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近代四大名醫

山西近代四大名醫

韓玉輝(1884-1970),山西省壽陽縣人

韓玉輝(1884-1970),紫廬山,男,山西省壽陽縣。熟悉黃琪的藝術,優秀的辯證處理,60多年的醫學從醫,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内外婦兒都熟悉,婦科是一種特别好的。何宗發福山,還有一些解釋。辯證多從肝、脾、腎三髒、論證、固本培源、調理氣血、嚴格理論、藥方簡單、反複上下。出生于一個中醫家庭,四歲起從爺爺的啟蒙中背誦《醫學導論》,韓爺爺現在是連為家族第三代傳家寶。16歲,他學儒學,21歲辍學,專攻琦黃,随祖父下鄉。1927年移居太原行醫。1957年應聘到山西省中醫藥研究所(現山西省中醫藥研究所)從事臨床研究工作。1958年,山西省中醫協會成立副會長,并當選為山西省人政協委員、太原市委常委。1958年,他被衛生部長李德權授予其傑出成就獎,以表彰韓老"在繼承和推廣祖國醫藥方面的積極表現,他的成就相當不錯"。作品有《婦科要點》、《婦科筆記》、《婦科要點》(修訂版)、《婦科》、《肝煎臨床應用經驗》等。

山西近代四大名醫

白清佐(1888-1967),山西省太原市楊渠縣慕屯鄉四溪村

白清佐(1888-1967),助朝士。山西省太原市楊渠縣牟屯鄉四溪村人。白家五世是一位中醫。15年級是秉承家庭學校,也是私立舒璇源、傅青碩士的學習。18歲時,在山西太原,著名的吉勝清、遠塘、仁育堂等藥店坐在大廳裡行醫。1931年加入太原光明藥業,擔任名譽總經理。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加入太原市第十四聯合診所,擔任醫師,太原市中醫會會員。1957年山西省中醫藥研究所成立時,很高興受邀參加該研究所的醫學研究。多次被授予先進職工稱号。白清佐先生實用,不擅長寫作。1962年,陳李昌普編纂了數十份臨床檢查,發表在《中醫藥研究通訊》和《山西醫學雜志》(1964年4月),然後編纂為《白清佐先生的臨床經驗》(1963年12月由山西省中醫藥研究所出版)。

山西近代四大名醫

肖同武(1890-1973),河北省武安市人

蕭同武(1890-1973),男,字,河北省武安市廣元市。山西省著名老中醫,出生于中醫世家。7歲開始讀私立學校,在父親行醫的影響下,12歲棄家随父親學習醫學,初步掌握了中醫的基本理論和疾病診治的基本技能。父親去世後,因為同一個哥哥行醫,1913年搬到太谷縣仁村定居,開了一家"龍泰和"藥店,一邊看醫生一邊賣藥,一邊挂在村裡。"龍泰河"藥店的口碑越來越大,患者數量不勝枚舉。1953年,太谷縣仁村成立了第八診所,他積極響應,将藥店聯合到診所,在診所工作。幾個月後由于醫療繁忙,積病,突發腦血栓半身沒有回家休養。1955年,他剛剛康複,受太谷縣人民醫院邀請從事中醫工作。1962年2月調到山西省中醫研究所高幹診所。代表作品有"小通武脈搏病案",榮獲1989年山西省醫療衛生科技工作三等獎。

山西近代四大名醫

李漢青(1892-1972),山西省靈丘縣上沙坡村人

李漢清(1892-1972),又名席偉山西省靈秋縣上沙坡村人。曾任太原市勞動療養院第二醫院醫務主任、副院長,山西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山西省第一、第二、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西省第二、三屆常委委員。他的叔叔張玉軒是當地著名的儒家醫生。李漢青從小就從醫學寫作的學習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27歲時,從縣裡推薦到山西省醫學研究所參加考試,以求成績第一名入院。1922年畢業,曾應邀到太原麗晶堂、身體幹燥堂等行醫。這位35歲的年輕人開始了自己的事業,懸挂着鍋和國家。李漢清治病,尤其是尊仲靜,擅長"傷寒"、"金",樂用邊、小荊,各能救危機,上上下得心得手。1970年,他與山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科主任共同研究了公開發表的《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的研究成果。它開創了中西合璧治療異位妊娠的先河。改寫了必須手術治療的異位妊娠史。1960年,他被寫成一本關于傷寒臨床應用的書113。20世紀90年代初,山西省中醫藥研究所在李漢清常用的小兒腹瀉和厭食症治療的基礎上,研制出一種新型中藥"寶貝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