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外看中國考古:中國新出土的古代戰術防禦道地令專家大開眼界

作者:雲頂尖尖

進入4000多年前的後城嘴石頭古城是一次嘗試,這裡有精心設計的防禦工事系統、層層疊疊的防禦城牆和壓倒一切的武裝定居者。但這還不是全部。在此之前,考古學家一直未能發現的是一系列秘密的地下通道和隧道--共有 6 條隧道互相交錯,構成了一個隐蔽的交通網絡!

老外看中國考古:中國新出土的古代戰術防禦道地令專家大開眼界

在中國後城嘴石城門出土了一個古代隧道網。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考古網

貫穿整個防禦工事的隧道

考古學家報告說,最近發現的隧道深度不一,從地表下約 5 英尺(1.52 米)到約 20 英尺(6.06 米)不等。這些道地的内部高度在 3 英尺(0.91 米)到 6 英尺(1.82 米)之間,寬度約為 4 英尺(1.21 米)。

老外看中國考古:中國新出土的古代戰術防禦道地令專家大開眼界

地下通道入口。(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考古網)

根據内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國考古網釋出的新聞稿,其中一些道地甚至延伸到城牆之下,提供了通向外部環境的通道。

老外看中國考古:中國新出土的古代戰術防禦道地令專家大開眼界

TD1 和 TD2 隧道在地圖上以藍色虛線表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考古網)

後城嘴石城的秘密道地意味着在現有城防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層安全屏障。這座新石器時代的城市已經配備了複雜的防禦系統,包括三道同心城牆、城牆沿線的補充建築、數量有限、防守嚴密的城門以及戰略位置明确的壕溝。

考古學家推測,後城嘴石頭城的設計源于其軍事防禦的文化意義以及位于古代城邦聯盟外圍的戰略位置。

老外看中國考古:中國新出土的古代戰術防禦道地令專家大開眼界

後城嘴石城全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考古網)

早在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就曾對《中國日報》說:"後城嘴、畢村、石磨遺址構成了一個文化系統,對于研究複雜社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至關重要。"關于同一時期的另外兩處遺址的發現,也有着類似的文化。

"許多問題仍然沒有答案。如果這些遺址是軍事防禦工事,那麼它們的防禦對象是誰?”陳總結道。

"工作才剛剛開始,要想更清楚地[和]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當時的考古學家推斷,對該地區這三座重要石城的研究,将為沿江文明提供更新鮮的視角。

後城嘴石城: 戰略性城市規劃與墓葬

後城嘴,又稱後城嘴石頭城,是位于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境内渾河北岸的一處考古遺址。據《文物報》報道,根據先前的發掘,該城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約 4300 至 4500 年前的龍山時期。考古學家于 2005 年首次發現後城子城,并于 2019 年開始進行系統發掘。

這一曆史時期見證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的出現,包括黑陶文化或龍山文化。後城嘴占地約 341 英畝,呈橢圓形,由内城和外城組成。城内還有堅固的三重防禦體系。

後城嘴的發掘揭示了三座不同的城門:主城門(CM1)位于外城的中心位置,呈長方形,暗示了精心、周密的城市規劃和戰略性建築規劃。甕城城門(CM2)和外甕城城門(CM3)進一步增加了城市入口點的複雜性。

老外看中國考古:中國新出土的古代戰術防禦道地令專家大開眼界

主城門近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考古網)

就目前的發現而言,後城嘴考古遺址内尚未發現大型墓葬。不過,在城西南側發現了一處小型墓地,由八座長方形豎穴土坑石墓組成。

老外看中國考古:中國新出土的古代戰術防禦道地令專家大開眼界

墓葬發掘全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考古網)

這些墓葬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朝向東南,長 175 厘米至 200 厘米(68.89 英寸至 78.74 英寸),寬 40 厘米至 60 厘米(15.74 英寸至 23.62 英寸),深約 30 厘米至 50 厘米(11.81 英寸)。這些墓葬以平整的石闆為基座,四壁用吊索砌成,形成了這些墓葬結構獨特的建築風格。

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考古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