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端天氣下,騎手的安全與收入如何平衡?

作者:中工網

原标題:極端天氣下,騎手的安全與收入如何平衡?(主題)

學者建議,完善法律制度,加強勞動保護,給予更多寬容(副題)

勞工日報-中工網記者 曹玥

閱讀提示

“下雪天要不要點外賣”話題近日多次引起熱議,調查結果顯示,51.27%的受訪者認為極端天氣行駛不安全,不應該點。外賣員們雪天願不願意送外賣?他們的安全與收入如何平衡?有學者建議,應當完善勞動保護的法律制度,督促平台、企業加強騎手的勞動保護措施,按時發放相應津貼,消費者可以給騎手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日前,針對“下雪天要不要點外賣”話題有外賣員回應:“不點我們怎麼掙錢!”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騎手的安全與收入,應該如何平衡?寒冷的冬天,又該如何溫暖他們?《勞工日報》記者走近他們一探究竟。

惡劣天氣騎手們想不想出門送外賣?

随着冬天氣溫越來越低,每天出門跑單,對于外賣騎手張金雄而言,又多了幾重考驗。早上7時,剛剛鑽出被窩的張金雄,開始往身上一件又一件地套衣服。秋衣、保暖褲、羽絨服、沖鋒衣……此外,他還在手上戴了兩層手套、腿上綁上了護膝。“這天兒在外面送外賣太冷了,但也不能穿得太厚,會影響跑動。”收拾完畢,7時30分,他走進寒風中,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記者跟随着張金雄送餐,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不一會兒雙腳就凍到麻木。“做騎手的第一個冬天我也是極其不适應,可現在再過冬天,可能已經凍習慣了,就覺得沒那麼難受了。”張金雄告訴記者,寒潮裡,就得多跑動、多送餐,“跑起來,身上也能熱乎起來。相比于天冷,我更怕雨雪。”

有媒體針對“下雪天要不要點外賣”話題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1.27%的受訪者認為極端天氣行駛不安全,危險系數高,不應該點;48.7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點,不點會讓騎手失去收入。

面對網友争議,外賣小哥劉壯發視訊回應“不點我們怎麼掙錢,我們背井離鄉的跑這麼大老遠,不就為了多掙點錢嘛。這惡劣天氣還有沖單獎勵,還有逾時免責,掙錢的機會到了!”一時間,劉壯樸素的回應沖上了熱搜。

張金雄告訴記者,雨雪天氣,路面濕滑,加上風雪眯眼,騎車都不敢騎快,甚至有時候得雙腳當“刹車”,挪動着前進。“因為我配送的是餐食,很多都是帶有湯湯水水的,一旦車子打滑,湯水特别容易灑出來。雪天送餐慢的話,餐還特别容易冷。”看了網上的熱議,張金雄說:“雪天氣訂單量大,餐還難送,從内心而言,肯定不想雨雪天在外面跑着,但為了掙錢工作,必須出門。”

雪天爆單如何激勵騎手堅持送餐?

“這個月,光惡劣天氣額外的跑單獎勵,我就多收入了5700元。”看着自己的工資收入,北京的外賣騎手段成明開心地和記者分享。

受惡劣天氣影響,全國多地外賣訂單量激增。段成明在12月11日這天就送了40多單,是平時的兩倍。一邊是增長的訂單量,一邊是惡劣天氣,如何能保障運力,激勵騎手上路?

“從11月1日開始,我們的獎勵一直都有,是以不管多冷,大家都願意上路送單。”範樂樂是黑龍江哈爾濱中央大街站點的配送員,即便黑龍江入冬早、風雪大、氣溫低,他還是每天都能保持80單左右的配送量。

入冬以來,範樂樂已經收到了過萬元的跑單獎勵。他告訴記者,平台不僅提高了每一單的單價,還會根據天氣情況每單補貼1元或2元,同時平台會根據送餐單量分階梯式進行獎勵。

記者從美團外賣方面了解到,平台計劃投入17億元專項配送補貼,主要包括每單基礎配送費中的天氣補貼以及跑單獎等長期獎勵,即按單發放的補貼,以及累計送單量超過一定數量的獎勵。

“平台會延長配送時間和調整配送距離,比如從30分鐘送達調整至45分鐘或者50分鐘送達,配送的單子也會更加集中,平日配送範圍在3公裡以内,特殊天氣會盡量縮短在2公裡以内,讓我們在相對熟悉的區域進行配送,不過這配送距離也是根據天氣動态調整的過程。”段成明告訴記者,跑遠距離的單子,自然收益也會高一點,惡劣天氣是否往遠處跑,也是個人的選擇。

“您好,外賣已經放到指定位置了。現在天氣冷,您早點取餐,吃上熱飯。”跟随張金雄送單時,他總會在和顧客打電話的時候附上一句提醒。如果因為路難走送餐将要遲到,他都會提前打電話說聲抱歉,“不管什麼天氣,我們都很在意顧客的評價。”張金雄告訴記者,現在遇到惡劣天氣,平台也會采取剔除逾時和差評等措施,幫助騎手降低配送壓力,“即便如此,還是得做好配送服務,争取按時送達。”

如何讓騎手的冬天更溫暖?

下午3點,午高峰過後,張金雄下線休息,随後他帶着記者來到了附近的戶外勞動者驿站取暖。“冬天跑單,一停下來,身上很快就會感到冷,是以沒有單子的時候,我會找個附近的驿站或者回站點,喝點熱水休息一下。”記者在北京西單附近的驿站看到,這裡不僅有熱水、熱茶供應,還提供了免費的暖寶寶供戶外勞動者取用。

“這是站點給我們準備的。”一邊喝着熱水,張金雄給記者指了指自己腿上的護膝。早在入冬前,張金雄、範樂樂、段承明等騎手所在的外賣站點就準備了電動車保暖披風、防寒手套、護膝、暖寶寶等物資發放給騎手。

“路上慢點,不着急的”“喝杯熱水暖和一下”“這麼冷天,辛苦了”……這些天,這樣的留言或者是問候,張金雄經常能收到,大多數顧客也不會催單。他告訴記者,雖然寒潮洶湧,但這些簡單的關心和了解,也讓他在寒冬裡感受到了别樣的溫暖。“跑外賣這些年,一年冬天比一年好過。這不僅是自己适應了冷天跑單,也是因為各種保障措施更多了吧。”張金雄說。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沈建峰認為,惡劣天氣點外賣,這是消費者的正常選擇,不必套上“道德枷鎖”。但應當看到,“下雪天要不要點外賣”争議的背後,是網友對外賣小哥勞動權益保障的關心,“是以天氣寒冷,消費者可以給騎手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同時各方面也要給外賣騎手更有溫度的保障。”

極端天氣,為了讓外賣騎手更安心、安全地送餐,沈建峰建議,應當完善勞動保護的法律制度,工會等社會團體也應該積極發揮監督作用,督促平台、企業加強騎手的勞動保護措施,按時發放相應津貼。此外,工會也可以代表勞動者就低溫、高溫保護問題開展集體協商。

“勞動保護措施不僅包括禦寒、防暑用品的提供,還包括适度縮短工時、減少高強度勞動,并落實好凍傷等職業病認定。值得注意的是,低溫保護措施和低溫津貼互相不可替代。”沈建峰說。

來源:中工網-勞工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