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作者:哈哈啦啦

藍色發光二極管,這麼個專業的名詞也許會讓大家覺得陌生或是不知所雲,但其實它已經在我們如今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通俗的說它就是我們的手機、電視機、電腦螢幕和日常照明等都離不開的藍光LED。

藍色發光二極管,就是能夠發出藍色光的發光二極管,在藍色發光二極管沒有發明出來之前,我們掌握的技術僅限于紅色和綠色發光二極管,而藍色發光二極管的發明則使得我們人類湊齊了三原色光的發光二級管。

也就是說一直等到有了藍光LED,我們才可以用LED制造出足夠明亮的白色光源,白色光源是我們人類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種光源,有了白光LED燈,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們的照明效率。同時,白光LED又促成了我們如今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LED顯示屏的發明與廣泛使用。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是以,藍色發光二極管的發明被譽為“愛迪生之後的第二次照明革命”,這都要感謝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管的發明者日裔美籍教授中村修二、日本赤崎勇教授和日本天野浩教授。

2014年這三位教授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實體學獎。除了這偉大的第二次照明革命,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還曾對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提出過革命式的質疑,中村修二認為東亞國家的教育無非就是在浪費生命。

中村修二的成長之路

在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之前,中村修二一直籍籍無名,平凡的就如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一樣。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中村修二出身于一個平常的漁民家庭,一直以來學習成績也并不出衆,在學習成績上并沒有顯露出任何的天賦或是潛質,他大學隻考上了日本的一所三流大學德島大學。

畢業後他在一個名為日亞化學的鄉下小企業工作,是那裡衆多普通技術人員中的一個,這樣的中村修二似乎和日後會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的世界頂尖實體學家根本扯不上任何關系。

中村修二于1954年出生在日本愛媛縣伊方町的一個普通漁民家庭,就如他的出身一樣,中村修二的成長也一直是平淡無奇的,如果以他從小到大的學習成績來判斷中村修二将來的作為,隻能說他從未給父母或是親朋帶來過什麼遠大的期盼。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上了高中之後,中村修二對理科産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各種理科實驗中他表現出了優于他人的動手能力,但是他依然不擅長任何考試,一到考試時他的成績又将他的學業水準拉回到普通學生的水準。

中村修二不擅長考試的“缺陷”,雖然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會給他造成太大的困擾,但面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人生走向的進入大學的考試,無疑便成了中村修二緻命的“缺陷”。在應試教育模式中,一個不擅長考試的人注定求學之路曲折,将無緣進入任何一流學府。

毫無懸念,中村修二高中畢業後隻考上了日本一所十分普通的大學,這所叫作“德島大學”的普通院校普通到甚至沒有中村修二最愛的實體系。那麼可能有人會想到,中村修二所在的大學沒有實體系,那他的實體是怎麼學成諾貝爾實體學獎的?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從這裡開始,中村修二展表現出了自己的潛質。也許你很難想像一個人的自學能力究竟能夠強大到何種程度,中村修二以其獲得的諾貝爾實體學獎明确地告訴了我們答案。

沒錯,中村修二對實體學的學習、積累、了解、探索最後再到發明創造出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管,這一切幾乎都是靠他自學而來的。

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中村修二強大的自學能力之下還有他對實體學的天賦。當然,每一個取得成就的人都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有不懈的努力。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正如中村修二在他的《我生命裡的光》一書中所寫:“我住在月租5000日元的寒酸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整日陷于專業書籍的海洋,其他的時間就是沉默思考。”

照明革命

1979年,讀完大學繼續碩士研究所學生學業的中村修二取得德島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并進入日亞化學工作。在日亞化學工作期間,中村修二曾留學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并受日亞化學資助參與科研項目。

1989年,日本赤崎勇教授和他的學生天野浩在成功研制出氮化镓晶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發現如果電流通入氮化镓晶體可以使發光得到增強。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随後,中村修二在赤崎勇教授師徒二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始研發基于三族氮材料的藍色發光二極管。曆經約四年的時間,到1993年,中村修二成功研發出了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管。

2014年,中村修二、赤崎勇和天野浩三位教授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他們的研究成果為人類帶來了“愛迪生之後的第二次照明革命”。

教育革命

中村修二在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後的一次記者會中直言不諱地批評了日本乃至東亞的教育體系。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他抨擊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非常糟糕,基于應試的日本教育制度是不合理、不科學的,類似的中國和南韓的教育制度也同樣非常糟糕。學生們的努力目标都是提聯考試分數,盡全力考入盡可能好的大學以求得最優學曆。

在中村修二看來,這是在浪費學生們的時間甚至是生命,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目标,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興趣去學習不同的事情,而不是在應試教育制度的限制下一味的追求高分,追求學曆。

不難看出,中村修二對于日本以及東亞教育體系的抨擊少不了他自身學習與成長過程中的經曆與感受,誠然中村修二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其實,無論是東亞以應試為基礎的注重考試成績與學曆的教育還是西方的素質教育,每一種教育體系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每一種教育體系都應該随着社會的發展進步而不斷調整完善。

目前東亞的教育體制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度追求學習成績,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習成果的一個手段是必要的,但什麼事情一“過度”就必然會造成負面作用。

由于每個人的精力和能量都是有限的,當大部分甚至全部投入到應對考試這件事情當中時,自然就再無剩餘的精力和能量留給其他應該做的事情。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很顯然,人生不隻考試這一件事情值得我們去努力付出,然而我們卻不得不在很長一段時間或生命裡放棄掉許許多多的美好而隻為應對考試,而也許在這些諸多無奈被放棄掉的美好當中會有改變命運的契機也同時被錯過。

當然,在應對考試競争的同時我們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但不可否認學習知識與應試這兩件事情相較而言,應試很霸道的占據了比學習知識更多的時間與生命。

那為什麼要這樣過度的注重考試成績呢,因為考試成績是決定你是否能夠考入理想大學的唯一條件,而這個唯一條件又不是固定不變的标準,而是在競争機制下時時變化的,這就決定了你不得不全力以赴的應對考試而無奈忽略其他也許你并不應該忽略的事情。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費孩子的生命

學生們每天幾乎沒有任何自己的時間,就以補習班為例,在南韓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要上補習班,據相關統計2009年一年南韓補習班創利總額約七十三億美元,已然超過三星電子當年的盈利。

小結: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問題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改善和解決這些問題,隻是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過程。

近兩年大陸已經取消并嚴令禁止各類補習班,為學生減負并修正錯誤的教育方式,對于目前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開始逐漸改進完善,問題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解決問題的信心也必然是堅定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