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要素×”12場景大幕開啟!專家解讀三年計劃新亮點

作者:南方都市報

1月4日晚,國家資料局等17部門聯合正式印發《“資料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先期選取工業制造、商貿金融、綠色低碳等12個行業和領域,推動發揮資料要素乘數效應,從提升資料供給水準、優化資料流通環境、加強資料安全保障等三方面,強化保障支撐。

《行動計劃》的主要内容含5大部分23條措施,涉及牽頭部門與12個應用場景主管部門的統籌協同,由國家資料局于2023年12月16日面向公衆征求意見,1月4日17部門聯合正式印發,全過程緊鑼密鼓,可以說“資料要素×”計劃啟幕即高效。

“資料要素×”12場景大幕開啟!專家解讀三年計劃新亮點

國家資料局。

從2015年的“網際網路+”到如今的“資料要素×”,兩種數學符号含義上的層級跨越,凸顯的是作為要素的資料賦能千行百業的量級倍增效應。與此呼應,202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制定印發的《企業資料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也已正式施行,資料資源将被視為一種資産納入财務報表。

新年伊始,啟新向上,資料交易市場動作頻仍,種種資訊預示着,2024年資料要素市場将進入快速發展期,“資料要素×”12場景的新階段已華麗啟幕。

《行動計劃》正式稿:

聚焦12個行業領域

相較意見稿有30餘處新變化

《行動計劃》提出願景,到2026年底,打造300個以上示範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資料産業年均增速超過20%,資料交易規模倍增。

這一總體目标如何落實?《行動計劃》部署的重點工作怎麼推進?在日前國家資料局首場媒體吹風會上,國家資料局副局長沈竹林将其概括為:把握一條主線,做好三方面保障,實施五大舉措,推動十二項行動。

為何選取這12個行業領域?沈竹林表示,不同行業數字化轉型程度不同、資料資源的基礎不同、場景需求不同,資料要素發揮作用的方式也存在較大差異。是以,按照“有基礎、有場景、有需求”的原則,結合各行業發展實際,先期明确發揮資料要素價值的典型場景,後續還會不斷補充、推出新的應用場景。

“資料要素×”12場景大幕開啟!專家解讀三年計劃新亮點

國家資料局媒體吹風會現場。南都記者李玲/攝

據南都記者梳理觀察,對比正式稿與征求意見稿,有30餘處表述落腳點出現新變化,部分闆塊如科技、環保等領域更直接新增多條:

一是,正式稿相對意見稿,涉經貿兩條特别強調“合規”“依法”。在商貿流通國際化方面,着重增加了“安全合規前提”;在提高金融抗風險能力相關條款中,特别強調了“依法”。

二是,在總體要求中,直接增加“培育基于資料要素的新産品和新服務,實作知識擴散、價值倍增,開辟經濟增長新空間”“發揮資料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等。

到2026年底“資料交易規模增長1倍,場内交易規模大幅提升”的表述,改為了“場内交易與場外交易協調發展,資料交易規模倍增”;在基本原則“有效市場,有為政府”一塊,在市場與政府落腳點上表述亦有變化。

三是,與上一版征求意見稿相比,應急管理、綠色低碳、科技創新三塊,變動較大,新增了科學資料庫建設、文物資料保護、生态環境治理等多條表述。

比如科技創新領域,正式印發版中新增,“支援和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資料庫建設,依托國家科學資料中心等平台強化高品質科學資料資源建設和場景應用”;

如“提升文物保護利用水準,促進文物病害資料、保護修複資料、安全監管資料、文物流通資料融合共享,支援實作文物保護修複、監測預警、精準管理、應急處置、闡釋傳播等功能。”

“提升生态環境治理精細化水準,推進氣象、水利、交通、電力等資料融合應用,支撐氣象和水文耦合預報、受災分析、河湖岸線監測、突發水事件應急處置、重污染天氣應對、城市水環境精細化管理等。”

在“資料要素×醫療健康”方面,正式印發的檔案表述亦有改動:“推動醫保便民服務,依法依規探索推進醫保與商業健康保險資料融合應用,提升保險服務水準,促進基本醫保與商業健康保險協同發展。”

四是,在“提升資料供給水準”上,除了“加強公共資料資源供給”,本次增加“引導企業開放資料”, “鼓勵市場力量挖掘商業資料價值,支援社會資料融合創新應用”。

新增“推動企業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對資料資源進行會計處理。”

專家談正式稿新變化:

基于大量實踐調研,回應業界實踐需求

“國家科學資料庫”邁出試點新步伐

如何看待《行動計劃》正式稿中多處新變化?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在接受南都記者連線采訪時認為,新的變化重點指向三個方面:一是滿足或回應産業發展對資料資源的需求,如“鼓勵市場力量”和“開放企業資料”;其次,盤活國内資料資源的訴求,特别是公共資料資源的開發利用,這也是國家資料局的工作重點之一,如新增的科學資料庫建設、文物資料保護、生态環境治理等多條表述。三是對于高标準國際規則,特别是國際經貿規則的銜接、對标需求,尤其是兩處特意加強的“合規依法”表述,在統籌國内外資料要素市場和标準的同時,資料安全同樣要警鐘長鳴。

“這次三年行動計劃,不是一個理論的推演,它是基于大量的實踐調研基礎上,對于目前實踐需求的一個系統全面的回應,是以這些變化也是對業内各方期待和訴求的回應。”在吳沈括看來,整體行動計劃的可行性和實作度是非常高的,“它是有大量的實踐調研基礎支撐的。”

對于新增定的“國家科學資料庫建設”條款,吳沈括表示,國家目前對核心技術自立自強的需求是迫切且現實的,在相應層面的基礎條件也相對雄厚,而且在目前AI技術大潮加持的背景下,這一議題更具有可操作度和現實性,各主體推動的積極性及落地的應用空間都非常大。

“資料要素×”12場景大幕開啟!專家解讀三年計劃新亮點

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進階金融學院實踐教授、原美聯儲進階經濟學家胡捷看來,正式稿中新增“國家級的科學資料平台”作為首推樣例,是一個試點信号。一則是科學類的資料相較其它的部門政務資料和行業垂類資料,有一定的共通性,管理起來比較有序,使用起來更便捷,漏洞防控更可靠;二則是出于更高效快速的推動科技資料應用的考量。 國家各層面資料的統籌管理,最終要落在激勵各部門百舸争流,邁出各自政務資料商業化試點應用的第一步。

“安全與利用,本質上是國家資料開發程序中左腳與右腳的關系,總歸是要配合邁步的。這也是行動計劃的正式稿相較征求意見稿,之是以更多落在應用激勵方面的原因。要更多激發市場的力量,要讓能創新能運轉的資料都跑起來活起來才是目的。”胡捷表示。

乘數效應助力資料價值層級跨越

從融合到倍增,更多激發市場活力

“不以變現金額論成敗”

談及正式稿在原則方面所引入的“實作知識擴散、價值倍增,擴大創新空間”條款,吳沈括解析,相關表述強調了資料要素開發利用、資料要素市場建設的一個根本性的意義。“這裡凸顯的是一個明确的價值目标設定,能夠幫助我們去了解資料要素的開發利用和資料要素市場建設,不單單是一個經濟層面的考慮,不能以單純的變現金額來論成敗。”

《行動計劃》明确指出,實施“資料要素×”行動,就是要發揮大陸超大規模市場、海量資料資源、豐富應用場景等多重優勢,培育基于資料要素的新産品和新服務,開辟經濟增長新空間。

在《行動計劃》的一系列舉措中,吳沈括認為,針對性特别突出、應用前景特别廣的還是關于公共資料、企業資料和社會資料的資源釋放問題。“這些措施對于目前解決資料資源高品質供給和應用的瓶頸具有根本性的意義。”他相信,在行動計劃的相應指引下,随着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後續的應用舉措和應用場景會更加豐富,“特别是對于各方積極性的調動,對于市場機制的重視,必将推動資料資源的持續釋放和可持續的創新應用。”

可以看到,近期各地也在緊鑼密鼓出台相關政策,同樣透露出積極“求新發展”信号。如廣州釋出《關于更好發揮資料要素作用推動廣州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産權分置運作機制,強化資料權益保護力度”“完善資料收益配置設定制度”等;浙江釋出《資料資産确認工作指南》,成為國内首個針對資料資産确認制定的省級地方性标準……

此外,今年開始執行的資料資産入财務報表,又将進一步放大資料要素賦能千行百業的乘法倍增價值。相關金融業内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資料資源入表是對資料要素價值最直接的展現,是促進資料要素更廣泛流通和展現乘數倍增作用的重要措施。

“我們希望通過實施‘資料要素x’三年行動,發揮場景牽引作用,推進資料要素在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廣泛利用,培育新質生産力,切實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沈竹林在此前媒體吹風會上如是說。

采寫:南都記者 呂虹

圖檔:南都記者 李玲

出品:南都數字經濟治理研究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