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中将羅元發回憶第五次反“圍剿”:雞公山和高虎垴阻擊戰

作者:愛讀書的老李

第四次"剿共"失敗,蔣介石死不甘心,隻好又向帝國主義求援,購買了大批新武器。經過充分準備,于1933年9月調集五十多萬軍隊和200架飛機分三路向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這一次蔣介石親臨南昌指揮,指令顧祝同為北路軍總指揮,陳濟棠為南路軍總指揮,何應欽為西路軍總指揮。北路軍集中33萬人分路從中央蘇區北面發動進攻。第一路向吉水和永豐地區進攻,先頭部隊周渾元縱隊約四個師的兵力,9月25日開始向硝石、梨川推進。陳誠為第三路,指揮三個師為預備隊,向建甯方向鉗制我軍。我們紅五軍團的對手就是陳誠的第三路軍。

敵人這次"圍剿"吸取前幾次的教訓,改變了戰略戰術,采取"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以保甲制度和經濟封鎖相結合,在進攻中采取堡壘主義,穩紮穩打,逐漸推進壓縮我根據地。敵人每天上午發動進攻,前進二三華裡即停止進攻,立即構築工事碉堡,修好公路後再前進,對蘇區構成碉堡封鎖地帶。

紅軍在錯誤路線指揮下(博古主持工作),由德國人李德指揮紅軍,提出了"禦敵于國門之外",分兵把口,消極防禦,與敵對壘,采取短促突擊對付敵人的進攻,緻使紅軍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10月6日,指令紅三軍團和紅五軍團去進攻敵二十四師守備的堅固陣地﹣﹣硝石地區,想把占領梨川之敵迫走,結果打了五天也未能打下硝石。

當時,五軍團三十四師擔任鉗制敵人的任務。我團五天内進行了多次戰鬥,傷亡200餘人,部隊很疲勞,還要繼續挖戰壕築工事。這時李德又指令紅五軍團去進攻與白區交界處的資溪橋,攻打敵二十五師,并提出要與敵人進行決戰。結果我軍傷亡很大,也未能攻下資溪橋。

1933年10月28日,軍委決定将紅五軍團組建為第七和第九兩個軍團。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統一指揮第三師和新十四師及獨立第一、第四團。新十四師師長程子華,政委朱良才。由于紅五軍團部隊整編,抽調一部分幹部到九軍團新十四師。這時,我被調到九軍團新十四師四十二團任政治委員。團長姓李,也是新調來的,我們盡快地熟悉情況,指揮部隊作戰。由于部隊是新成立的,新兵占三分之一,戰鬥力雖不很強,卻又面臨着反"圍剿"頻繁的鬥争任務。

1933年11月,一、九兩軍團奉命由見賢橋至常陰地區敵封鎖線間隙向北出擊,配合東路軍作戰。敵集中約10個師兵力向新豐街出擊,企圖切斷我軍退路。我新十四師四十二團參加這次戰鬥兩個月之久,未能阻止敵人的進攻,結果又傷亡了100多人。部隊行軍作戰很疲勞,敵人又逐漸向西推進,企圖由梨川至南豐構成封鎖線,并從南豐西南楓林塘三溪一線向我軍發起進攻。九軍團十四師配合一軍團和陳毅部隊對敵作戰。我團奉命在雞公山地區進行防禦,阻止敵人由田村、南半、鳳翔峰向南推進。

雞公山地勢險要,坡徒山高(約700餘公尺),與三岬障相連,易守難攻,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控制雞公山主峰,居高臨下,可阻止敵人向西南推進,打亂敵人部署。

1934年2月19日,我團奉命占領雞公山的最高峰。我和李團長先帶領幹部察看地形配置設定任務。指令一、二、三連在雞公山前面150米的兩個山頭附近築構工事,四、五連和團部機炮排為預備隊。團部設在雞公山主峰前一個山頭,指揮部隊,并用電台和師部聯系。在戰前動員會上,我說:"我團這次阻擊的是敵人第91師和14師,是多于我們十幾倍的敵人,其實,我們共産黨的軍隊從建立的時候起就一直是與十幾倍、幾十倍的敵人周旋,我們的傳統和作風就是英勇頑強,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同志們,我們有沒有信心打好這一仗?""堅決完成任務!"戰士們響亮的回答在雞公山的群山上飄蕩。

2月20日,敵第五縱隊總指揮羅卓英指令李樹森的九十四師為主攻,敵十四師為助攻,由田村方向向南及由東北向西南方向齊頭并進。上午九時左右,在敵機和炮兵的配合下,約有兩個團的兵力向我團主陣地前沿進行攻擊。敵機不斷地進行轟炸掃射,以十幾門炮猛烈向我前沿陣地轟擊,掩護步兵發起進攻。戰鬥一次比一次激烈。一連和三連在陣地上向敵人進行反擊,将敵人打退,敵傷亡七八十人,我方傷亡20餘人。為準備敵人再次進攻,我要求各連隊加修工事和掩體,同時号召全體同志堅決完成上級交給我團的戰鬥任務。

大約十點多鐘,敵人發起第二次進攻。這次敵人除正面發起進攻外,又從我陣地兩側進行迂回包圍,并且兵力、火力上比第一次更猛。敵人的敢死隊進行督戰。戰鬥十分激烈。經過幾次沖擊後我前沿陣地右側被敵突破。我們組織四、五連增援一、三連,經過幾次反擊終于又把陣地奪了回來。我軍傷亡增大,一連連長負了傷,由指導員指揮繼續戰鬥。敵人不甘心失敗,發起了一次又一次地争奪戰。前沿陣地被敵人突破了,我們用四、五連預備隊進行反擊,團守備部隊逐漸轉移到第二線陣地。至中午,敵人暫時停止進攻。

由于電話不通,我和團長用電台和師部聯系。程師長和朱政委在電報中訓示我們,師各部隊在前面,要繼續阻止敵人,争取利用地形堅守陣地,以重大殺傷敵人,保障我軍主力重新調整部署,繼續抗擊陳誠縱隊的進攻。并要我團堅持到下午黃昏時再轉移陣地。根據師首長訓示,我和團長研究,現在到中午時間,還有半天,我們要争取時間加強第二線陣地工事,并在雞公山最後一個山峰上繼續加強工事,固守這一陣地。

下午二點左右,敵人集中優勢兵力,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繼續向我陣地發起猛攻,戰士們打得很勇敢,經過反沖鋒把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打垮了。但由于敵我兵力懸殊,到下午三時,我第二道防線被敵人攻破了。我要求部隊堅守在雞公山最高點,充分利用地形抗擊敵人的進攻。從地形上是有利于我,但未有堅固的工事,我們一邊戰鬥一邊加強工事。部隊雖然傷亡很大,但戰鬥士氣仍然很高。我要團部直屬機關、警衛通信排和機關參謀人員全部組織起來參加戰鬥,以加強一線的戰鬥力。

下午四點左右,敵人調動約一個師的兵力分三路向我陣地強攻。正面有兩個多團兵力,其餘的從兩側發起猛攻。我全團指戰員堅持守衛陣地,集中火力向進攻之敵反擊。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在反擊敵人時,用手榴彈、刺刀與敵人拼搏。部隊又傷亡170多人,李團長也負了傷,我和團參謀長繼續指揮戰鬥,把五個連全部投入了戰鬥,一直堅持到下午六點多鐘。敵人以兩三個團的優勢兵力由北向南,由東向西兩面夾攻,突破了我最後陣地。堅持到黃昏時我指令部隊分頭撤出雞公山。

雞公山戰鬥敵我兵力懸殊,我團阻擊十幾倍的敵人,全體官兵發揚我軍不怕疲勞、連續作戰,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敵傷亡400餘人,我團傷亡270多人,打了一個消耗戰。這次戰鬥也說明,那種分兵把口、消極防禦的戰略戰術是錯誤的。

1934年,上級根據第五次反"圍剿"部隊傷亡很大,又不能及時補充兵員和物資的情況,指令九軍團整編,并将我十四師分編到各個部隊。我帶了一部分兵力,補充到三軍團五師十五團,我擔任團政委,團長白志文,參謀長何德全。我們部隊在這段時間裡,邊行軍邊作戰,部隊一直沒有休整的機會。

為了阻止敵人由廣昌從高虎垴向中央蘇維埃所在地瑞金進攻,部隊又投入了緊張的戰鬥,每天加修工事。我抽空下連隊了解幹部戰士思想情況時,發現部隊幹部戰士對反第五次"圍剿"的戰鬥表現出了不滿情緒。記得在讨論中幹部、戰士提出了許多問題。有的同志說,為什麼叫我們天天堅守陣地,打陣地戰,什麼短促突擊,消滅敵人,結果總是被動挨打,為什麼不集中兵力消滅敵人;采取分兵把口,結果那裡也守不住,到處挨打,部隊傷亡大,消耗大,你看我們身上還有多少發子彈?過去每人子彈袋裡裝得滿滿的,現在是越打越少,沒有繳獲沒有補充,子彈袋快空了,打完了怎麼辦?為什麼過去抓俘虜多,繳獲槍支彈藥多,可以補充自己,現在不但捉不到俘虜,繳獲也少,老是打消耗戰,這樣打下去怎麼辦呀?這些都說明了我們幹部戰士政治覺悟高,能辨識是非,但不了解上面是怎麼回事。在路線鬥争上老實說我當時也講不清楚。遵義會議後才認識到這是錯誤路線造成的惡果。解放後,我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時,劉伯承同志在總結曆史經驗時說,這是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給革命造成的危害,可以概括為典型的拼命主義。這是很中肯的評價。

1934年四月中下旬,敵人集中十幾個師兵力向我蘇區北大門廣昌地區進行進攻。紅軍集中了第一、三、九三個軍團的九個師的兵力與敵人決戰,采取以主力對主力,以堡壘對堡壘同敵人打陣地戰。開始敵人向廣昌沿盱江推進時,集中兵力向我東岸進攻。我們五師同其他部隊協同作戰。半個多月裡,在幾十裡的正面戰場進行防禦戰,當時稱為廣昌戰役。紅軍遭到嚴重損失,最後放棄了廣昌。敵人占領廣昌之後即集中兵力繼續向前推進,直逼瑞金。

1934年7月,為了阻止由廣昌向白水鎮方向進攻的敵人,保衛中央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瑞金。我三軍團五師十五團打響了在高虎垴地區的阻擊戰。這是長征前反五次"圍剿"最後一次血戰。當時敵人的企圖是,首先攻占高虎垴主陣地及萬年亭、黃陂地區,再沿驿前、小松市直取紅軍的重鎮石城,奪取瑞金。

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指令我們五師在石城以北的高虎垴、萬年亭、驿前、小松市一線擔任防禦任務。五師師長李天佑、政委陳阿金。我當時在五師十五團擔任政委職務。師首長指令十三團守高虎垴主陣地,十四團為右翼,十五團為左翼。接受任務後,我和團長白志文、參謀長何德全帶全團營以上幹部對防禦地域進行了詳細勘察,經深入研究,認為高虎垴地區地勢較高,地形險要,西側有一條由石城通向廣昌的盱江河,河兩側正是我們組織防禦陣地最有利地地區。

當我們正在前沿加修工事時,彭德懷軍團長在師首長的陪同下來到我團陣地。我和團長走上前向彭軍團長敬了個禮。彭軍團長問道:"你們整個陣地工事構築的情況怎麼樣?"我作了簡單彙報。彭總看了幾個工事之後指出:"你們的工事還要加厚,要能經得起敵人飛機轟炸和炮擊,才能儲存自己力量,打擊消滅敵人,才能鞏固陣地。"彭軍團長又問:"現在部隊有什麼問題?"我回答說:"部隊連續作戰和構築工事很疲勞,體力有所減弱,特别是在生活上缺乏油鹽。現在老是打防禦戰,彈藥得不到補充。但部隊的情緒還是很高的。"彭軍團長說:"現在整個部隊情況都差不多。隻有加強政治說服,戰勝各種困難,來完成這次防禦任務。"我遵照軍團首長訓示,重新加強工事,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決心戰勝困難,完成艱巨任務。

我們面對的敵人就是陳誠、羅卓英指揮的國民黨六個主力師的兵力。敵人不僅有數百門大炮的火力優勢,而且還有大批飛機的支援。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部隊在挖築防禦工事或掩體時,每個人都要在掩體兩邊挖些防空洞。此外,我們在陣地前沿設定了多種多樣的障礙物,如地雷、竹尖等。為了防備敵人飛機、火炮的殺傷,各部隊還組織了觀察警戒哨。發現情況,立即組織部隊及時隐蔽。但是,這時部隊由于受到敵人的長期經濟封鎖,物資補給十分困難,加上連續的戰鬥的消耗,指戰員們都很疲勞。在這種情況下,要和數倍于我的敵人打一場拼命的硬仗,其任務的艱巨和困難之大是不難想象的。

八月初,敵人主力部隊在其飛機大炮的掩護支援下,開始向十三團高虎垴防禦主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後,企圖在左翼将我十五團陣地突破。敵人的大炮和飛機猛烈轟炸,把我們整個陣地炸得到處是泥土飛揚,滾滾濃煙。我們隐蔽在防空洞内,陣地上隻有幾個觀察員在監視着敵人的動向。敵人的炮火整整打了半個小時。炮聲一停,敵人的步兵約有一個團的兵力如同螞蟻般蜂擁而來。為了節省彈藥,我要求部隊盡可能把敵人放近一些再打,隻有我團正面連隊的幾個阻擊手在一個個地"點"着敵人的"名"。敵人最初以為我們的火力不強,叫喊着向我們的陣地沖了上來,正好踏進了我們布設的雷區。随着地雷的爆炸聲,敵人刹時間倒下一大片。還有些敵人踩上了我們的竹尖,痛得在地上一邊滾爬,一邊亂喊。沖到我陣地前的敵人也被我們的守備第一營三連手榴彈炸得死傷一大片。抓住這個時機,我們組織部隊反沖鋒。沖鋒号一響,隐蔽在陣地裡的戰士端起刺刀沖向敵群。沒有多少時間,敵人的第一次沖鋒就被我們打退了。敵人傷亡近200人,陣地上留下了敵人一具具的屍體和傷兵。

正當我各分隊抓緊戰鬥間隙時間修補工事時,敵人的第二次沖鋒又開始了。和第一次一樣,敵人首先使用和大炮對我防陣地進行更加猛烈的輪番轟擊,我們估計敵人目的是配合其主力企圖攻占高虎垴主陣地。随後其步兵又沖了上來。這次與第一次不同的是,參加沖鋒部隊的後面還跟着端着機槍的督戰隊。敵人沖過了我們的前沿雷障地區,有的甚至進到了我們的第一線的主要陣地,我們的紅軍戰士面對瘋狂的敵人毫不畏懼,敵人來多少我們就消滅它多少。擔負前沿主陣地防禦任務的是我團二營,營長李金才指揮部隊,一邊指令阻擊手們去打敵人的督戰隊,一邊組織應戰。一直等到敵人來到前沿主陣地跟前時,他才指令戰士扔出一陣手榴彈,随後帶着大家再次向敵人隊伍中沖去,與敵人展開肉搏戰。在二營左側堅守陣地的三營代理營長熊奎,看到二營那邊的情況很危險,主動派出部分兵力從左側向敵人發起反擊。我立即指令在主陣地右翼的一營也派出部分兵力去支援二營。在我軍兩側夾擊的情況下,敵人的第二次攻勢最後又丢下500多具屍體。敵人的反攻到第二天就被我們粉碎了。

敵人幾次進攻均被我們擊退。但他們仍不死心,又調上來大批預備隊向我團陣地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強大攻勢。敵人越打越狡猾,他們利用河溝凹地,還用一些屍體作掩護,采取了步步逼近的方法向我陣地沖來。同時一部分敵人從側翼摸進了我們的陣地。這時陣地上槍聲、喊聲、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整個陣地籠罩在一片濃煙火海之中。部隊已經與敵人混戰在一起,敵我難分,我們的火力不好支援,敵人也無法實施炮火支援。一場血戰整整打了幾個小時,敵人還是沒能突破我們的防禦陣地。但我們的部隊傷亡很大,好幾個連隊隻有十幾個人在陣地堅持着,有的班僅剩下了一二個戰士。很多活着的同志身上負了重傷,一營三連指導員身上三處負傷,趴在陣地上仍然堅持戰鬥。天黑時部隊的彈藥也所剩無幾了,戰士們就在黑夜裡偷偷下到山溝去摸敵人的屍體,尋找彈藥補充自己。這時,一支民工擔架隊陸續趕來了,我們馬上組織他們把重傷員擡了下去。

第三天黃昏前我接到師部的指令,要我十五團立即接替原來由第四師和第五師負責的全部防禦陣地。同時要求我們不能放棄一個山頭。為了保證我團完成任務,師裡又給我們增加了幾個補充連,補充到各營中。紅軍就是英雄漢,再大的困難也吓不倒我們。我和團長白志文分析目前的形勢,一緻認為,目前的敵人,雖然經過各兄弟部隊的大量殺傷,但由于敵人的總兵力遠遠超過我們,其進攻能力仍然是強的。現在我們團要接收原來由正面兄弟部隊的防禦陣地,我們的擔子更重了。要完成好任務,僅憑硬拼是不行的,還必須開動腦筋,機動靈活地與敵人作戰。經過研究,我要求各部隊把連隊整理好,并進行深入的政治動員,之後,我又重新調整了部隊的部署,并向各營下達了防禦任務。

白志文團長率領三營堅守鵝形陣地,我率一營繼續堅守高虎垴并接替十三團在高虎垴陣地,何德全參謀長率二營接替了第四師的陣地。我要求各營一定要在天亮前做好一切抗擊準備。當天夜晚,各部進行了緊張的戰鬥準備工作。

第二天拂曉,敵人又集中了所有的大炮,在十多架飛機的掩護下,對我陣地發起了全面的攻擊。

敵以約一個師的兵力,首先對我三營防守的鵝形陣地展開了輪番攻擊。我突然發現敵人沖入了白團長的三營前沿陣地,正想帶一營前去支援時,突然從敵人進攻部隊的側翼殺出一路人馬,一下把敵人的進攻秩序打亂了。開始我以為是兄弟部隊來了,後來才看清楚,這路人馬不是别人,正是由三營營長楊祿華帶領的一個加強連。原來,白團長知道現在的兵力不足,如果隻是正面硬拼是堅持不了多久的,于是指令三營長帶一個加強連隐蔽在陣地的一側,正面隻留下不足一半的兵力來阻擊敵人。當敵人沖進我前沿陣地時,這支部隊再從側面殺出來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這一招還真靈,當敵人發現背後突然殺出一路人馬時,立即亂了陣腳,狼狽地退了下去。三營不僅守住了陣地,同時還捉了十餘名俘虜。我真佩服這位戰友的智謀。

我帶一營堅守的高虎垴陣地仍然是敵人進攻的重點。敵人為了突破我一營堅守的高虎垴陣地,首先集中了主要炮火對我陣地實施了長達一個小時的火力突擊,然後又以約一個師的兵力分路沖了上來,企圖一舉突破我們的防線。我和一營的全體指戰員沉着應戰,充分利用高虎垴地區的有利地形條件,采取了靈活機動的戰術,盡可能與敵展開近戰和肉搏戰,使敵人的炮火使不上勁。敵人一次再一次反複沖來,都被我們用手榴彈和刺刀打垮了,敵死屍遍地。就這樣我們從拂曉一直打到黃昏,高虎垴陣地仍然牢牢地掌握在我們手中。

我十五團的英雄戰士,在友鄰部隊的協同配合下,三天來同數倍于我的敵人展開了頑強的戰鬥,發揚了我軍不怕苦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大量地殺傷了敵人,守住了陣地。第三天我們團的傷亡人數已超過了三分之一。團長白志文頭部負傷,一個牙齒也被子彈打掉了。正在這時,我接到了上級撤出戰鬥的指令。全團按上級的要求轉移到萬年亭以南的黃土寨、驿前、小松市一線,繼續阻止敵人向我石城方向的進攻。

高虎垴戰鬥是第五次反"圍剿"中一次比較典型的消極防禦戰,這也是錯誤軍事路線的産物,而且給紅軍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但紅軍戰士在戰鬥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則是可歌可泣的。高虎垴戰鬥我們勝利了,打垮了敵人主力六個師。戰鬥結束後,紅三軍團彭德懷軍團長和其他首長來到我們十五團看望大家時,指出這次阻擊戰打出了紅三軍團的威風。紅三軍團政治部還專門編寫了高虎垴戰鬥勝利的歌曲。

紅三軍團從廣昌戰役十餘天之後,轉移到高虎垴戰鬥同敵人一直頂到石城,前後持續了幾個月時間。盡管紅軍戰士打得英勇頑強,但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使紅軍部隊日益削弱,從整體上遭受了重大的損失。根據地越打越小,最後竟到了無立足之地的地步,被迫于1934年10月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兩萬五千裡長征。

開國中将羅元發回憶第五次反“圍剿”:雞公山和高虎垴阻擊戰

【羅元發,1910.11.15-2010.5.10,福建省龍岩縣龍門鄉龍門村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一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務。抗日戰争時期,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政治處主任,陝甘甯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等職務。解放戰争時期,任陝甘甯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六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北疆軍區司令員兼中共北疆區黨委書記,西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國防科委副主任,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候補中央委員。1955年授予中将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