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雖有地震和海嘯,日本仍抱緊核電

作者:虎嗅APP
雖有地震和海嘯,日本仍抱緊核電

出品|虎嗅ESG組

作者|袁加息

頭圖|2019年視察福島核電站的安倍。來自視覺中國。

本文是#ESG進步觀察#系列第065篇文章

本次觀察關鍵詞:核能,碳中和

1月1日,日本能登半島發生了7.6級強烈地震之後,為死傷者痛惜之餘,人們最關心的事就是“核電站有沒有事?”截至1月4日,日本仍陸續有餘震發生,但是海嘯警報已經被解除。距離震中最近的志賀核電站與柏崎刈羽核電站,乏燃料池中的水有部分溢出,具體危害還在評估中。

巧合的是,地震發生的5天前,也就是2023年12月27日,日本的核能監管機構剛剛宣布解除對柏崎刈羽核電站的營運禁令。這座世界最大的核電站,在日本2011年大地震之後不久便進入停機的狀态。

但是如今日本對于核電的态度又不同于當年了。雖然地震和海嘯不斷威脅着核電的安全性,但是碳中和的壓力又讓日本難以割舍核電。大地震會讓日本在核電上動搖嗎?

雖有地震和海嘯,日本仍抱緊核電

1月4日,輪島市在能登地震中被震倒的房屋。|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核電站挺過了這次

根據目前報出來的資訊,距離震中最近的志賀核電站發生了變壓器起火的事故。另外,在志賀核電站與柏崎刈羽核電站,乏燃料池中的水有部分溢出。乏燃料就是用過的核燃料,需要泡在水池裡面降溫并防止放射性物質散入空氣中。池中的水含有一定的放射性物質。

不過溢出的水不多,且沒有流到建築物外。

雖有地震和海嘯,日本仍抱緊核電

圖:乏燃料池是這樣的。照片拍攝于福島核電站。| 圖檔來源:Wikicommons

地震發生時,日本氣象廳釋出了2011年大地震以來首次大海嘯警報,這意味着可能有超過5米的海嘯襲擊。結果受影響地區遭遇了最高1.2米的海嘯。到了1月2日上午,日本氣象廳撤銷了海嘯警報。

由于日本政府在5天之前剛剛解禁了世界最大核電站,柏崎刈羽核電站,這很難不讓人平添額外的擔憂和聯想。在2011年正是地震之後引發了13米高的海嘯襲擊,導緻了福島核電站停電,堆芯熔毀,釀成核事故。

這次,各界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到日本的核電站上。不過如今日本官方對于重新開機日本核電的堅定态度,已經和10年前完全不同。本次能登半島地震沒有對核電站産生實質破壞,也就不會改變官方對于重振核電的立場。

日本核能政策的搖擺

如今日本的核電政策,已經沒有搖擺的餘地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特大地震,造成福島核事故。這場被稱為“二戰以來日本最慘重災害”,給日本社會留下了持久的創傷。

由于民間的巨大反對聲浪,日本不得不放棄了堅持半個世紀的“發展核能”的基本國策。同時全世界都因為這件事對核電信心大減。在福島核事故發生的兩個月後,時任首相菅直人就開始關停現役核電站。當年9月,繼任的首相野田佳彥重申了“去核化”的政策。

日本的核能計劃從踩油門瞬間變為踩刹車。國家原計劃到2030年核能占能源總供給的53%,改為2030年完全擺脫核電。2012年5月,随着位于北海道的泊核能發電廠的3号機組被關停,此時日本的所有核電廠都停止了運作。

雖有地震和海嘯,日本仍抱緊核電

圖:日本核電站的營運時期統計(時間截至2023年8月)。紅線是福島核事故的時間。從表中也可以大緻看出日本各個核電站的建設時間(黃色)、服役時長。| 圖檔來源:Wikicommons

但是,核能的關停造成了電力供應的短缺。雖然福島核事故之後,日本開始加碼石油和天然氣能源供應,但是缺口不是很快能堵上的。并且,對進口能源——尤其是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依賴的加強,也不是日本希望看到的。

是以在2012年野田佳彥的任内,就重新開機了在京都北方不到100公裡的大飯核電站,重開了4台機組中的兩台(即上圖中的Ōi-3和Ōi-4)。

大飯核電站的重新開機經過了多方博弈。日本官方和企業方做了很多專家評估、改進的工作,勉強說服了京都府和近畿地區的幾個縣,在2012年7月将大飯核電站重新啟動。

但是普通日本群眾并不買賬。機組啟動的同時,上萬日本群眾沖擊首相官邸抗議。反核電團體收集到近千萬支援者的簽名,并且得到大江健三郎、坂本龍一等名人的聲援。

雖有地震和海嘯,日本仍抱緊核電

2013年大江健三郎在一次反核電集會上發言。| 圖檔來源:Wikicommons

2013年9月,大飯核電站3、4号機組再次被關停進行安全檢查。日本再度進入一段“無核電”時期。

到2012年底,擁核的自民黨在選舉中戰勝反核的民主黨,并由安倍晉三出任首相。安倍上台之後,着手系統性地重新開機日本核電。

2015年出現了一個新的契機,碳中和要來了。國際社會呼籲達成國際氣候合作架構,這就是2015年底的《巴黎協定》。在準備期間,自民黨上司的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的國家能源規劃,其中給2030年核電的占比拍了個數:20%-22%。據解釋,光伏和風電無法完全取代核能,原因之一是日本沒有那麼充足的土地來建光伏電站,也沒有太好的海岸條件來建海上風電。

日本重新開機核能的最近一次推動事件,是2022年的俄烏沖突。沖突引發了國際化石能源價格的動蕩。年中,首相岸田文雄曾表示“日本将利用核能幫助減少本國和其他國家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日本順勢把複興核電的政策又往前推了一步,除了将“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核電站之外,甚至提出了建立規模更小、更安全的下一代核電站的計劃。

這些計劃在2023年5月成為日本的《GX(綠色轉型)脫碳電源法》。

核電重振之夢

在剛剛結束的COP 28會議中,日本連同其他21個國家加入了一個增加核電的倡議,承諾在2050年将核能發電能力較2020年水準增加兩倍。這顯示出日本在核電方面的勃勃雄心。

雖有地震和海嘯,日本仍抱緊核電

圖:COP28為核能正名的時刻。各國代表在“2050年之前3倍核能”的智語下合影。| 圖檔來源:Dean Calma / IAEA

很多人把日本和丹麥相提并論。兩國都是沿海發達國家,都大力投入非化石能源。不同的是,丹麥押注的是風電,擁有Vestas和Orsted兩個國際風能巨頭。而日本押注的是核電,目前看來是選擇了比丹麥難很多的路。

在日本國内,“核電重振”在紙面上的節奏遠遠快過實際。

結合中核智庫和世界核協會的統計,福島核事故前,日本運轉中的核電機組有60台。事故之後,日本對全國的核電機組進行停堆檢查,确定27台機組永久停運,33台機組還可以使用,将逐漸重新開機。截至2024年1月1日,日本成功重新開機了12台。

核電廠的重新開機困難重重,社會和産業各界對于核能的警惕大大拉高了核電重新開機的成本。比如日本計劃在2022年冬重新開機9台機組,但從那時直到2023年結束,隻成功啟動了高濱核電站1号機和2号機這兩處。

但是重新開機又是必要的。

根據日本的綠色轉型規劃,2030年核電在國内能源中的占比要達到20%-22%。經濟學家Steve Kidd在《國際核工程》雜志上的文章解讀道,日本單靠重新開機現有核電站就可以達到這個目标。這大概需要日本重新開機30台核電機組,并且随着老機組的退役,要建設新的核電。

不過,為了達到這個目标,日本官方用了一個險招:《GX脫碳電源法》把日本核電站40年的營運期限延長到了60年,已滿60年的還可以在獲得了經濟産業省的準許後再延壽運作。這個給核電站延壽的方案,由于其潛在風險和不透明性而遭到社會人士的反對。尤其考慮到,日本未來真正意義上的核電擴張要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新型核反應堆;而據《日經新聞》,由三菱重工和日立擔綱研發的下一代核反應堆,預計在2030年代中葉實作商業化。核聚變也被寄予厚望,但更是八字沒一撇。

也就是說,從現在到2030年代中葉,日本核能将有一段青黃不接的時期,需要依賴一部分老舊的核電站撐起日本的減碳大業。2040年之後,日本現役核電站将開始大量退役,不知能否新的核電站能否被及時建好以填補缺口。

重新開機核電站需要日本國内的共識建設。“重建群眾對核電的信任”,是擁有福島核電站、柏崎刈羽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東電”)核心的ESG工作。

2021年初,柏崎刈羽核電站被查出保安的報警系統損壞,且東電為了省成本也沒有妥善維修。此外,有人用借來的門禁卡進入了核電站的核心控制室。消息出來之後吓壞了一些當地居民。因為這已經不是自然災害風險了,而預示着恐怖主義和故意破壞的風險。

之後,經過幾年的整改,柏崎刈羽核電站至少是獲得了日本官方的認可。東電也不斷向居民解釋自己現在改正了。比如公司把核電廠的應急團隊從325人擴編到850人,報警系統做了更新,現在的電站等防禦15米高的海嘯,等等。東電制作了非常活潑的互動網頁,向外界介紹核電站的管理和安保措施,甚至簽了藝人作為宣傳大使。

雖有地震和海嘯,日本仍抱緊核電

宣傳圖中的一張,表示電站的防浪牆有15米高。

雖有地震和海嘯,日本仍抱緊核電

東電網站上展示了主持人中田艾米莉對負責地震應對、緊急供電等項目的工程師的采訪。

2022年,柏崎刈羽核電站的所在地新潟縣舉行了知事選舉,當地選民在“審慎對待核電”的花角英世和反核電的池田千賀子之間,選擇了前者。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肯定了柏崎刈羽核電站的重新開機。

正如國際政治學者劉偉偉、張博宇在文章《日本為何難棄核?》中所說:“能源自給的長期目标和國家-産業界推進核能的共識,壓倒了外部力量的反對。因之,日本的核電政策經曆多次反複,難言放棄。”

很多人把日本核電類比成被冰凍的哥斯拉,終有一天它會蘇醒并給日本帶來毀滅。但如今在碳中和時代,日本核電又有點像《塞爾達傳說》中的遠古神獸,隻需要剪除盤踞在其中的邪靈,把聖獸重新控制在自己手裡,就可以再次拯救海拉魯大陸。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