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作者:全面剖析

中國六代戰機或已揭開神秘面紗?綜合網際網路上的相關資訊來看,2023年上半年的時候曾有一款前掠翼、無垂尾特征的戰機曝光。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據悉這款戰機具備空中“變形”能力,奇特的外形讓軍迷直呼大飽眼福,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六代戰機可能是怎樣的?

前掠翼結構很新穎

首先是前掠翼、無垂尾特征,其中前掠翼飛機概念早在上世紀就已經提出,并且美國的X-29A飛機就曾驗證過可行性。

雖然最終并未投入服役,但也大大增加了人類對前掠翼飛機的探索。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美國的前掠翼戰機】

與傳統的後掠翼相反,前掠翼的主要特點是翼尖部分指向飛行器的前方。

這種設計雖然在技術和後期的飛行中存在許多難題,但卻因為其獨特的氣動優勢而在某些方面表現優異。

我們首先要明确它同後掠翼一樣,是為了解決特定的飛行問題而設計的,但兩者又有很大的不同。

前掠翼在增強飛機低速機動性和提高起飛與降落性能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前掠翼飛機具備可行性】

這是因為前掠翼布局能導緻翼尖渦向機身内側移動,提供了較高的升力效率,幫助飛機在較慢的速度下穩定飛行,尤其是在需要高機動性的空戰中,或在短距離起飛和降落時十分有用。

這也使得前掠翼飛機擁有更好的操控穩定性,原因在于翼尖位于翼根前方,是以當飛機增大攻角時,翼尖區域不容易産生失速。

這種設計使得飛機即使在低速和高攻角飛行條件下也能保持較好的可控性。

在空中作戰過程中,這項特性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它允許戰鬥機在貼近敵機或進行緊急避讓動作時,更加穩固和迅速。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同時,前掠翼布局有助于改善飛機的縱向靜穩定性,由于翼尖向前,飛機的氣動中心相對向前移動,這使得飛機更容易在縱向上保持平衡。

在高攻角飛行時,這點尤為重要,因為它關系到飛機是否能夠有效地進行複雜的空戰機動。

前掠翼還能改進飛機在超音速條件下的性能,雖然後掠翼在這些速度下的優勢更加顯著,但前掠翼仍然可以提供較好的空氣動力效率,并減少飛機飛行時産生的噪聲。

前掠翼減少了噪音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飛行器的熱防護性能。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無垂尾是大勢所趨

另外還有無垂尾結構,這被衆多軍迷認為是六代戰機的“标配”,這是因為無垂尾結構可以大大提高戰機上限,使戰機性能達到預期标準。

去除了垂直尾翼的戰機,其氣動效率會因減少了零件而得到提升,垂直尾翼的存在會增加飛機的阻力,無垂尾的設計相比之下,因為有更少的部件露出飛機外表面,減小了氣動阻力。

這對于提升飛行速度和降低燃油消耗都是極為有益,此外,在一些設計中,無垂尾的飛機通過精巧的氣動布局,能夠将飛機升力分布優化到更理想的狀态,進一步提高飛機的升阻比,進而實作高效飛行。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無垂尾結構的飛機】

除此之外,無垂尾結構對戰機的靈活性也帶來正面影響,傳統的垂尾設計增加了飛機的慣性矩力,使得在進行俯仰和偏航機動時響應較慢。

無垂尾設計有助于降低飛機的慣性矩,使得戰鬥機在空中的機動性更加靈活,能夠快速響應飛行員的操控,進行精細和迅速的機動,這在近距離空戰中尤其重要。

換句話說,去除垂尾之後的六代戰機将擁有顯著超過五代戰機的機動性,究竟會達到什麼程度,讓人難以想象。

當然,即便是目前,人類也實作了飛機的無垂尾飛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B2和B21轟炸機。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失去垂尾之後的B2采用了先進的飛控系統,達到取代垂尾的目的,

最後,無垂尾結構可以有效提升戰機的隐身性,這是因為無垂尾飛機的橫截面更小,更不容易被敵方的雷達系統探測到。

在現代戰争的“高壓”環境中,隐身性能越來越成為戰鬥機設計考慮的重點,在這一領域無垂尾設計大有可為。

由此可見,不論是從技術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現代戰争的需求,戰機無垂尾布局都是“大勢所趨”。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可“變形”戰機

當然,中國六代戰機可能并非單一的布局結構,殲20總設計師楊偉曾透露過,六代戰機可根據實際情況“變形”。

這裡說的可不是科幻電影那樣,從戰機變身為人形高達,而是根據飛行環境的不同,對自身的氣動布局作出相應的改變。

比如說在極速飛行的時候,前掠式布局帶來的阻力太大,通過改變機翼結構變為後掠翼布局,在适應不同飛行環境的同時,最大程度上将六代戰機的性能給發揮出來。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中國六代戰機可能是這樣的】

大家不要覺得這很魔幻,目前在大陸服役的殲20戰機使用的“鴨翼配合邊條翼設計”就具備很強的靈活性,可根據需要進行轉向。

不過,從殲20首飛到現在都已經過去十幾年,大陸的技術肯定不可能還停留在那時的技術層面。

是以,我們也有實作的基礎條件。

中國六代機或已揭開面紗?奇特外形下是不俗戰力,性能遠超五代機

其實,對于中國來說,我們擁有很多六代戰機的基礎技術條件,再加上我們五代戰機已經趨于成熟,是以,中國将有很大的希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六代戰機的國家。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技術派丨中美六代機思路顯差異,為提高生存力各有側重》

【2】中國軍網:《新一代戰機路在何方——預測、淺析俄“第六代”戰鬥機标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