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作者:蘭子記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文 | 蘭子記

編 | 蘭子記

衆所周知,現代美國大家早已有所了解。

然而,對于其過去那段充滿變動和擴充的曆史歲月,您是否也持有同樣濃厚的興趣呢?

接下來的日子裡,讓我們從公元前800年起的維京人與美洲大陸的接觸開始,融合10張珍貴的曆史圖檔,逐一生動地展示那個時代美國的文化碰撞及領土拓展場景…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800-1015年的維京人與美洲

紅發埃裡克于公元986年在格陵蘭島沿岸建立的社群尤為突出。

據信,這座社群生活至公元1450年間;同時,在更南端的另一座曾經被稱為文蘭的社群居住着,可能延續到公元1300附近。

然而,這種人類開拓曆史的複雜性并不僅僅在于其時間跨度之長,還包括對地域定位的模糊性。

盡管諸如紅發埃裡克等先人開創的拓荒地已經準确确認并加以研究,但他們所命名和探索的生活地區,如赫盧蘭、馬克蘭以及文蘭等,其地理定位仍然存在着争議。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1492-1534年歐洲人對美洲的探險

接下來,我們對15世紀末——16世紀初巴爾沃亞以及哥倫布等人對加勒比海及美洲等地的重要地理發現做出深入剖析。

我們不能不提到巴爾沃亞于16世紀13年9月25日的那次偉大發現。

正是通過他的不懈努力與勇敢果敢的探險精神,人類成功開拓出一條通往太平洋的航路,這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自此以後,太平洋得以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示其壯麗無比的自然美景和豐富多彩的物種資源。

其次,哥倫布在1492至1504年間進行了四次探險航行。

通過他的偉大航行,全新世界的面貌漸漸呈現在人們眼前。

他相繼發現并命名了牙買加、伊斯帕尼奧拉島、古巴、波多黎各等多個島嶼,并繪制出了一系列詳細且準确的地圖。

這使得歐洲人對于南美大陸的認識得到了質的飛躍,為後面一系列的殖民探索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1520年前,西班牙人已經涉足了南美的許多沿海地區,并展開了進一步的探索之旅。

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占領和控制了一片又一片領土,這為整個殖民時代的開啟鋪平了道路。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1513-1543年西班牙的探險與征服

在短短十三年不到裡面,全球範圍内的三大古代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接連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而這一慘痛事件的元兇,既不是自然災害,也不是天災人禍,而是源于人類自身的互相敵視與壓迫。

西班牙探險家埃爾南·科爾特斯,在公元1519年成功地拿下了瑪雅印第安人。

同年,阿茲特克人首領——蒙特珠瑪以隆重的禮儀,盛情地邀請科爾特斯通路特諾哥提特蘭,然而他卻被科爾特斯擒獲。

科爾特斯不僅對蒙特珠瑪動用了酷刑,而且還在1521年進行殘酷鎮壓,引發了一場足以令整個帝國動蕩不安的反抗行動。

這次事件之後,偉大而充滿神秘色彩的瑪雅文化及阿茲特克文明就此隕落。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1612-1646年來自英格蘭的清教徒移民

從1560年開始,嚴苛的英國清教徒緻力于對英國國教進行深度改革,旨在剔除其内部的天主教殘餘勢力。

這種宗教熱忱與社會進步觀念的有機融合,使他們在1603年爆發了激烈的抗争,正式對王權宣戰。

盡管這場革命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它所釋放出的潛在能量卻讓人歎為觀止。

此後,一群極端的清教徒——他們精于理論,也深谙實踐,毅然決定背井離鄉,前往新英格蘭尋求新的家園。

時值1620年,這批清教徒将宗教改革的火種帶入美洲大陸,深深地植根于這塊土地。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1620-1675年清教徒的英國籍貫

誠然,自1675年起,北美殖民地便吸引了無數的清教徒移民。

在他們的努力下,一個個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城市孕育而生,并冠以其獨特的名稱。

這些城市如同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北美大陸上,見證着曆史的變遷和人類文明的發展。

美國獨立戰争時期,這些城市是自由呐喊的基石。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1526-1642年歐洲人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

1526年,來自西班牙的五百餘位冒險家,他們決心在溫約灣開辟出一片殖民地。

然而,殘酷的現實卻給了這些勇敢的開拓者以迎頭痛擊。

他們在曆經千難萬險之後,卻終究未能實作預期中的夢想。

1584年,英國偉大的冒險家沃爾特·雷利于羅阿諾克島上挺身而出,在此建立起了兩個殖民地。

然而,其中一個殖民地未能長久維持,最終被迫廢棄。

值得稱道的是,另一個殖民地中依舊有少數堅定的拓殖者堅守在那裡,盡管到了1590年以後,他們逐漸消失于人們的視線之外。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1606-1620年英國的撥贈土地

在美國曆史上,詹姆斯敦無疑是一個極具代表性與重要性的地點。

這個最初被定位為殖民地的地方,是由英國人于1607年集體遷移至此設立的。

然而,在1607—1608年,這裡的日子并不好過,許多人就此喪命于饑荒與疾病的折磨之中。

終于在 1609 年成功地掌握了玉米的栽培技術,進而建立起了一套獨立自足的農業生産體系。

此舉無疑對詹姆斯敦的定居和生存發展而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随後的歲月裡,詹姆斯敦的居民們展現出了非凡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在進入 17 世紀之後,他們又勇敢地進行了煙草的首次試驗性種植。

更值得慶幸的是,在1619年,他們還建立了一個大議會機構,這個機構聚集起衆多人才,既有起草法律法規的專家,也有各級法官。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1636-1637年的佩科特戰争

自古以來,人類社會中存在着沖突與隔閡。

此類沖突在曆史長河中的某些特定時刻,往往會激起大規模的戰争。

例如,我們所熟知的美國獨立戰争便是例證之一。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一場發生在英格蘭殖民地馬薩諸塞州與美洲原住民佩科特之間的殘酷戰争——佩科特戰争。

這場戰争起因于1636年盛夏時的一樁慘案。

當時,一位來自波士頓的富有交易商在布洛克島上遭到了殘忍殺害。

為了報複仇殺者,英屬馬薩諸塞政府組織了一支由120名英國士兵以及若幹莫希幹族原住民構成的強大武力軍隊,針對性地發動了對佩科特部落的暴力反擊。

經過激烈的鬥争,高達約500名佩科特族青壯男性、女性及孩童最終在米斯蒂克河流邊慘遭屠戮。

這場沖突,不僅給佩科特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進一步加劇了英美兩國間的不和諧。

這場看似和平的鬥争的背後,實則隐藏着諸多複雜的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絕大多數佩科特族成員都是從事商品交換的活躍商販。

然而,這項傳統經濟活動卻觸動了該地區英國移民的敏感神經。

在他們看來,布洛克島作為重要的軍事據點以及貿易中心,絕不容許任何外來者幹擾其繁榮穩定。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1675-1676年的菲利普王之戰

随着時間的推移,直至1671年,許多美洲原住民部族開始警覺地發現,他們正處于英國人的重重包圍之中,面臨着被強行繳械的命運。

從那時起,一些原住民開始緊密團結起來,尋求抵禦侵略者的力量。

這其中,以腓力普上司的瓦巴諾格民族最為突出。出于對家園和自由的珍視,他們積極聯絡納拉甘西特爾、尼普穆克以及博登克等族群,以求共同應對來自外部威脅。

然而,事态的發展并不如人意。

至1675年,英軍逐漸将腓力普圍困在波卡塞特沼澤地帶,并傾盡全力打擊納拉甘西特爾族衆。

為了捍衛尊嚴,保衛家園,原住民們發起了反攻。

1676年初的戰役中,他們取得了顯著的戰果。

然而,終因人員傷亡過重而未能挽回敗局。

秋天到來之際,反攻勢頭被英軍徹底遏制,不得不接受失敗的事實。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1624-1774年的十三個殖民地

在為時132年的曆史長河中,從1624至1774年這13個殖民地孕育出了獨特而璀璨的文化底蘊。

然而,在逐漸成長壯大的過程中,殖民地人民卻也經曆了諸多苦難與挑戰。

初立之始,這些殖民地就曾面臨過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犯罪。

在這段時間内,超過五萬餘位在英格蘭定罪的囚徒,以實施減刑之權易換,被遷送到這13個殖民地之中。

無奈,司法制度的不健全給一些罪犯創造了逃脫懲罰的可能性。

除了犯罪率高企之外,疾病也是困擾這些殖民地的重要難題之一。

在17世紀和18世紀期間,微生物學還處于起步階段,人們對于許多疾病的了解仍然相當有限。

舉例來說,在1721年,密西西比河流域爆發的天花疫情給當地居民帶來沉重打擊,高達總人口的七分之一在這場災難中不幸離世。

此外,各個殖民地在發展過程中所推行的法律政策也各有千秋。

例如,佐治亞州于1732年率先訂立禁止奴隸買賣相關規定,然而到了1794年,南卡羅來納州卻強迫執行奴隸制度。

此類社會制度上的不同,無疑反映了不同地區間的差異以及由此引發的深遠影響。

美國曆史:10張地圖,讓你知道,原來800—1774年美洲是這樣的

結語

在人類浩瀚的曆史長河中,地理與曆史的交彙創造出了獨特而珍貴的财富——地圖。

它以詳盡且生動的方式揭示了地球鄉野與城市的風貌以及各個曆史時期與文明的演進曆程,宛如曆史之長卷,生動而深刻地再現了那些逝去的歲月。

而我們手中的地圖,不僅是現實生活的參照物,更是穿越時空的隧道。

作為社會的曆史遺産,地圖見證并镌刻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民族的崛起與衰落,展現了全球化時代下多元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精彩畫卷。

正因如此,我們可以說,千百年來,地圖正是一部充滿激情活力的史詩般的壯麗篇章,被人們細心雕琢、精心印制,曆經風雨洗禮、跌宕起伏後,仍然熠熠生輝。

參考資料:

(i)ATLASES

Baratov, R. B. (and others), Atlas Tadzhikskoi Sovetskoi Sotsialisticheskoi Respubliki(Dushanbe and Moscow,1968)

Bartholomew,John(ed), The Times Atlas of the World , 5 vols (London, 1959)Bazilevich, K. V., Golubstov, I. A. and Zinoviev, M. A.,Atlas Istorii SSSR3 vols (Moscow,1949-54)

Beloglazova,0.A.(ed),Atlas SSSR(Moscow,1954)Czaplinski, Wladislaw and Ladogorski, Tadeusz, Atlas Historyczny Polski(Warsaw,1968)

Droysens,G.,Historischer Handatlas (Bielefeld and Leipzig,1886)Durov,A.G.(General editor), Atlas Leningradskoi Oblasti (Moscow,1967)Engel,Joseph,Grosser Historischer Weltatlas (Munich,1962)Grosier,L'Abbe,Atlas Generale de la Chine (Paris,1785)Hudson,G.F.and Rajchman, Marthe, An Atlas of Far Eastern Politics (London,1938)

Kalesnik,S.V.(and others),Peterburg-Leningrad (Leningrad,1957)Kosev,Dimiter (and others), Atlas Po Bulgarska Istoriya (Sofia, 1963)Kubijovyc, Volodymyr, Atlas of Ukraine and Adjoining Countries (Lovo,193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