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失控的不隻是物價,還有小費。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無縫銜接”到2024了!
近日,一位華人妹子在多倫多旅遊時感慨,多倫多真是亂套了。除了在跨年活動期間她的手機被偷了之外,她還感慨多倫多的小費文化太誇張!
圖源:@自由女神Beryl
華人妹子@自由女神Beryl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加拿大消費文化是在老美那學習來的嗎?也是18%起,不管堂食還是點外賣都有,而且外賣配送費超級高。”
“外賣話說我都還沒享受到食物,就已經把服務費小費給出去了,而且是強制的。”
圖源:@自由女神Beryl
“發這個感覺就是想吐槽下小費文學,最後一張點個小面配送費和稅比我吃的東西還貴出好多…..”
“真的得整頓一下這個陋習,大家都有大家的文化習俗,互相學習互相包容,我們國家沒有小費文化,那是不是也得包容我一下呢?”
圖源:@自由女神Beryl
評論區一位網友留言表示:“根據餐館服務員和外賣送餐員的說法和邏輯,在北美外賣送餐和到餐廳坐下來吃(有服務員)的本來就是高消費的活動(食物價格加稅加小費),不是普通人的消費。”“覺得貴的人本來就不應該是他們的顧客。”
還有人說:“剛從歐洲回來。他們那沒有小費,但是有座位費和白水費。套用羅馬滋味成都老闆娘的一句話,除了空氣,其他啥都要錢。”
一位網友表示:“我通常選擇custom小費,如果沒有10-15% 選擇。有小費沒問題,我個人能接受是10%,高于10%部分看心情和财力。”
2024絕不給這些小費
一位來自美國的短視訊部落客也覺得現在北美的小費文化已經失控。她的視訊現在在網上瘋傳,人們紛紛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圖源:tiktok@antidietpilot
“小費文化已經失控。這是一份我在2024年不會給小費的人的名單,而且我不會為此感到内疚,”短視訊部落客@antidietpilot在視訊開頭說道。
她的名單從“任何得來速、自助取餐、步行取餐、外帶訂單”開始。她說:“我不會在快餐店給小費,我不會在奶茶店給小費,我不會在小吃店給小費,是的,這些店現在都要求給小費了。”
下一個上榜的是可以自己定價的美容服務專業人士,比如美甲師和美發師。
“任何可以自定價格的人,我絕對不會給小費。”
她繼續說:“給專業服務人員小費的意義在于,你是在向企業支付員工在服務期間實際收入的兩倍或三倍。是以,如果你既是老闆又是服務人員,如果你能獲得我支付的全部100%,我為什麼還要在此基礎上支付更多呢?
圖源:tiktok@antidietpilot
名單上的第三類人是那些提供雷射脫毛等醫療美容服務的人。她說:“如果你需要醫療資格或執照才能為我提供服務,我是不會給你小費的。”
這段視訊已經吸引了三百多萬人觀看,評論家們意見不一,有些人表示贊同,并指出小費已經變得如此極端。
"同意!我讨厭美國的小費文化,"一位評論者寫道。
圖源:tiktok@antidietpilot
評論中的其他人對給誰小費有不同的看法。
一位評論者說,雖然他們幾乎同意名單上的所有内容,但他們認為給美容服務專業人員小費仍然很重要。
圖源:tiktok@antidietpilot
另一位評論者認為,不給自取訂單小費是不公平的。
“這對我來說不公平。我的餐館,我們接受訂單并做好準備,”有人寫道。
一位評論者寫道:“給自取訂單小費仍然很重要!服務員掙得比我多,明明飯都是我做的。”
另一位評論者指出,“個體戶也并不一定能獲得100%的利潤。做生意是有成本的,給小費更多的是一種感謝”。
一位發型師在評論區也強調,小費的作用很大,因為價格往往是由他們工作的沙龍制定的,這意味着他們不能得到服務的全部金額。
“我認為在美甲、美睫等服務上給小費是件好事,因為這是對他們服務的贊美,也有助于他們繼續經營,購買更多的東西,讓服務更出色。”
一些加拿大網友也發表了評論。一位網友表示:“付給服務員合理的工資,這樣就不需要加小費了。”
“菜單上的價格應該顯示我們最終需要支付的價格。包括小費、菜價和稅金。沒有任何附加費用。”
“BC省的最低工資是稅前16.75加元,這當然不夠。如果最低工資能跟上通貨膨脹率,那麼今天的最低工資就會超過25加元/小時。”
對于這份不給小費的名單,您有什麼看法?您同意嗎?請在評論中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