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文/王新喜

剛進入2024,一家新勢力爆雷的消息上了熱搜,新勢力淘汰賽真的要在這一年開啟了。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有網友爆料稱“高合所有工作暫停,包括停止發貨、停止新項目開發,做好起訴準備工作”等。目前,高合汽車就緊急發聲,對外回應稱這些傳言都是“謠言”。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高合的傳聞之是以引發業内關注,源于過去倒閉的威馬,以及撤出中國的廣汽三菱,一開始澄清辟謠,但最後傳聞成為現實。此外,被稱為“純電豪車天花闆”的高合如今銷量堪憂。從銷量來看,2021年高合汽車賣出了4237輛,2022年賣出了4349輛,每月的傳遞量僅僅400輛左右。2023年,高合的月均銷量隻有355輛。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雖說單價高,但這個銷量絕對不能支撐這個企業的正向營運,局勢若不能扭轉,高合從傳聞走向現實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

走到今天這一步,高合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成立于2017年的高合汽車是一家開局就走超高端豪車市場的新勢力車企,高合汽車背後的公司是華人運通,其創始人為丁磊。從一開始,丁磊給高合的品牌與産品定位起勢高,成立之初就主攻60萬至80萬的高端豪華細分市場。

高合汽車旗下共有三款車型HiPhi X、HiPhi Z和HiPhi Y, HiPhi X 在 2021 年 5 月開啟傳遞,指導價 57-80 萬元,第二款量産車型高合 HiPhi Z 在 2022 年 8 月上市,售價 61-63 萬。最後一款的在33.9至44.9萬元之間。

其車輛均價比寶馬和奧迪還要高,和奔馳汽車基本相當。

高合的定位與價格一直遠超其他新造車企業,但是高合的核心競争力是什麼?在高合看來,或許就是獨特的設計與外觀以及堆料上的豪華了。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比如說,高合汽車采用了一些高端技術和材料,例如全球首款主動後輪轉向的智能電動SUV、帶跑車元素的SUV等,這些技術和材料的成本較高,導緻整車成本也相應提高。

此外,設計上有着衆多噱頭。比如89度無框對開門設計——「勞斯萊斯同款」的對開門——HiPhi X采用了高合展翼門、車門可自定義的 LED 燈帶、可根據音樂旋轉的大螢幕,支援智能手機、智能鑰匙、智能B柱人臉識别的進出方式等。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其次是,高端的音響裝置等,比如說高合一直強調的是它使用的是英國的進口音響,不過此前被曝出使用國産音響而翻車,不過在高合看來,這個也是它支撐高價的支撐力之一。

但目前來看,高合正在向小衆邊緣化的方向走了,人們把高合汽車稱為「有錢人的大玩具」,主打一個體驗和收藏用。

高合走高端豪車最大的短闆——完全組裝路線,沒有自己的技術

從高合走到今天這第一步,源于它犯了走高端豪車的大忌——完全組裝路線,沒有自己的技術。國産車走高端為什麼一定要強調技術呢,原因在于:新能源車相對于燃油車換了賽道,科技化體驗與産品智能化是新能源車最核心的差異化能力,而且走到今天,技術已經是豪車比拼的第一要素了。

我們從比亞迪仰望以及問界M9引發的轟動與關注就能知道,比亞迪仰望U8背後是獨家技術的加持。其中,最被關注的是四電機驅動技術“易四方”,四電機給汽車能力帶來了更高的上限,若要實作四輪獨立控制,絕不僅僅是堆電機那麼簡單,背後有着複雜的控制政策。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而問界M9的背後是業内最強的智駕能力,它首個實作全國都能開的HUAWEI ADS 2.0智駕系統、全球最大一體化壓鑄工藝、業界量産最高22000轉電機、最強車載人工智能小藝智慧助手以及華為途靈智能底盤等。

現在走純電豪車路線的蔚來,現在也在砸重金在電機、電池、晶片、智能座艙層面的研發。

但是高合呢,高合是純組裝路線,比如HiPhi X電池采用的是甯德時代三元锂電池;前後電機全部來自博世,底盤也來自現成的供應商,從三電系統、車機,到音響和座艙,全都來自供應商,沒有高合自己的東西。

其次是,國産新能源品牌積澱不夠,過去保時捷BBA等老牌車企高端的影響力已經深入人心,即便是老牌豪車品牌的,也是有技術的,比如法拉第在品牌本身的積澱、産品設計與材料豪華之外,它的核心是發動機。

但是從高合來看,沒有有代表性的自研技術之外,從車機生态、智能化、性能、續航這些高端新能源必備的競争點也基本全面落後了。

尤其是如今華為、小米在汽車領域加速布局,智能化的比拼越來越激烈,而自動駕駛領域又正好觸及了高合的天花闆。

小米入局,問界M9強勢,高端賽道擁擠,留給高合的時間不多了

一個沒有技術主導力與品牌積澱的車企,成立時間短,一開始就走高端,随着新能源賽道走入成熟期,高合的問題與麻煩,是可以預見的。

2024年将是新能源車異常激烈的一年,小米汽車入局,将充當一條攪動行業競争格局的鲶魚,引發一場從降價到産品比拼的風暴。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此外是豪車市場湧入的玩家越來越多,華為問界 M9主打 50~60萬。理想MEGA定價60萬,比亞迪騰勢D9是66萬。長城坦克700是70萬,吉利極氪001FR賣76.9萬,蔚來ET9賣80萬。比亞迪仰望U8是109.8萬,有傳言稱,小米SU7标準版定價36.9萬,高配版近50萬。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在過去兩年,切入到高合價格區間的國産新能源較少,恰恰讓高合吃到了紅利,但如今,高合要與問界M9以及理想MEGA、理想L9以及蔚來ET9、騰勢D9、小米SU7直接競争。

尤其是如今小米SU7在設計層面,大家第一感覺是與保時捷頗為類似,顔值設計感線上,加之小米在性能,速度,續航,空間,智能化,都具備較強的競争力,這對于同樣主打顔值設計的高合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而伴随湧入該賽道的實力玩家越來越多,高合僅有不多的空間将遭遇越來越多的對比蠶食與擠壓,在過去一年,每月還能賣300多台,但在2024年,高合的危機會非常嚴峻。

高合沒有向下相容的能力,新勢力豪車路線,越來越難走

從目前來看,高合開始逐漸把重心向中産家庭轉移,推出了33.9萬-44.9萬元的高合HiPhi Y。實際上特斯拉就是這麼玩的,首先推出的 Roadster、Model S/X 都是 10 萬美元級别的車型,後面真正走量和賺錢靠得還是 Model 3 和 Model Y。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這這種向下相容的打法,能不能救高合呢?

很難,因為30萬以上市場的賽道擠滿了對手,已經卷出了很高的科技感與産品體驗。30萬以上賽道主打核心是智駕能力。早前新問界M7出來之後,理想意識到自己與華為的智駕存在差距,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投入智駕。

在這個主流空間,高合沒有建立品牌心智,沒有自己的智駕,意味沒有向下相容的能力。在30萬~40萬的主流空間,蔚來、理想、小鵬,電機電芯也是依賴于供應商,但它們都有自研的智能輔助駕駛方案,但高合卻沒有。

是以,在這種趨勢下,高合破産從傳聞到現實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2024年,新能源車企的新一輪價格戰打響,大家形成共識,比的是誰更能虧。高合的情況是市場惡化的一個側面,目前已倒下的新勢力已有幾十個了,這個速度在今年會加速,很多新勢力融資斷檔或也或将發生在今年,有業内人士預估今年可能有15家新勢力倒閉。

月銷355輛,高合岌岌可危:沒有核心技術,新勢力豪車路走不通了

高合的困境是一個信号,2024年,沒有技術加持的新勢力走高端豪車路線,将越來越難走,因為華為、小米等對手強勢競争正在給這個賽立了一個标準與參照物,硬實力加持品牌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依靠材質與噱頭盲目走高端非常危險,韭菜沒有想象中多,向下相容也不是退路,投機走高端的思路行不通。

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并且能把硬核的配置下放到主流價位空間,将是車企的一項重要競争力。這意味着,20204年,二三線新勢力走高端豪車路線,将越來越難走,技術支撐将是高端汽車産品繞不過的一道坎,這或許值得所有正在玩投機與噱頭的國産新能源品牌警醒與反思。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