年後被發現。

這才是完整的故事。

公知描述的不是美國,那是燈塔,所謂沒能力的人去了發大别墅,有能力的人去了施展抱負,一飛沖天。

這不是美國,這是遊戲。

隻有遊戲世界才能滿足這種需求。

确切地說,遊戲世界都滿足不了,因為遊戲的本質是有錢的氪金玩家玩沒錢的普通玩家,沒錢的普通玩家被人家玩。

實話實說,我沒覺得美國被黑了,與之相反,我覺得慈不掌兵,美國有些婦人之仁了。

如果哪一天,我們的個人所得趕超美國了,我們的貧困線的定義,從每人每年低于4000RMB提高到像美國這樣,每人每年低于10萬RMB就算貧困的時候。

我們要吸取美國的教訓,不要什麼人都養起來。

複旦博士這種有正常國民身份的,可以供給基本生活物資,像丁胖子這種黑人黑戶,還是驅逐出境或者拉去墾荒,踩縫紉機的好。

人不能太閑,太閑會不正常的。會容易出現精神疾病,或者酗酒,嗑藥。

人這種東西,沒吃飽,就一個問題,餓。

吃飽了,就會有很多問題撲面而來。

是以稍微有點生存壓力是好事,至少沒功夫想别的,心思都用來琢磨填飽肚子,精神面貌就積極向上。

當然話題扯遠了,我們不是來評價丁胖子講師的,我們是來評價複旦博士。

複旦博士的悲劇,你生拉硬扯,非要攀扯美國沒把人才照顧好,其實是說不通的。

因為那不是主因,美國不欠他一個成功。

問題的主因在于性格與工作是沖突的,問題的誘因在于失敗的婚姻刺激,形成了媒介式的化學反應。

腦力勞動有兩種,一種是你遷就系統,一種是系統遷就你。

金融從業就是前者,作家就是後者。

金融從業的特點是你遷就系統,比如高頻交易尤為明顯。

做長線的,做波段的,你還可以下班以後複盤,高頻交易不存在複盤,就像你打牌,這把牌的結果這一局就會開出來,不會為了你延遲到下一局。

跟,還是不跟,加注還是棄權,等着你下決定。

大家在打牌,沒人會等着你的狀态來。

一個好的牌手,需要你有狀态的時候,你就得有,你就可以有。

否則你不适合幹這個。

作家是不一樣的,這個工作的自由度很高,有狀态的時候你寫作,沒狀态的時候你休假,或者去體驗生活。

我不可能說上午7:30狀态必須準時來,沒有這種強迫作家的要求。

同樣都是腦力勞動者,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

如果我們不考慮技能,單純講性格,能夠從事金融交易的人,他是能夠接受作家的工作要求的,但是反過來,大部分作家都是受不了金融交易的工作要求的。

其實不要說這兩個極端,哪怕不那麼極端,靠近中間态的工作,也是一樣的。

企業裡的人,你讓他進高校,隻要他不嫌錢少,那個工作狀态,是能夠接受的。

反過來,有些高校的老師,他就是沒有辦法适應公司裡的節奏,因為他做不到說來狀态,就能來狀态,他做不到。

非要強迫自己,他就會感到壓力山大,有些人扛不住,想要回到高校,又回不去了。

這個留美博士,他最大的問題就在于自己的性格是知識分子裡的後者,他去做個老師,做個作家,做個科學家,做這些工作都會很好,問題是,他選擇了進入華爾街。

華爾街,金融氛圍這麼濃厚的地方,節奏這麼快,要求你一秒入戲,說哭就哭,說笑就笑,笑完了再哭,哭完了再笑。

有些人表演欲特别強,俗稱天生戲精附體,那他就會很快樂,很享受這種工作節奏。

有些人就會每天處在焦慮中,你沒有看到他的精神疾病,不等于他沒有。

他有病,隻是症狀還沒有發作而已。

這個時候疊加老婆離婚,異國他鄉,就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個事情沒法怪誰,要怪隻能怪造化弄人。

其實夜半驚醒,這個博士也許會想,自己小時候那麼努力追求的所謂成功,真就是自己想要的麼?

明白這段描述麼?

在你眼裡,瘋了的慕容複很可憐,可是在慕容複心裡,自己從小到大,一直很可憐......

教育,到底是要讓每個人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自己,還是成為千篇一律的定義?

收不到每日推送文章的原因,是你沒有在首頁右上角設定加星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