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共2800多名牙醫,看牙醫難又貴,問題如何解決?

作者:點新聞
香港共2800多名牙醫,看牙醫難又貴,問題如何解決?

【點新聞報道】香港擁有世界頂尖的牙醫學院,但合共隻有2817名牙醫,平均每一名牙醫服務2702人,落後于一般工業化國家10000:5的人口與牙醫比例。因新冠病毒疫情以及人手流失,牙科服務人手短缺的問題更是愈發嚴重。

截至2023年9月1日,衛生署牙醫職系的實際人數為276,空缺率為25.4%。疫情下積壓部分牙科檢查個案,令公務員牙科覆診輪候時間由12個月加長至24個月。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因為人手流失嚴峻,有牙科診所未能重新開機并非稀奇,推算牙醫短缺持續至2035年。

香港共2800多名牙醫,看牙醫難又貴,問題如何解決?

陳學鋒指出,香港牙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管道狹窄。 (點新聞圖檔)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接受點新聞記者通路時表示,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在大學排名中,全球排第二位,畢業生的水準高,但畢業後就業管道狹窄。大部分的牙科專業畢業生會選擇開設私人診所,但往往因剛剛畢業、無力支付百萬成本而暫時放棄,進而造成市面上牙科醫生數目緊張。若牙醫人數增加,診費會有下調空間,帶來更好的就診體驗。

在為數不多的牙醫群體中,逾8成在私營市場執業,加之本港公營醫療系統未有完全納入牙科,目前39間政府牙科診所主要是為公務員及其家屬提供服務,當中隻有11間可為公衆提供止痛及脫牙的緊急牙科服務,相關公共資源少之又少,不少基層長者長期承受無牙、爛牙之苦。事實上,公營服務供不應求,而且分布不均,基層往往需要跨區睇牙:122萬人口的港島,隻有一間提供街症服務的牙醫診所;九龍有227萬市民,卻隻有觀塘及紅磡兩間。除此之外,大部分診所一星期隻開放一至兩天的上午時段予公衆,每次派32至84張籌,難怪大批市民包括長者總要通宵等候,飽受風吹雨打。

香港共2800多名牙醫,看牙醫難又貴,問題如何解決?

政府近年增加牙醫學院收生人數、引入非本地教育訓練牙科醫生等,以解決人手不足。 (點新聞圖檔)

是以,陳學鋒建議改善牙科畢業生的就業管道,讓非盈利的慈善機構(NGO)和一些社會福利機構,大量招募牙科醫生,服務基層市民,如此一來既可以改善公營醫院牙醫人手不足的問題,又可幫初出茅廬的牙科畢業生儲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增加日後市面的診所數量,令價格下調。

要增加服務量,必須多條腿走路,陳學鋒建議從教育源頭增加人才培養。政府已四度主動增加香港大學牙醫學士課程學額,由2008/09學年50人增至2022/23學年90人。其次,牙科研究院将會增加10個名額,以教育訓練更多牙科專科醫生。

由于教育訓練本地牙醫需時,完成課程要六年時間,而擴大港大牙醫學院和其教學醫院菲臘牙科醫院均面對實際限制,政府不能在短期内單靠增加本地教育訓練學額去解決人手問題。

香港共2800多名牙醫,看牙醫難又貴,問題如何解決?

陳建強建議增聘境外牙醫,擴大香港人才庫。 (政府新聞處圖)

資深牙科醫生、香港牙醫學會前會長、中西區區議員陳建強建議,可邀請非本地牙科醫生,同時簡化資曆認可的架構,盡快實作增援。事實上,非本地教育訓練牙醫過去是香港牙科人手的重要來源。在1990年之前,牙醫隻要持有一些海外國家的認可資格便能夠在香港注冊執業,當時香港超過一半新注冊牙醫為非本地教育訓練,後來才改為非本地教育訓練牙醫必須考執業(許可)試。過往數字顯示每年通過的人數約10至30人,不足以應付香港社會的需求。陳建強是以認為值得探讨增設引入非本地教育訓練牙醫的途徑,特别着重應付公營界别牙醫短缺的情況。

基于上述背景,政府亦計劃修訂《牙醫注冊條例》以應對人手短缺問題,包括(一)提供新途徑,透過有限度注冊和特别注冊方式引入合資格非本地教育訓練牙醫于指明機構執業,提供服務,進而纾緩牙醫短缺的情況;(二)增設臨時注冊機制,配合要求本地牙科畢業生和通過執業許可試的非本地教育訓練牙醫須經過一年實習或評核期,讓他們累積臨床經驗後才正式注冊,與醫生做法一緻。

香港共2800多名牙醫,看牙醫難又貴,問題如何解決?

盧寵茂表示,當局仍然無意把牙科納入公營醫療系統。 (點新聞圖檔)

與此同時,盧寵茂指出,本地教育訓練的醫護人員會繼續作為香港醫護人手的基石。隻有當人手充足的情況下,私營牙醫的價格才會下降。

不過,鑒于高昂的成本,當局仍然無意把牙科納入公營醫療系統。盧寵茂重申,牙科政策強調“預防勝于治療”,鼓勵市民預防牙患,而非投入大量資源提供免費牙科服務。陳建強鼓勵長者及早關注牙科保健,“好像一輛車能定期做維修,就不用等待它壞掉或甚至撞車。”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