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好侃球丨有條件異地遷移 足壇“金元化時代”後的政策松綁

海報新聞記者 鄭昊 報道

近日,中國足協官網連續釋出的多項通知,引發了球迷的關注。其中,兩條通知涉及允許球隊冠名、有條件接受俱樂部異地遷移,另外一條通知則是取消新更新俱樂部在更新一年内不得進行重要股權轉讓的限制。

很明顯,當“金元化足球時代”落幕以後,支離破碎的中國足球大環境需要掌舵者去“松松綁”。而有條件接受俱樂部異地遷移,這個話題總是能夠引起争議。

過不下去的“流浪者”

疫情期間轟轟烈烈的中性化改名政策,吓跑了不少投資者。這其中,還包含了曾經的中超冠軍江蘇蘇甯隊。

正好侃球丨有條件異地遷移 足壇“金元化時代”後的政策松綁

曾經的蘇甯已經變成了曆史

以某支中超俱樂部為例,當這支俱樂部在這個城市“無法生存”下去時,股權改革和異地遷移是他們必須要面對的事情。

什麼叫無法生存?直白點說就是沒錢了。當俱樂部背後的金主出現資金鍊斷裂、球市上座率不高、以足球為中心的周邊市場無法正常運轉、成績不佳不被認可時,這支俱樂部在這座城市便沒有了安全感或者存在感。

這裡面最典型的球隊,當屬一支嚴格意義上講已經不存在的球隊——北京橙豐足球俱樂部。

如果球迷們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的話,那麼當年曾經叱咤風雲的山西浐灞、貴州人和、北京人和,都是這支球隊在不同時期存在的“殼”。

正好侃球丨有條件異地遷移 足壇“金元化時代”後的政策松綁

上海?陝西?貴州?北京?

1995年的上海浦東,到2021年的北京橙豐,這支球隊在小30年裡更換過4次城市,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雖說有過屬于自己的輝煌,但沒人能說清楚這支球隊到底應該歸屬于哪座城市。

于是在2016賽季,中國足協開始禁止俱樂部跨省異地遷移。可以了解為一支球隊要有自己的“根”,也可以了解為一座城市要有一張屬于自己的“足球名片”。

本土文化認同感是核心

8年後,中國足協禁止俱樂部跨省異地遷移這一政策出現了松動,為的是幫助一些活得艱難的俱樂部獲得更多的支援與資源,讓俱樂部擁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在剛剛公布的中超2023年度評選結果中,優秀人氣賽區獎可以看出一些“道道”。北京賽區、成都賽區、天津賽區、濟南賽區和上海賽區拿到了這一獎項,對應的球隊分别是北京國安、成都蓉城、天津津門虎、山東泰山和上海申花。

正好侃球丨有條件異地遷移 足壇“金元化時代”後的政策松綁

優秀人氣賽區獎

優秀人氣賽區獎,顧名思義就是看誰上座率高。其中,成都蓉城是一支組建不久的新軍,但這支球隊從中冠起步的穩紮穩打,讓“成都雄起”這一口号震響全國。

至于剩下的四支球隊,更不用多談。泰山、申花、國安是聯賽迄今為止從未降過級的隊伍,天津津門虎在天津球迷眼裡也是絕對的寵兒。

城市和球隊互相依托着,這也是為什麼國安、申花、泰山的主場,在中國足球這三十年裡一直都是“魔鬼主場”。

正好侃球丨有條件異地遷移 足壇“金元化時代”後的政策松綁

身披山東泰山隊戰袍,在山東就會“自帶流量”

根深蒂固,是這些球隊最強大的底氣。近十年來,申花曾經遇到過兩次重大危機,每次都能化險為夷——當這樣的球隊遭遇生死存亡之際,當地政府和企業總能主動伸出援手,幫助其渡過難關。

因為他們所在的城市,“認”這支球隊。無論是政府上司還是平民百姓,對這支球隊都有高度的認可感和強烈的榮譽感;而這些球隊也“認”這座城市,進而榮辱與共。

看泰山的球,不得來上頓燒烤?

看國安的球,不得上趟簋街?

看申花的球,不得上城隍廟去逛逛?

看成都的球,不得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這些,就是文化;這些,就是這些球隊的底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