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邁入2024:普京稱不會退縮,澤連斯基要“摧毀克裡米亞大橋”

作者:齊魯壹點

綜合、報道,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9日,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其他多地遭到俄羅斯飛彈和無人機襲擊。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紮盧日内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當天俄軍在空襲中使用的攻擊型無人機和飛彈數量達到158件,其中各型飛彈數量超過120枚。

俄烏沖突邁入2024:普京稱不會退縮,澤連斯基要“摧毀克裡米亞大橋”

當地時間2024年1月5日,俄羅斯别爾哥羅德,烏方對别爾哥羅德州發動襲擊,導緻2人受傷,部分建築和30多輛汽車受損。澎湃影像 圖

在遭到“沖突以來最大規模空襲”後,烏克蘭于12月30日對俄羅斯别爾哥羅德市發動襲擊。俄方稱,這是俄烏沖突以來發生在俄羅斯領土上最緻命的襲擊之一,随後宣布對烏軍事目标實施報複性打擊。

2024年伊始,雙方交鋒日趨激烈。連日來,烏軍對頓涅茨克、克裡米亞及别爾哥羅德等地發動襲擊,俄軍則對烏克蘭基輔市、基輔州、哈爾科夫市等多地實施空襲。而在戰火之下,俄烏雙方1月3日在阿聯酋的斡旋下實作了沖突以來最大規模的換俘。

與此同時,俄烏沖突和談前景依然渺茫。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表示,俄羅斯希望盡快結束俄烏沖突,但必須基于俄方的條件,俄方不會放棄自己的立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表示,烏方沒有看到任何和平的信号,在新的一年中烏克蘭将向俄羅斯“釋放怒火”。

俄軍于烏東取得進展,新年期間俄烏頻繁遠端對轟

2023年12月底,俄軍在前線取得重要進展。俄國防部長紹伊古12月25日表示,俄方已完全控制馬林卡。紮盧日内随後于26日承認,烏軍已經基本撤離馬林卡,但已在城鎮外建起新的防線。

馬林卡位于頓涅茨克市西南約30公裡處。自2014年以來,烏軍一直努力将馬林卡修築成一個強大的防禦要塞,并在此部署了許多火炮,該鎮也被認為是烏軍在頓涅茨克最重要的防禦據點。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後,馬林卡一直是俄烏雙方反複争奪的戰略要地之一。有分析認為,俄軍控制馬林卡意味着該鎮将由烏克蘭的“防禦堡壘”變為俄羅斯通往烏克蘭的“西大門”,使俄軍獲得更廣闊的行動空間。

在前線獲得進展的同時,俄軍同時加大了對烏克蘭境内目标的遠端打擊。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9日,俄軍向烏境内多處目标發射飛彈,基輔、哈爾科夫、第聶伯羅以及敖德薩州、赫梅利尼茨基州等多地發生爆炸。部分地區配電網絡受損,出現斷電,部分軍用機場、軍火庫、軍工裝置等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烏方表示,此次襲擊造成至少24人死亡、130人受傷。

烏克蘭方面也加強了遠端襲擊的力度。2023年12月30日,俄方稱别爾哥羅德市遭到襲擊,造成包括5名兒童在内的25人死亡,109人受傷。俄方有消息稱,這是俄烏沖突以來發生在俄羅斯領土上最緻命的襲擊之一。作為回應,俄軍12月31日對烏克蘭境内多處決策中心和軍事基礎設施進行了報複性打擊。

據俄羅斯安全部門消息人士透露,針對别爾哥羅德的襲擊是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親自下令、烏克蘭軍事情報負責人基裡爾·布達諾夫組織實施的。當地時間1月3日,别爾哥羅德州州長維亞切斯拉夫·格拉德科夫稱,目前城市内形勢依舊緊張,防空系統已經啟動。

有分析認為,烏軍目前在沖突前線已轉入守勢。但在黑海地區,烏軍對俄黑海艦隊造成了一定沖擊。2023年,在烏克蘭頻繁的無人機、無人艇襲擊下,俄黑海艦隊開始自塞瓦斯托波爾疏散,多艘艦船遭到破壞。就在2024年新年前夕,俄羅斯“新切爾卡斯克”号登陸艦在烏克蘭對克裡米亞港口城市費奧多西亞進行的襲擊中受損。

澤連斯基在2024年新年講話中表示,今年俄烏沖突的中心将是克裡米亞和黑海,烏方計劃摧毀克裡米亞大橋,為此烏需要“金牛座”飛彈。另據《參考消息》援引彭博社報道,盡管烏軍襲擊增加了俄羅斯在克裡米亞半島的防禦壓力以及烏克蘭南部俄軍補給線的壓力,但它們對戰場發展的影響可能有限,因為陸地上的戰鬥基本處于僵局。

阿聯酋斡旋下俄烏實作沖突以來最大規模換俘

就在雙方前線交鋒日趨激烈的同時,俄烏兩國在阿聯酋的斡旋下實作了自沖突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換俘。

俄烏沖突邁入2024:普京稱不會退縮,澤連斯基要“摧毀克裡米亞大橋”

當地時間2024年1月3日,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交換戰俘,俄羅斯國防部釋出公告稱,經過複雜談判,248名俄羅斯軍人從烏克蘭控制區傳回俄羅斯。澎湃影像 圖

據報道,俄羅斯國防部1月3日晚在社交媒體釋出通報說,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人道主義調停下,248名俄軍被俘人員從烏克蘭控制區傳回俄羅斯。

同日,烏方表示,烏方共有230人被釋放,包括130名烏武裝部隊軍人、55名烏國民警衛隊人員、38名邊防軍人員、1名國家警察和6名平民。澤連斯基指出,此次烏方獲釋的被俘人員中有許多人曾在蛇島和馬裡烏波爾作戰。

據悉,此次換俘行動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的第49次換俘,也是俄烏雙方最大規模的一次換俘。雙方上一次的公開交換被俘人員是在2023年8月上旬。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本次換俘是“阿聯酋人道主義調解促成的談判所取得的成果”。阿聯酋外交部則表示,阿聯酋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都保持着“堅實的友好關系”,并稱其願做出更多人道主義努力,助力俄烏沖突和平解決。

此前,阿聯酋在2023年2月便曾斡旋俄烏實作換俘。自沖突爆發以來,阿拉伯國家都保持着較為謹慎的中立态度,同時頻繁扮演“調解人”的角色。除阿聯酋外,沙特也曾促成俄烏雙方的換俘,并且曾在2023年8月于該國吉達舉辦了一場沒有俄羅斯參與的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

2023年12月,普京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首訪中東,而他此次“罕見”海外出訪的首個目的地正是阿聯酋。會談期間,兩國上司人就能源合作、巴以沖突、俄烏沖突等問題進行探讨。普京還表示,俄羅斯與阿聯酋的關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準”,阿聯酋是俄羅斯在阿拉伯世界的主要貿易夥伴。

美國咨詢公司“海灣國家分析”(Gulf State Analytics)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卡菲羅(Giorgio Cafiero)分析稱,阿聯酋近年來尋求實施靈活的外交政策,緻力于實作外交關系多樣化,而不僅僅局限于與西方的夥伴關系。而對俄羅斯而言,阿聯酋是其在中東發展關系的“關鍵推動者”,阿聯酋的支援對俄羅斯在利比亞和叙利亞發揮作用、參與葉門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事務而言非常重要。

邁入2024年,俄烏沖突何去何從?

日前在俄烏實作大規模換俘後,澤連斯基“談判沒有停止”的表态表明兩國間仍在保持一定程度的對話;但在前線戰局未有重大變化、雙方在重大問題上并未顯露妥協意願的情況下,俄烏和談前景仍不明朗。

2024年伊始,俄烏雙方上司人均就俄烏沖突做出最新表态。

在新年講話中,普京并未直接提到俄烏沖突,但稱俄羅斯“永遠不會退縮”。而在1月1日會見俄特别軍事行動的傷員時,普京表示,俄羅斯希望盡快結束俄烏沖突,但必須基于俄方的條件,俄方不會放棄自己的立場。

普京同時強調,烏克蘭本身并不是俄羅斯的敵人,西方那些“想要摧毀俄羅斯國家體制、想要俄羅斯在戰場上遭受戰略失敗的人”才是俄羅斯的敵人。他還指出,西方的言論最近重新聚焦于如何“迅速結束沖突”、開始讨論有關談判的問題。

澤連斯基在新年緻辭中則态度堅決地表示,烏方并未看到任何和平的信号。新的一年裡,俄羅斯“将感受到來自烏克蘭的怒火”,感受到烏方“大炮、無人機和海軍的問候”。

在日前接受采訪時,澤連斯基再度強調,烏克蘭軍隊的成功取決于西方軍事援助。他表示,西方“失去了緊迫感”,許多烏克蘭人失去了“生存威脅感”,而他正試圖重新點燃曾經的情緒。

俄烏沖突邁入2024:普京稱不會退縮,澤連斯基要“摧毀克裡米亞大橋”

當地時間2024年1月2日,烏克蘭基輔,俄烏沖突持續,烏克蘭多地遭到空襲,造成5人死亡、上百人受傷。澎湃影像 圖

有分析認為,俄羅斯目前正在加強進攻力度,而烏克蘭的資源正逐漸耗盡。面對已然開啟的2024年“超級大選年”,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的注意力正在由俄烏沖突轉向國内政治。在各國上司人的新年緻辭中,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提到了俄烏沖突,并重申了對烏克蘭的支援。不過,美國總統拜登并未提到烏克蘭,而是強調美國仍将“上司世界”。

目前,西方國家在持續對烏援助之下出現“疲勞症”。在美國,由于兩黨分歧難解,新一筆對烏援助資金遲遲未獲國會準許。在歐洲,由于受到匈牙利反對,歐盟500億歐元援烏計劃暫時被擱置。

不過,盡管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經濟及軍事支援出現“縮水”,但援助并未停止。

2023年12月27日,美國政府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約2.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并敦促國會準許新的對烏援助資金。德國聯邦經濟部和外交部也于2023年12月21日釋出聯合公告,宣布德國政府将提供8850萬歐元幫助維持烏克蘭冬季的能源基礎設施。

在新年期間俄烏雙方交鋒漸趨激烈的背景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1月3日表示,“北約-烏克蘭理事會”将召開緊急會議,以應對俄羅斯近日對烏克蘭的大規模空襲。據庫列巴介紹,“加強烏克蘭防空能力”将是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

同日,挪威宣布将提供兩架F-16戰鬥機、派出10名教官在丹麥教育訓練烏克蘭軍事人員。北約當日也在一份聲明中宣布,北約将支援包括德國、荷蘭、羅馬尼亞和西班牙在内的成員國購買1000枚愛國者飛彈。據悉,這份價值55億美元的軍售合同将支援在德國建立愛國者飛彈生産設施。有分析認為,北約此舉目的不僅在于加強成員國防禦能力,也将補充成員國飛彈庫存,使其有能力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援助。

而對于美國和歐盟遲遲未能準許新一筆對烏援助資金,庫列巴日前回應稱,如果西方減少援助,烏克蘭也“沒有B計劃”,并稱對西方繼續援烏這一“A計劃”有信心。他同時強調,如果烏克蘭得不到援助,西方日後将“付出更高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