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立平:走出内卷:一場新的出埃及記

作者:NewEconomist

來源:老孫薦讀

孫立平:走出内卷:一場新的出埃及記

作者:孫立平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内卷,幾乎是一個被議論爛了的話題。但在此前,我很少對這個事情發表議論。為什麼?因為我看不到解決這個問題的希望,直到昨天看到關于一件事情的報道。這件事情我在續篇中再說。

先說内卷本身。

人們通常所說的内卷,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現象?對我們究竟意味着什麼?它僅僅是疫情的一個結果?還是某種周期性的産物?抑或是某種特定場景中的現象?也許,我們将其放到一個更深遠的曆史背景中,才能看的更清楚一些,才能真正了解其中沉重的含義。

元旦那天,久違的老朋友相聚在冬日如夏的海南,靜靜的海浪,和煦的微風,追憶起我們曾經經曆過的那些歲月。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才更清晰地了解了内卷這個詞的含義。

我們都是80年代的大學生。在那個萬物更新的年代,機會幾乎呈現為一種溢出狀态:想走仕途的,各個地方都在需要年輕的專業化人才;想做專業的,很快就會成為機關裡的骨幹;想出國留學的,一個班可以走大半部分。不久之後,經商的大門洞開,不少人成為商界翹楚;不想經商的,多買兩套房子也能掙到比一輩子工資更多的錢。

那是一個有着無盡的機會與希望的年代。但不能不令人感歎的是,滄海桑田,今天已經完全是另外一種時光。

在座的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正在等待寶寶的誕生。于是,話題又轉向年輕的一代。尤其是,90後和00後,甚至再往後,10後。與前面說的機會溢出年代相比,他們從一出生,面對的就是殘酷競争的起跑線。前些天,一起國中學生控訴校長的微網誌長文揭開了這殘酷場面的一角:學校每天安排12節課,七點十分就要到校,晚上九點才能回家,中間吃飯時間過短,且沒有自習的時間。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對于孩子意味着什麼?

孩童時期這種慘烈的競争,當然是為了在獲得未來機會時具有優勢。但問題是,機會在變得越來越稀缺。而機會越是稀缺,競争也就越是慘烈。慘烈的終點是結果上的無意義。昨天朋友在電話裡和我說,她在家裡幾次聽到若有若無的敲門聲。她打開家門,是一位閃送小哥,文文靜靜的,戴着眼鏡。一看就是一個讀書人,或許就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這讓我想起一個段子:父親含辛茹苦地送外賣,用送外賣掙來的錢供孩子讀書,孩子大學畢業了,找不到其他工作,接着送外賣。

寫到這裡,我知道,有朋友可能要善意提醒我,這些話是不是有點負能量啊,要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但這裡我想說的是,這裡所讨論的事情與這個問題沒有直接關系。因為内卷這個事情,不是中國獨有的。可以說,這是整個人類在面對的問題,包括發達國家。最典型的如南韓,卷的程度也很厲害,否則我們就很難了解南韓的出生率為什麼如此之低。

甚至可以說,這種内卷與經濟發展水準,與貧富都沒有直接的關系。有一次,午飯後我和太太去市場買海鮮。買了一堆小魚後,太太和賣魚的女士說,能幫我收拾幹淨嗎?賣魚的女士說,大姐,您拿回去自己收拾吧,我少要你點錢,我得睡覺了。我深知睡午覺對海南人的重要性。甯可少掙點錢,也得睡午覺,這就是一種選擇。

那内卷來自哪裡?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兩個因素。第一,大的結構性變動的結束以及随之而來的機會結構的鎖閉。第二,技術與經濟進步的反噬。前一個比較容易了解。我們這代人當時所面臨的機會,源于一場大的結構性變動,其實,那是一種偶然。現在,這種結構性的變動已經基本結束,與之相伴随的機會機會結構已經開始處于鎖閉狀态。甚至其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使得這種這種結構更加強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這代人是一種既得利益者,時代意義上的既得利益者。相對于更年輕的幾代人來說,我們長時間地站在機會結構的上風口。即使是退休了,還拿着不菲的終身俸。用現代的眼光看,這似乎是天經地義,但我們想過嗎,這些終身俸是來自哪裡?昨天,朋友來看我,在餐館吃飯時我不禁感歎,我們的終身俸就來自像餐館服務員這樣年輕人繳納的養老保險,但他們幾個人的養老保險夠養活我們一個人?而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将來這樣的年輕人又能有多少?

站在進步主義的立場,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應該用發展和進步來解決。道理是不錯的,但現實并非總是如此。相反,我們有時會被技術與經濟的進步反噬。就拿現在最熱門的AI來說,不說我們看不到的長遠,就從我們能夠感覺到的未來來說,這究竟對機會結構意味着什麼?

在此前的時代,就算在大學念個不怎麼實用的專業吧,還可以去機關或企業做個文秘。但現在,GPT可以代替你做了。在北京,我家附近就是十萬碼農的世界,上下班時,熙熙攘攘,道路為之堵塞。但在AI方興未艾的今天,誰知這個上班的路會斷在什麼地方?我們原來曾天真地想,技術進步了,繁重的體力勞動會越來越多地被取代,更多的人會坐在辦公室裡做着輕松的事情。

但真的會如此惬意嗎?

每思及此,腦海裡就不禁想起出埃及記這幾個字,想起與這幾個字聯系在一起的旋律。

這不是危言聳聽。不要把眼前的内卷看做是一種局部性的、暫時性的現象。這是一張大網,這是我們面對的一個嚴峻的、根本性挑戰。如果我們想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得自在一點,至少正常一點,我們需要掙破這張大網。技術和經濟進步會造福人類,但有時不是自動造福人類,中間需要一種合理的社會安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