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作者:Hershela

譯自參考資料

澁谷浩一「ウンコフスキー使節団と1720年代前半におけるジューン=ガル,ロシア,清の互相関係」『人文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學科論集』第2巻、茨城大學人文學部

松浦茂「1727年の北京會議と清朝のサハリン中・南部進出」『史林』第86巻、第2号、京都大學

……準噶爾遊走于中俄兩國之間,彼得大帝希望策妄阿拉布坦臣服于沙皇的統治。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有可能颠覆俄羅斯與清帝國自《尼布楚條約》以來一直延續的“友好關系”……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恰克圖條約》是清帝國與俄羅斯帝國于1728年簽訂的條約,在此之前一直未确定的今外蒙古地區的劃界得到了确定。

這是規範後來清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關系的重要條約,同時也是标志着歐亞曆史上一個重要裡程碑的雙邊條約。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此前清帝國與俄羅斯已于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确認了以斯塔諾夫山脈(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邊界的兩國控制的領土。

《尼布楚條約》締結後,俄羅斯開始組織商隊,派往北京進行貿易。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俄羅斯締結該條約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俄羅斯帝國與東方的貿易從16世紀開始就一直活躍,當時俄羅斯已經開始向西伯利亞擴張。

但在17世紀,俄羅斯以西伯利亞中心托博爾斯克為基地,與中亞也建立了商業關系。彼得一世将北京貿易定位為這種貿易的延伸。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這項貿易看似發展順利,但在1710年代,俄羅斯的主要産品毛皮出現供應過剩,陷入衰退。

此外,由于清準噶爾戰争,外蒙古喀爾喀地區的蒙古士兵被動員起來,縱橫交錯的喀爾喀疆域(蒙古高原)内的俄羅斯商隊的存在,也成為了清帝國的一個問題。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成吉思汗後裔構成統治階級的蒙古喀爾喀地區,在17世紀末遭受準噶爾人的襲擊後,剛剛接受了清帝國的保護承諾,清帝國此時不希望大規模的俄羅斯商隊越境。

俄羅斯在邊境修築炮台行為也激怒了清方,俄羅斯商隊最終被禁止進入北京。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為了回應俄羅斯希望以某種方式恢複與北京貿易的願望,清朝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要求在蒙古地區劃定邊界。

這就是優先恢複與北京貿易的俄羅斯,和希望通過劃定邊界來穩定蒙古統治的清帝國之間談判的開始。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當時,準噶爾汗國遊走于中俄兩國之間,向俄羅斯和清帝國都派遣使者,俄羅斯和清帝國也向準噶爾派遣使者。

針對這一情況,彼得一世于1722年派出以炮兵隊長伊凡·翁科夫斯基為首的使團前往準噶爾,以與準噶爾建立友好關系。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彼得大帝希望準噶爾統治者策妄阿拉布坦締結條約,臣服于沙皇的統治。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有可能颠覆俄羅斯與清帝國自《尼布楚條約》以來一直延續的“友好關系”。

俄羅斯特使翁科夫斯基在準噶爾逗留期間,清帝國使者也在準噶爾,傳達了雍正皇帝的和平訊息。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此時,同時接待俄羅斯和清朝使節的策妄阿拉布坦實際上拒絕了翁科夫斯基的請求,選擇與清朝談判。

清朝和準噶爾之間的邊界劃定談判就在此時開始,準噶爾人不肯讓清軍完全控制喀爾喀,是以最終清朝和準噶爾的邊界沒有劃定。

但俄羅斯和清朝的邊界問題仍然存在,相應劃界談判也已經開始……

「日文史料」18世紀中俄大博弈

譯自參考資料

澁谷浩一「ウンコフスキー使節団と1720年代前半におけるジューン=ガル,ロシア,清の互相関係」『人文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學科論集』第2巻、茨城大學人文學部

松浦茂「1727年の北京會議と清朝のサハリン中・南部進出」『史林』第86巻、第2号、京都大學

#來點兒幹貨# #文章首發挑戰賽# #曆史# #地理# #人文# #國際# #俄羅斯# #清朝#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