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晉有這樣一句民謠:"金太谷,銀嶼縣,縣裡吃不了米粉。金台谷,據說是前山西太古縣,其曆史上繁榮昌盛,明清時期太谷縣,是山西的金融中心,曾經與縣、平遙一起成為金上裡,遺憾的是,太谷縣後來改為一個區,成為晉中區的一個區。

太谷位于晉中盆地,始建于西漢,原名楊縣,18年(598年)改名為太谷,2019年12月9日,太谷縣撤銷縣設立區,成為晉中市太谷區。總面積1050平方公裡,人口30多萬,距山西省省會太原僅60公裡左右,太原都市圈是一對一區多群規劃的主要組成部分。
太谷成為小區之前,不要把它看作一個小縣,但它的曆史非常輝煌,特别是在明清時期,山西太古在全國非常有名。清光緒年間,山西晉商中在最大财富中最大的企業共有14家,其中曹太谷、劉、吳、孟、楊五,在太谷的實力上是最強的。
早在明朝,太谷人就到全國各地做生意,當時太谷市很多商店賣貨,但也不是其他地方,山西各地商人,都是來太谷買貨的。以清代太鼓富商巨頭賈雲、乾隆年代,太谷有170多個商名,甚至山西總商會也位于太谷,太谷在商界,可以影響山西省的金融,使其有了"小北京"的稱号。
康熙、龔正、乾隆三全盛時期,泸縣茶館、平遙的售票處,當時還無法與太谷相提并論。太谷商人遍布全國各大碼頭,全國很多富商在太谷人開銀号存錢,太谷的第一富商是北王三道曹潤堂,據說慈禧皇後逃到太谷,曹家借了一百萬白銀兩。
太鼓古城的建築,外觀呈藍磚,很多都是主屋、房間、下院三院,是明清北朝的典型民居,但這些四合院是當時北京的院子無法比拟的。太鼓的院子樓壁厚,而北京的院子又短又小,因為太鼓商人有錢,為了防止盜竊而建高,北京的商人在天腳下,即使有錢也怕建。
富商回國後,太鼓出國謀生,建造了一座宏偉的豪宅,以曹氏大院和孔祥熙的家為代表。曹家大院位于太鼓北望村東北角,又稱三大禮堂,即道子、道夫、多壽大院,與喬家大院相距7公裡,共有277棟房屋,形似城堡,從此已有400多年的曆史,彰顯了曹氏的突出地位。
孔祥熙之家位于太谷師範學校,中華民國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家族的代表之一。。該房屋建于清乾隆和鹹豐之間,1930年由孔祥熙買下,1934年被蔣介石居住在那裡。現有的主院、廚房院、書房、劇場和部分庭園,建築基本完好無損,大院已成為旅遊景點。
太谷就是這樣一個非同尋常的地方,随着山西中部城市群的融合,太原晉中城市化,太谷的發展潛力無限,你想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