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旦留美博士紐約街頭流浪16年,他到底經曆了什麼?

16年前,同學眼中的他,是絕頂聰明的“學霸”,老師口中的他,就是“神話”;他被複旦大學少年班實體專業錄取,獲得李政道獎學金去美國深造,碩士、博士畢業後,再留校讀博士後;獲得美國綠卡,曾就職華爾街,月薪超過10萬美元.......

16年後,他頭發花白、牙齒脫落、衣服淩亂,被人發現在美國紐約街頭流浪。

“流浪博士”孫先生,到底經曆了什麼?

同學老師眼中的他:絕頂聰明的“學霸”、“神話”

從孫先生不同時期的同學、老師的回憶中,可以了解到,他一直都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好學生,是“别人家的小孩”,是絕頂聰明的“學霸”,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是同學們的驕傲......

1969年,“流浪博士”孫先生出生在江蘇美麗的小城江陰,中學就讀于南菁中學。

張平(化名)和孫先生國小同班、國中同校。在他的記憶中,孫先生在國小擔任大隊長。他可以和大家玩到一起,在家學習時則是“高度自覺、認真的”。

曾經在國小和國中與孫某某同班的劉先生表示,孫先生在以前性格比較開朗,愛好體育,而那個時候他學習就特别好,是學校老師口中流傳了十多年的一個“神話”。“被稱為學校傳奇人物,很多老師都會經常念叨起他。”和孫先生曾在同一所國中就讀的翟先生這樣說。

複旦留美博士紐約街頭流浪16年,他到底經曆了什麼?

魏明是孫先生的高中同學,也是長泾鎮同鄉。在1984年的夏天,他們一起考進江陰市最好的高中——南菁進階中學。隻做了一年同窗,第二年,孫先生就被複旦少年班錄取,離開了南菁高中。

孫先生的成績實在耀眼。魏明記得,在一次期中考試,孫先生“6門課能考4門滿分”。“他智商極高,各科都很平衡,不隻是在實體上很有天賦。”魏明的記憶裡,孫先生不太愛說話,但眼裡總是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魏明記得,整個年級考入複旦少年班的隻有兩人,全在他們班,孫先生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少年班選拔極其嚴格,魏明當時甚至沒有參加考試的機會。“他太聰明了,當時有很多聰明的同學,但和他比,都自愧不如。”

南菁中學負責校友活動的老師也說,在學校檔案室裡看到了孫先生一個學期的成績,“很厲害”,還有班主任寫的評語。他說,孫先生在南菁隻讀了一個學期,任學習委員,和他一起考上複旦少年班的同學是當時的班長。

孫先生在複旦少年班的同學張先生回憶,在複旦少年班的同窗歲月裡,二人都是“小朋友,有點害羞”,少有交流。再次通過視訊看見孫先生,他說話時眼裡依舊炯炯有神,十分專注。“他當年是拿到李政道獎學金去美國,這在1988、1989年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時候中國一窮二白,中美差距幾乎是一百倍,我們同學去美國時,身上隻有幾美金。”

校友們曾經查閱過孫先生在美國期間發表的全英文論文,共計20篇,釋出時間從1992年至1997年不等。“可以說是著作等身。”張先生說。

複旦留美博士紐約街頭流浪16年,他到底經曆了什麼?

工作後的他:獲得綠卡、就職華爾街月薪10萬美元

孫先生表示,他在做研究員時,攻讀了計算機專業,并在華爾街做了兩年程式員,月薪超過10萬美元。

孫先生還獲得了綠卡,後來成為美國公民。

孫先生在視訊中曾介紹自己英文名為Eason,到美國已30餘年,16年間隻回中國1次。“我在美國錯失了很多機會,是以我現在的生活依然很艱辛,原因是我太不現實了”。

有過北美高等院校計算機方向博士後經曆的受訪者表示,在1990年代,如果孫先生在美從事的是計算機方向博士後研究,應該收入可觀,且“在華爾街那個年代做IT,工資是所有行業裡最高的”。相關人士表示,如果從事的是實體方向的博士後研究,薪酬較計算機方向會低一些。

複旦留美博士紐約街頭流浪16年,他到底經曆了什麼?

流浪後的他:患抑郁症、16年居無定所

孫先生在視訊中提到,上世紀90年代,他在紐約遇到一名中國女子,還帶着一個女兒,這名女子對他很好,慢慢地産生了感情,然後他們結婚了。沒想到,這名女子通過結婚拿到美國綠卡後,就和他離婚了。

離婚後,孫先生受到沉重的打擊,工作、生活都無法正常進行,人際關系也出了問題。

孫先生說,自己在2007年時“從唐人街到達布碌侖,16年來一直居無定所,流浪漂泊”,靠乞讨和撿别人丢棄的食物活着。

至于得憂郁症的原因,孫先生表示,是因為當時工作不穩定,生活也沒有着落。“後來經濟就不是很好了……付不起房租。”“我開始出現幻聽,分不清現實和虛構。慢慢就偏離了正常的生活,開始流浪。”

流浪後,最早,孫先生會到教會領取一些錢财和食物,能睡在廉價的網吧,10元包夜。現在晚上都沒有地方睡覺,尤其是冬天更難。孫先生介紹,他一般早上買了早餐會去公園休息,每周會去該街區附近的59街領人們留下的衣服和被子,天氣過冷就會到地鐵站裡過夜,有的地鐵站還有暖氣和凳子。

複旦留美博士紐約街頭流浪16年,他到底經曆了什麼?

拍攝者曾問為何不去政府開設的救濟站與收容所,孫先生表示,曾有紐約當地警察想讓他去,但他認為離現在的地方太遠,是以沒有選擇前往,每天會有好心人給他帶來吃的。

部落客王探長經朋友介紹見到孫先生時,他頭發花白,略有些淩亂,牙齒松動脫落,難以咀嚼,隻能吞咽食物。當王探長提出想要幫助他,找個收容所,或是找份工作,他重複了三四次:“讓我休息休息,我能找到工作。”

想回國的他:有校友志願者陪護,後續計劃在商量中

16年來,孫先生在繁華的紐約曼哈頓唐人街流浪,食不果腹。如今,他也萌生了想國家的念頭......

1月4日,江陰市當地救助機構釋出的視訊中表示,多年前,孫先生便有歸國意願,囿于美國對華裔人才的限制一直沒能成行。

孫先生表示,近期他萌生了想求助同學的想法。

4日白天,有校友前去探望,孫先生與對方聊了聊家常。對于現在的生活狀況,他認為不是很好,“很艱苦。以前還能堅持過去,現在冬天非常艱苦。”

孫先生表示,他想回國,但之前沒和家人提過回國的事。如果回國,需要和家人取得聯系,或許會去他們住所住一段時間。教會或許願意給他一筆幾千元的資金作為路費。

江陰市民求助中心相關從業人員表示,孫先生在國内還有一個親弟弟,也畢業于複旦大學,其母親已經80多歲了,患有腦溢血,“考慮到老人家的身體健康,對此事件她并不知情,希望外界不要打擾他的家人。”

孫先生的弟弟在南京中學教書,他在班級群裡得知自己哥哥的近況。他在群裡說,感謝大家對他的家人的關心。由于母親的健康原因,他沒有告訴母親關于他哥哥的事情。這件事他暫時保密,擔心母親無法接受。

此外,就孫某與老家親人的關系也備受關注,有網友稱孫某對家人有怨恨,相關的猜測也不少。對此,一位了解情況的孫某親朋就表示,現在家裡親戚朋友正在了解和處理這個事,有些焦頭爛額,網絡上充斥着猜測和“不實資訊”,但目前他也不便透露,具體怎麼做還在商量中,希望不要給予其家人太多壓力。

孫先生一名江陰同鄉人士表示,已有好友到其老家探望家人。這名好友在美國的家人也已前去探望孫先生,目前他仍在紐約曼哈頓地區流浪,有多人前去探望,三餐問題已得到解決。因為流浪多年,孫先生身上沒有任何證件,目前,他回國的意願,家人也已得知這一想法。

張先生(化姓)是孫先生在複旦少年班的同學,他說,在看到孫先生的視訊後,校友們已經建立了一個群聊,包括孫先生的老鄉、在不同時期的同學、在美國的朋友等。5日下午,張先生表示,現在對于孫先生已經形成全套救助方案,“不管是經濟支援,人力支援,還是法律、醫學,所有都到位了。”

1月6日,複旦大學美國校友會(紐約)相關負責人表示,紐約當地的校友志願者已經見到孫先生,現在有定期志願者校友陪護他,後續計劃他們還在商量中。因孫先生可能不是中國公民,他們還有其他的細節需要考量。

綜合來源:澎湃新聞、上觀新聞、極目新聞、紅星新聞、九派新聞、封面新聞、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