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作者:胖仔娛說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文丨胖仔娛說

編輯丨胖仔娛說

在如今的法治社會當中,律師這個職業成為了香饽饽。

律師不僅學曆高,口才棒,掙得還多!如果能有個律師朋友生活也會增添很多便利,是以律師在當下還是相當受人尊重的。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而在古代也有律師,有口才又有學問,但是卻總是被人看不起!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律師的“祖師爺”

律師這個職業如今雖然非常普遍,但能夠勝任這個職業的門檻卻相對較高,往往需要在學校寒窗苦讀。之後還要在社會中曆練,在一次次官司中提升自己。

但是對于古代的律師我們卻知之甚少。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記得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當中就有這麼一位專門幫人打官司的人。此人名為方唐鏡,劇中的他巧舌如簧,硬生生将沒理說成有理,将黑的說成白的。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險些釀成一樁冤假錯案,不過看着他被揍大家也就放心了。那麼像方唐鏡這樣的職業中國是什麼時候才有的呢?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春秋末年有這麼一個人,名曰鄧析,鄭國大夫,是集各種名頭于一身的大家。這個人對曆代的法律進行了全方位的彙總、結合,最終著寫了法書《竹刑》。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他不僅自己熟知律法,還深得辯論的真谛,對邏輯推理尤其擅長。

鄧析還成立了私學,将自己對于法律的了解和邏輯推理能力教授他人。讓平民百姓也可以知法懂法,他甚至提倡平民百姓也可以議政。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最重要的是,鄧析以實際行動教百姓辯訟,願意幫助平頭百姓“打官司”,從訴狀到辯論無一不精。

他分析透徹且據理力争,成功之後也會收取一定的報酬,所做之事和現在的律師一般無二。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但最終因為深度挖掘并揭露貴族的罪惡,被貴族們的讒言所傷,統治者将其所害。不過好在自己生前所著法書《竹刑》被采用,繼續沿用,如今大家更是将其奉為律師的“祖宗尖”。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訟師的發展

受鄧析思想的影響,訟師們的活動并不僅僅是幫百姓打官司這麼簡單,他們很容易帶動百姓,參與一些政治活動,是以也被視為統治者的“眼中釘”。

一直到了大秦,這一職業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幾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間。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此後的一段時間當中,訟師一直處于艱難的境地。即便漢朝之後律法進一步完善,也僅僅能為他們擠出一點點的縫隙。

一直到了唐朝時期,訟師才得以喘息,對官司的參與程度也大大的提升了。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他們不再像之前那樣隻能敲敲邊鼓,祈福祈禱。而是可以利用自身對法律的了解為那些不懂法,卻需要打官司的人提供服務。

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巧舌來為“委托人”争取勝利。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宋朝的時候,他們的服務可謂是更加全面,幾乎做到了“一條龍”服務。從起草狀紙到驗證調查,再到最終的公堂辯訟,簡直是一力承辦。

甚至連一些重大的案件也可以參與其中,這在之前是很難看到的。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宋朝期間還有專門的部門會對訟師的職責和權力進行管理,同時也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盡量避免“衙門口朝南開”的情況出現。

這也是規範和監督訟師責任與權力的開始,說明這個職業開始正式步入正規化。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随着人們對訟師這個職業的重視,其中的“油水”也越來越多,當事人往往為了取得官司的勝利願意投入更多的金錢,希望在其中多多的活動一下關系。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在中間周旋的,這時候承接上下兩層關系的人就隻有訟師。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很多訟師被錢财迷了心智,成為徇私枉法的工具,鑽空子扭曲事實。為财大氣粗的雇主徇私,這就導緻當時很多官司的公平性受到了阻礙。

這個職業不僅不能夠維護正義,甚至淪為工具。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是以宋朝之後,元代立刻對此進行了整改,“廉訟”制度直接讓訟師們的生存再次面臨挑戰。

有些地方甚至開始禁止訟師從中活動,八面玲珑的訟師一時間也麻了爪。

但是畢竟老百姓中懂辯訟的人還是很少的,多數人連識文斷字都做不到,更不要說寫訴狀了。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而且百姓農戶們學問有限,拙嘴笨腮,一到公堂直接吓的腿都哆嗦。别說為自己辯護,說話能不結巴就算不錯了。

是以這其中還是繞不開訟師的服務,到了明朝,訟師又重新迎來了生機。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隻是對于他們的管理變得更加嚴格,工作流程和制度也進行了規範。

分為“循吏”、“訟人”、“義公”三種不同的身份,他們擁有不同的職責劃分,工作内容更加具體,也更友善管理和監督。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到了清朝,訟師迎來真正的春天,這個職業活躍于各個地方,其職能和權力也大幅提升。

在曆史的長河中,各個朝代因為律法和政策不同,訟師的境遇也大不相同。但是他們依然活躍了千年之久,時至今日律師依然活躍在生活當中。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有才有錢卻被“看不起”

不管是古代的訟師還是現代的律師,都需要有一定文化水準作為支撐,還要具備非常專業的法律知識。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封建王朝百姓們目不識丁的人更多,是以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

但奇怪的是古代的“律師”卻總是被人瞧不起,甚至是唾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訟師們多多少少可以掌握一些風向,他們往往活動在當事人和掌權人的中間。

具有一手托兩家的話語權,這就讓他們看到了發财的機會。他們從中周旋幫助當事人活動關系,從中抽取油水,中飽私囊。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還會為了官司的勝利收買人證,制造假象,進而讓法律失去公平性。黑的變成白的,白的變成黑的,有理沒錢的最終隻能敗訴,造成很多冤假錯案。

本來是要維護法律公正的職業,最終淪為有錢人的工具,自然是要遭到老百姓唾棄的。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更别說老鼠屎還不少。久而久之這個職業自然是不受到老百姓待見的。不僅老百姓不待見他們,連那些管理者都不喜歡這些訟師。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管理者不喜歡百姓總是打官司,因為古代的一些法律法規并不是特别的完善,總是存在一定的死角。

判重判輕很多都是看管理者的心情來定奪,或者憑借管理者主觀的意願進行審判。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難免最後的結果會不盡人意,不是輕了就是重了,總有一方會不太滿意。而且那時候的證據有限,不像現在這麼科學和精細。

收集證據比較困難,是以管理者在審案的時候費盡周章,出力不讨好。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是以本身老百姓打官司他們就很反感,對于這些幫着打官司的自然也不怎麼喜歡。訟師們還會添油加醋,來迷惑管理者審案的節奏,讓本來就麻煩的案情更加棘手。

古時候多數人都是以農耕為生,每天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工作。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早出晚歸每天出一身臭汗,累死累活也隻能勉強的養家糊口。

這些訟師們卻能憑借着瞞天過海的本事,靠着三寸不爛之舌,挑撥是非來賺錢,還賺的比農戶們多得多。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在農戶們看來他們就是蒙吃蒙喝的存在,和騙子沒有什麼兩樣,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些人被看不起也很正常。

再加上一些訟師憑借着自身的關系和勢力,不把鄉親們看在眼裡,平日裡傲慢無禮,橫行霸道,自然很多人看不慣他們。

古代律師有學問有口才,掙得還多,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

不過什麼都不能一棍子打死,有壞的就有好的。如果明辨是非,誠心為老百姓着想的訟師也一樣會受到大家的愛戴。是以是不是被人看不起,完全看自己的品行是不是問心無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