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作者:紅餐網

#頭條講真的#

過去一年,烘焙行業洗牌加速。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李金枝,編輯:方圓。

紅餐大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0月,面包烘焙賽道新增門店12.2萬家,關店12.01萬家,淨增長門店數1874家。整體來看,2023年全國面包烘焙總門店數的增長率隻有1%,注冊吊銷比呈波動下滑趨勢。

在《2023美團到店餐飲品類報告之烘焙行業疫情後發展變化洞察》中,2019年美團TOP100的烘焙商家,到了2023年已有39家不再營業,32家縮減了門店數量。

這些數字背後,有不少知名烘焙品牌。

老牌烘焙品牌克莉絲汀,2023年被曝門店全關,賣樓抵債;2年前還風光無限的虎頭局,背上官司,門店也僅剩7家……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2023年,資本對烘焙賽道的熱情也冷卻不少。企查查資料顯示,2023年烘焙賽道融資數量僅12起,相比去年22起,近乎腰斬,公開披露的融資金額更是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

歲末年初,再來回顧下過去一年裡,烘焙市場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又出現了哪些新趨勢?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雙子星”黯淡,

新中式魔力不再

2023年初,虎頭局和泸溪河先後斬獲融資,其中泸溪河融資金額更是高達數億元。彼時也讓行業遐想,新中式烘焙或将迎來“第二春”。

但随後形勢急轉直下。

3月底,虎頭局深陷倒閉、裁員、債務傳聞,線下門店接連關停,母公司官司不斷。虎頭局創始人胡亭當時回應稱“倒閉消息肯定不屬實,正在努力自救中”。

虎頭局事件最新進展:門店幾乎全關停,創始人被限制高消費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4月初,虎頭局廣州保利廣場店已關門,紅餐網攝

與虎頭局并稱為新中式烘焙“雙子星”的墨茉點心局,同樣遇到了難題。

2023年2月,墨茉點心局北京富力廣場店、崇文門店被曝關閉,11月底其在北京的門店全關;3月,浙江最後一家門店閉店;6月,武漢15家門店全部關店。

墨茉點心局小程式顯示,目前其在全國正常營業的門店有40家,均位于大學營湖南。

除了“雙子星”,曾1年内拿到2筆融資的新中式烘焙品牌“點金獅”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點金獅成立于2021年,當年先後完成天使輪、Pre-A輪融資,在北京、鄭州等地也曾火爆。

如今,點金獅門店“全軍覆沒”。大衆點評顯示,其在北京、鄭州的門店均已關店。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美團截圖

在投資人眼中,新中式烘焙也不再那麼吸睛。

據紅餐網統計,2023年新中式烘焙賽道公開披露的投融資僅4筆,其中2筆是虎頭局拿到的,且均在年初。

經曆了爆火和瘋狂擴張的新中式烘焙,已進入理性發展階段,品牌開始尋找差異化路徑。

2023年初,泸溪河拿下數億元融資後,便加快了拓店的步伐。紅餐大資料顯示,2023年以來,泸溪河新增門店近80家,目前總門店數近400家。

泸溪河以傳統中式糕點為基礎,堅持“門店現烤”,走“線下直營+前店後廠+線上電商”模式。

桃禧滿滿則主打健康烘焙,将低糖、益生菌等元素跟中式糕點融合,走出了差異化路徑。

在外跌了一跤的墨茉點心局開始專注大學營,創始人王瑜霄表示,2023年要聚焦湖南本地市場,打造出一個極緻的模型,再複制到更廣闊的市場。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知名品牌接連退敗,

高端烘焙折戟

過去一年,高端烘焙開始走下神壇,國際知名品牌表現出明顯的“水土不服”,接連倒閉、關店;價格高昂的本土網紅品牌,同樣難以俘獲消費者的心。

12月初,被稱為“日本必吃甜品品牌”的LeTAO被曝深圳門店全關。不久後,LeTAO又被曝在上海僅剩一家門店,據界面新聞報道,LeTAO還拖欠租金、物業管理費等費用超過6.5萬元。

當LeTAO幾年前在上海新天地開出首店時,排隊都是半小時起步。高光時期,LeTAO在上海、深圳、杭州和北京等8個城市開出25家店。大衆點評顯示,目前LeTAO在中國内地僅剩3家門店在營。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大衆點評截圖

回顧過去一年,不少光環傍身的高端烘焙品牌接連退敗。

2月,深圳高端烘焙品牌——昂司蛋糕關閉了全部門店。昂司蛋糕曾耗資上億,打造了一間号稱“全球最大的蛋糕店”的奇幻空間店,一度是深圳知名網紅打卡地。

巅峰時期,昂司蛋糕也曾在深圳開出約30家門店。到了2023年年初,昂司蛋糕卻宣布全面停業停産、準備重組清算。

5月,被譽為“法甜界天花闆”的LENÔTRE雷諾特法式西點(以下簡稱“雷諾特”)關閉了中國内地最後一家門店。

2020年12月,雷諾特進入上海。此後一年,雷諾特在上海開出3家門店,并進軍深圳,開出華南市場首店。

可惜雷諾特并未風光太久,2022年8月,雷諾特宣布退出上海;2023年5月,華南首店也關閉。至此,雷諾特在中國内地市場的探索宣告失敗。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LENÔTRE雷諾特法式西點公衆号

7月底,定位精品高端烘焙,門店占了整整兩層樓的上海網紅品牌“Dikka”悄然關門停業。

事實上,Dikka首店2023年2月底才開始正式營業。開業初期,Dikka曾引發排隊熱潮,彼時,消費者想要購買一款招牌奶凍蛋糕,起碼要排隊兩三個小時。

短短5個月,這家網紅高端烘焙店就涼了,如今Dikka上海店、沈陽的快閃店均已閉店。

高端烘焙品牌大多會選擇進階商圈或街道黃金鋪位,且門店的裝修要緊跟時尚、潮流,店面面積往往也不小,綜合下來,成本會遠高于普通烘焙店。

集多種網紅元素于一身,産品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LeTAO招牌産品雙層芝士蛋糕售價238元;Dikka一個奶凍蛋糕售價58元,客單價75元;昂司蛋糕甜品的價格區間在38-65元,蛋糕的價格區間則在100-1999元;雷諾特的招牌甜品“秋葉”售價為88元……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昂司蛋糕官博

當下,整體消費市場趨于理性務實,新浪微網誌上一項“你能接受多少錢的面包”調查顯示,34.4萬網友中,選擇“10元以内”和“10元到20元”的網友占比超九成。也就是說,大部分消費者能接受的面包價格在20元以内。

勤策消費研究院釋出的《2023烘焙行業發展趨勢報告》顯示,超九成消費者每周至少購買一次烘焙食品,隻有約16%的受訪者,單次購買烘焙産品花費的金額在60元以上。

越來越多消費者不再願意為“高溢價”買單,這也給高端烘焙持續經營帶來壓力。價值感和價格不比對,是高端烘焙被消費者诟病最多的一點。

同時,在高額的成本壓力下,品牌若沒有良好的盈利模型,也很難堅持下去。

既然定位高端,不妨将“稀缺性”做到極緻,為目标客群提供高價值、有創新力的産品,或許路能走得更遠。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高價面包刺傷消費者,

2元面包店全國走紅

高端烘焙接連退敗的同時,“面包刺客”話題度則不斷走高。

過去一年裡,#月薪一萬買不起面包 #一個面包比一頓飯還貴 #面包為何越來越貴等話題頻頻登上熱搜。網友紛紛吐槽自己遭遇的“面包刺客”,38元半個、88元一個……

“2元面包店”走紅全國:現烤面包隻賣2元,不賺虧心錢?

從2023年10月開始,全國各地掀起了一陣2元面包創業潮。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裸辭開一家2元面包店”“95後辭去空姐工作做2元面包,每天營業額3000+”“96年寶媽不上班,開2元面包店月入14W”等創業故事越來越多。

僅10月,濟南、青島、大連、南甯、昆明、南京、合肥、徐州、甯德等城市就有不少2元面包店開業,且不少店鋪在大衆點評上,被标記為“新店”。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受訪者供圖

甚至連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也出現了2元面包店的蹤迹,且開始品牌化、連鎖化。

比如“蘇昧2元面包”近2個月迅速擴張,北京、廣州、濟南、合肥、昆明等多個城市均有其門店;濟南誕生的“糖一2元面包”,已有10家門店;大連的“金師傅2元面包”一個月内也開了4家門店。

2元面包,幾乎把價格打到了最低,也将成本壓縮到了極限。據紅餐網了解,在非一線城市,2元面包店的開店成本多在3萬-6萬元。

原料成本也被不斷壓縮。糖一2元面包店店主糖一(化名)分享稱,一個面團不到75克,成本在4毛錢左右,毛利率能達到60%-80%。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受訪者供圖

2元面包之外,商超烘焙也加入了這場不見硝煙的價格戰。

價格戰從榴蓮千層開始。2023年8月,盒馬上線山姆同款榴蓮千層,售價僅99元(山姆标價則在128元),引發熱議。

短短幾天,榴蓮千層的價格“你追我趕”,山姆規格1kg榴蓮千層價格腰斬三分之一,降至85元。而盒馬則将470g的榴蓮千層價格最低打到了39.9元。

随後,盒馬更是以低價殺入烘焙市場。8月,盒馬發起了“移山價”活動,包括乳品烘焙、酒水飲料等。9月27日,盒馬Premier推出了一款售價34.9元的生吐司,對标銀座仁志川98元一條的生吐司,還有售價低至6.9元的鮮奶吐司。

盒馬以外,線上線下商超都在價格上開始極限拉扯。

大潤發的網紅單品“洋芋面包”,隻要18.9元一袋;叮咚買菜小程式顯示,旗下的烘焙品牌“保蘿工坊”,價格多在20元以下,最便宜的提子吐司隻要6.19元一袋。

歸根結底,消費者既要吃得有品質,也想買得劃算,這也倒逼烘焙商家們将“質價比”做到極緻。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甜蜜”也有煩憂,

低糖健康潮席卷烘焙

席卷整個飲食領域的健康風潮,也刮到了烘焙賽道。

過去一年,包括好利來、鮑師傅、墨茉點心局、稻香村、泸溪河等在内的多個烘焙品牌紛紛推出低糖減脂産品,迎合消費者追求健康飲食的習慣。

例如,墨茉點心局推出減糖黃油老婆餅;泸溪河減少了主打産品桃酥的用糖量,還推出無糖桃小酥産品。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泸溪河官方微網誌

做傳統中式糕點的北京老牌烘焙品牌“彙力發”,轉道健康賽道,改名為“麥庫·低糖·低卡面包甜品”,主打低糖低卡面包。

除此之外,一批主打低糖、低脂、有機的烘焙品牌,也在湧現,并且得到資本青睐。

企查查資料顯示,2023年烘焙行業共發生了12起投融資事件,其中有3起涉及健康烘焙的品牌,而2022年僅有1起。

2023年2月,成立僅半年的新中式糕點品牌桃禧滿滿,獲得數百萬天使輪融資。桃禧滿滿用“低糖和益生菌”的健康糕點,切入烘焙市場,半年内蹿紅,登上了美團、大衆點評及抖音熱門榜Top。

主打“零蔗糖”概念的鶴所,聲稱不使用“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植物黃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産品均為低糖、無糖的健康糕點。

2022年10月,鶴所獲得來自奈雪的茶旗下投資公司“美好自有力量”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2023年12月,鶴所又獲得來自麟閣創投的數千萬元投資。

根據“明亮公司”報道,鶴所創始人包如江透露,目前鶴所的月度複購率在61%左右。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鶴所小紅書官方賬号截圖

專注健康烘焙食品的“森食起源”公司也在2023年拿到了融資,該公司旗下主營品牌“吉沐一”,主打“0添加”、天然酵母、果木窯烤系列面包。

烘焙賽道的健康風潮,總體來看仍然是在“糖”上大做文章。根據原料特點與口感體驗,糖醇和天然甜味劑是目前烘焙用代糖的主流選擇。

除糖外,烘焙的原料端涉及多種食材,比如面粉、小麥粉、黃油、餡料等也開始健康化。

一些烘焙店強調産品使用的是動物黃油,或用椰子油代替黃油。還有部分烘焙品牌用谷朊粉、菊粉、燕麥麸皮粉等替代面粉,這些原料通常不含有蔗糖,蛋白質含量可能更高。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不過健康這張牌沒想象中容易打,目前健康烘焙這個細分領域尚未出現勢能強勁的品牌。

1年内拿下2輪融資的鶴所曾表示,資金将用于加速門店拓張、産品研發群組織更新等,但目前仍然隻有5家門店。

桃熹滿滿門店數也僅為11家。

在烘焙領域,想要健康必然會一定程度上犧牲口感,而這又會反過來影響産品的複購,如何在“健康”與“好吃”之間找到平衡始終是一個難題。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網紅大單品速火速涼,

烘焙專門店仍難跑通

從生吐司到貝果,再到瑞士卷、可露麗、舒芙蕾、提拉米蘇等等,2023年走紅了一批烘焙大單品。

隻是這些網紅單品的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度盛行的烘焙專門店也始終難以跑通盈利模式。

4月,日本生土司品牌“銀座仁志川”在上海開出首店。開業初期,門店天天大排長龍,98元一條的生吐司被炒至300元。因黃牛過多,銀座仁志川還曾報警處理,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大衆點評

同樣風很大,還有火遍全網的貝果。上海的2家網紅店——“Bagels & Schmears Cafe”和“紐約貝果博物館”是典型代表,門店排隊按小時計算。北京的“Catch Bagel”“The Daily Bagel”等貝果專賣店也一度風靡。

貝果之後,7月初,一家名為“Roll'ING瑞士卷”的網紅烘焙店橫空出世。

售價39-49元一條的瑞士卷,顧客排隊90分鐘才能買到,門店還因排隊時間過長登上熱搜引起熱議。

不斷湧現的網紅烘焙專門店以外,也有押注單品的烘焙品牌拿下融資。比如,2023年5月,專注榴蓮烘焙的“榴小夏”獲得了千萬級融資。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榴小夏小紅書官方賬号截圖

烘焙專門店,從單品切入,聚焦某一賽道,sku少可以降低成本。産品精簡後,門店面積相對更小、經營更靈活,這也讓門店啟動、複制變得相對容易。此外,一旦出圈,品牌能快速占領消費者心智。

但是,單品意味着消費者選擇更少,進店意願也更低,如果門店盈利能力無法保障,很難活長久。

2023年以來,一批烘焙專門店面臨閉店收縮的危機。

6月,明星光環加持的牛角包烘焙品牌牛角村被曝申請破産。巅峰期,牛角村在全國開了28家門店,目前僅剩3家門店。

曾一年内獲2輪融資,專做可頌的月楓堂,也在收縮門店。

紅餐大資料顯示,2023年以來,月楓堂在南昌、溫州等城市門店全關,全國僅剩30多家門店,隻有巅峰時期的一半左右。

2023年,超10萬家烘焙店倒下了

△圖檔來源:大衆點評截圖

新生的烘焙專門店熱度也肉眼可見地在下降。從大排長龍的網紅烘焙店淪為“普通”,銀座仁志川隻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紐約貝果博物館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單店憑借有特色的産品、環境,或許能經營得不錯。但若是品牌把命運押在單品上,對産品創新能力、品牌管道建設都是極大挑戰。

結 語

烘焙行業的洗牌速度向來很快。

美團資料統計顯示,全國烘焙門店平均存活時長32個月,有57.7%的門店在2年内倒閉,隻有23.8%的烘焙店能活4年以上。

烘焙并非剛需品類,市場湧入了大量創業者,消費環境卻越發理性,消費者對烘焙的“忠誠度”缺失,烘焙品牌的生存空間“被擠壓”。

不過,從市場規模來看,烘焙賽道依舊在增長。

紅餐大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面包烘焙市場規模預計将超過1276億元,比去年增長超200億元,增幅超過20%。

這些意味着,從業者仍然前景可期,緊緊把握住新的消費風向,在産品設計、門店模型上,更好地滿足當下消費者“好吃不貴”“好吃又健康”需求,或成為新一年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