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 | 閱微劄記
編輯 | 閱微劄記
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
比如唱歌、繪畫、表演等等。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潘晶,在“珠心算”上天賦異禀。
而她正是因為這樣的“心算超能力”,在六歲的時候就被特種部隊破格錄取,成了最年輕的軍官。
2001年,潘晶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區的一個牧民家庭。
潘晶也自小就與草原牛羊為伴。
雖然家中的經濟情況并不富裕,
但一家人的生活依舊幸福美滿。
幾年後,潘晶長大了些,到了上幼稚園的年齡。
雖然家庭情況不是那麼優越,但為人父母都會想辦法給予孩子最好的。
為了能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好的生長環境,潘晶的父母便賣掉了家裡的牛羊。
并用這些賣來的錢,帶着女兒搬到了城市居住。
來到城市後,家裡的日常消費自然比原先會高一些。
于是,為了解決家裡的生計,夫婦倆人就開了一家小餐館。
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後,飯館的生意日已有了起色。
身為老闆的潘父潘母,也就變得愈發忙碌了起來。
這樣一來,他們就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照看女兒。
陪伴女兒的時間就明顯變少了很多。
是以,夫妻倆人就把女兒潘晶送到了全托管式的幼稚園。
不過,父母都沒想到,改變女兒一生命運的齒輪,也就此開始轉動。
入園後,園方為了能讓孩子們接觸都方面的知識,培養孩子們的愛好,便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課程。
其中有一次,
園方進行了一次珠心算課。
也正是在這節課上,潘晶顯現出了她與衆不同“超能力”。
那節課上,
園方請到了負責教課的馬立新老師。
而這位馬老師,就是小潘晶的“伯樂”,日後更是成了她的初代珠心算老師。
珠心算本是就是一種相對進階的算術,很多成年人都搞不懂其中的奧秘。
對于幼稚園的小娃娃們,就更别說了。
是以,幼稚園舉行這次課程的初衷,
也就是希望能讓孩子們開拓一下視野,接觸一下新思維。
果不其然,課堂開始後,座下的小朋友們一個個都雲裡霧裡的,聽不懂老師講的是什麼。
整個班裡,隻有潘晶聽得特别認真。
聽講的時候,她還下意識地拿起算盤擺弄了幾下。
并且,在其他孩子一頭霧水的時候,
潘晶卻能完整跟上老師的思路,把題目準确地做出來。
這讓馬立新老師感到驚喜。
經過一堂課的觀察,馬老師十分肯定地認為:
潘晶在珠心算方面有着巨大的潛力和天賦。
人才不可多得,才華不可埋沒,不然最後隻能“傷仲永”。
于是,馬老師主動和潘晶的父母商量,希望他們能同意女兒跟着自己學珠心算。
父母知道後,心裡很是歡喜。
為了孩子的未來前程,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馬老師的請求。
不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雖然潘晶在珠心算方面有着過人的天資,但到了馬老師的班級中,面對一衆珠心算的學員,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
鑒于潘晶剛接觸珠心算,沒什麼經驗,年齡也小,馬老師便為她專門定制了一套“學習計劃”。
就這樣,在“先天”和“後天”的雙重“buff”下,
潘晶逐漸習得了過目不忘的本領。
經過一系列的系統訓練後,潘晶的成果也是令人誇贊。
萬字以内的各種算數,她已經可以不假思索地得出準确答案。
小潘晶的學習成果,全被馬老師看在眼裡。
于是,馬老師做出了一個決定:
讓潘晶參加國家級專業的大型珠心算比賽。
但,這個提議也遭到了一定的争議。
因為潘晶的年齡實在太小,這個時候就參加全國性質的比賽,真的合适嗎?
不過,馬老師并沒有是以而改變主意。
在他的堅持下,潘晶作為最小的參賽者,站上了比賽的舞台。
在比賽中,潘晶的表現十分優異,并奪得了此次比賽亞軍的好成績!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面對如此之大的場合,小潘晶居然絲毫不怯場,全程落落大方。
小潘晶的卓越表現,也引起了珠心算特種部隊的會長——王衛達的注意。
王會長認為,
小潘晶是個珠心算的好苗子。
但由于年齡關系,王會長隻能将小潘晶作為以後招募的備選。
然而,馬老師認為,能夠加入特種部隊,這樣的機會機遇可遇不可求。
要知道,珠心算特種部隊每年的招募名額,寥寥無幾。
于是,馬老師親自找到了王衛達會長,希望他能給小潘晶一個機會。
經過一番商讨,最終,王會長終于同意,讓小潘晶破格參加征兵考試。
小潘晶也知道這次機會的來之不易,在考試中也不負重望。
在連續8輪的激烈競争中,脫穎而出。
潘晶展示出的珠心算天賦,讓特種兵部隊深深記住了她。
最終,部隊表示,決定破格錄取小潘晶。
此後,小潘晶就成了預備役當中的一員。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核,小潘晶順利通過了隊裡的試用期。
轉正成了正式的特種部隊隊員。
并給辦理了入伍手續。
可享部隊義務兵的待遇。
這一年,是2007年。
這時候的潘晶,年僅6歲。
也正是以,
潘晶成了國内年紀最小的軍官。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有疑問:
什麼是珠心算特種部隊?
有的網友表示,自己活了六十年,頭一次聽說這樣的部隊。
在如今的資訊時代,大陸國防方面的很多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機。
再加上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在資料處理方面也有着更為快速便捷的的方法。
國家也一直都在強調“科技強軍”、“科技建軍”。
那,珠心算這樣的“人工”部隊,又有着怎樣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呢?
珠心算特種部隊并不需要沖鋒陷陣,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撥弄手裡的算盤。
相對于計算機計算,珠心算特種部隊更像是一種“候選”。
目前的國際形勢雖然看起來和平,但依舊潛伏着各種危機。
和以往時期的刀兵相見不同,現在國與國之間的戰争,很多都更新成了“電子戰”或是“資訊戰”。
此外,雖然計算機技術很發達,但隻要被敵方的系統控制或是入侵,那就毫無用武之地了。
不過,網絡可以被控制,但人腦不能。
珠心算用特種部隊,就是在國家面臨這種危急情況時的“替補”。
具體怎麼個“替補”法,
有網友做出了解釋:
什麼,你不相信珠心算能有這樣的神通?那我來給大家舉一個曆史上的真執行個體子。
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處于内憂外患的局面。
那時候大陸的國防建設才剛剛起步。
沒有原料,沒有經驗,沒有技術,全靠外國的支援幫助。
後來,美蘇冷戰,兩極格局形成。
不僅美國給我們留下了爛攤子自己拍屁股走人,就連蘇聯老大哥也撤走了對大陸工業方面的所有援助,并銷毀了大部分的研究資料。
中國一下子就陷入了茫然無措的的境地。
當時就連蘇聯都嘲諷:
中國20年都不可能研究出原子彈。
但,我們的先輩沒有退縮,而是立下了宏願:
“中國人也要搞出自己的原子彈!”
但建造原子彈可不是個小工程。
電影《橫空出世》中,就說明了核武器建造的耗時之久。
但對于大陸當時的局勢,大陸的科學家們根本沒有這麼久的時間可以停留。
當時的裝置也很簡陋,計算機隻有一台,還是在科學院裡,根本不夠用。
物資也十分匮乏,
還趕上了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
但即便如此,先輩們也沒有放松腳步。
敲算盤的鄧稼先
沒有先進的裝置,那我們就用老方法、笨方法。
于是,科學家們便拿出了中國獨有的計算工具——算盤。
和普通的數學計算不同,建造原子彈是需要精細又精細的資料。
而算盤的工作量又很大,是以在沒有任何發達的技術下,老一輩的科學家隻能采用“人海戰術”,來完成各種運算。
每人一把算盤,負責一個計算點。
然後再通過循環遞歸計算,得到最終的結果。
甚至“算盤大軍”還指出了先前蘇聯專家留下的資料結果中的錯誤之處!
就這樣,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在美蘇兩國的“核威脅”下,在先輩們晝夜不停用算盤的計算下,用古老的智慧和不屈的精神,造出了大陸的第一顆原子彈!
這也是中國,創造的一個奇迹。
從那之後,整個世界都聽到了東方龍吟!
如今,數十年過去,大陸的科技技術早已站在世界前列。
但珠心算,依舊存活于曆史舞台,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至于潘晶,在她最初入隊的時候,就有人認為:
假若有一天她能将自己珠心算的本事運用到戰場上,那她的能力,可頂一個師!
結語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相信,潘晶一定會為國家做出了不起的貢獻!
大家有接觸過珠心算嗎?感覺如何呢?
歡迎在評論區裡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