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的陽光下,一杯熱騰騰的咖啡散發出濃郁的香氣。這不僅僅是一杯飲品,更是一種生活的态度和享受。喝咖啡,成為許多人開啟新一天的儀式感。
咖啡的魅力在于它那獨特的苦澀與香醇的完美結合。就像人生一樣,充滿了起伏和轉折,需要我們去細細品味。咖啡的口感層次豐富,有時是濃郁的黑巧克力的苦澀,有時是果仁的回甘,讓人難以忘懷。
在忙碌的工作間隙,或是悠閑的午後時光,為自己泡上一杯咖啡,靜靜地感受着它那獨特的香味在空氣中彌漫開來。有時候,隻需要這一杯咖啡,就能讓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讓思緒變得更加清晰。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檔
經常喝咖啡的好處
提神醒腦效果
咖啡因,作為咖啡的主要成分,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我們的警覺性和注意力。在繁忙的工作日裡,一杯咖啡能夠幫助我們振奮精神,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此外,咖啡還有助于減輕疲勞感,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運動表現
咖啡因能夠刺激脂肪代謝,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咖啡能夠幫助我們突破體能極限,創造更好的成績。此外,咖啡還可以加速新陳代謝,有助于燃燒卡路裡,對于減肥和塑形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心血管健康
适量飲用咖啡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心髒病和中風等。咖啡中的多酚類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保護血管内皮細胞,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咖啡還可以降低糖尿病的風險,幫助調節血糖水準。
長期喝咖啡,不僅損傷神經還緻癌?研究結果公布,早了解早受益
事實上,咖啡緻癌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其根源可追溯至2018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法官裁定加州咖啡須有癌症警告标簽”。然而,這種說法的依據并不十分堅實。
早在2010年,一個非營利毒理學研究組織就曾起訴咖啡銷售商,聲稱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會産生緻癌物質丙烯酰胺。然而,星巴克等咖啡巨頭未能證明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在可接受範圍内,是以美國法院裁定此類産品須标有“丙烯酰胺”的癌症警告标簽。
盡管丙烯酰胺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緻癌性,但在人類中卻缺乏足夠證據。在2005年的聯合國糧食組織檢測中,煮過的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為13g/kg,最高含量為116g/kg;而烘焙、磨碎和未煮熟的咖啡平均含量為288g/kg,最大含量為1291g/kg。
然而,發表在《食品和化學毒理學》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人體丙烯酰胺的安全膳食攝入量估計為每天約2.6g/kg體重。據此計算,一個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需要每天攝入10公斤沖泡的咖啡,即大約28杯360毫升的咖啡,才能達到緻癌的臨界值劑量。顯然,這對于我們日常飲用的咖啡量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是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咖啡緻癌的說法過于絕對,已經脫離了日常現實。我們日常喝的咖啡大多數是西式的,是以很難達到緻癌的臨界值劑量。
喝咖啡的6個注意事項
1、适量飲用咖啡是關鍵
雖然咖啡有着許多益處,但過量飲用可能導緻失眠、心悸和焦慮等不适症狀。建議每天攝入的咖啡因量不超過400毫克(大約等于4杯8盎司的咖啡),以免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2、注意咖啡的品質
優質的咖啡豆能夠帶來更加豐富的口感和香氣,而劣質的咖啡豆則可能含有有害物質或異味。選擇一家信譽良好的咖啡店或品牌,購買新鮮的咖啡豆或研磨咖啡粉,是保證咖啡品質的重要步驟。
3、控制水溫也是重要的注意事項
過高的水溫可能導緻咖啡的苦味和澀味更加突出,而水溫過低則可能無法充分提取咖啡的香氣和味道。一般來說,建議将水溫控制在85-95攝氏度之間,以保證咖啡的最佳口感。
4、注意搭配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咖啡雖然可以作為餐後的飲品,但如果與某些食物搭配不當,可能會影響消化或産生其他不良反應。例如,避免在空腹狀态下飲用咖啡,也避免将咖啡與含有大量鈣、鐵等礦物質的食物同時飲用。
5、了解自己的體質也是必要的
有些人可能對咖啡因比較敏感,容易出現不适症狀,而有些人則可能對咖啡的反應較小。如果你對咖啡因敏感,建議逐漸适應,從小量開始嘗試,以免出現不适症狀。
不是所有咖啡都健康,這2種盡量少喝
①“花式咖啡”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咖啡,它們并非純粹的黑咖啡,而是添加了額外的糖分、奶油等成分。例如,摩卡咖啡中的巧克力、牛奶和奶油,生椰拿鐵中的厚椰乳或椰漿,以及速溶咖啡中大量的糖和反式脂肪酸。
然而,過量攝入這些額外的成分,卻可能帶來健康隐患。過多的糖分和反式脂肪酸,就像是隐形的魔鬼,悄無聲息地侵蝕着我們的身體。它們可能導緻肥胖、糖尿病、心髒病、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生率上升。是以,在享受這些美味咖啡的同時,我們也要時刻警惕它們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②過燙的咖啡
在2016年的一個重要聲明中,世界衛生組織明确指出:咖啡本身并非緻癌物質,然而,如果咖啡過燙,超過65℃,卻可能提升食道癌的風險。這主要是因為高溫飲品會刺激食道黏膜,可能導緻細胞損傷,引發發炎,如果反複如此,甚至可能引起基因突變,催生癌細胞。
一些人在享受咖啡的香醇後,偶爾會出現心跳加速、心悸等不适症狀,是以會憂慮咖啡是否對心髒健康有所損害。事實上,這可能與個人的體質差異或咖啡因的敏感度有關。
是以,盡管咖啡本身并非緻癌物質,但在享受咖啡的美味時,我們仍需注意其溫度,避免因過熱而引發潛在的健康風險。同時,對于那些對咖啡因敏感的人,适量飲用或選擇低咖啡因的飲品可能更為适宜。
喝咖啡會成瘾?沒錯,但不要緊!
習慣了咖啡的醇厚,偶爾一天不飲,有些人會感到頭痛欲裂,常有人稱自己為“咖啡上瘾”。其實,這種情況應被稱為“咖啡因戒斷性頭痛”。
據研究顯示,當每日咖啡因攝入量超過200mg且持續時間超過兩周,突然中斷或未按日常攝入咖啡因,頭痛便可能在24小時内出現。而且,隻要再攝取100mg咖啡因,頭痛往往在1小時内緩解。
又或者,在中斷咖啡因7天後頭痛才得以緩解,這都歸屬于“咖啡因戒斷性頭痛”。大家無需過度擔憂,這種瘾并不像煙瘾、酒瘾或毒瘾那樣具有嚴重危害。
一般來說,隻要能堅持一兩周不飲,身體會逐漸适應,不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是以,保持淡定,問題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