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将哥哥不願起義,中将弟弟心中猶豫,結果麾下三個師都出了大事

作者:龍遊善水
上将哥哥不願起義,中将弟弟心中猶豫,結果麾下三個師都出了大事

兄弟同仇敵忾,國軍内部的紛争如同電影情節一般扣人心弦。今天,我們将深入探讨那段動蕩時期裡,軍中一段傳奇故事——第8兵團68軍,這支看似“鐵闆一塊”的軍隊在曆史的風雲變幻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上将哥哥不願起義,中将弟弟心中猶豫,結果麾下三個師都出了大事

戰局日益惡化,長江以北國軍潰不成軍。面對如鐵壁一般的長江防線,昔日的軍事精英已幾近折盡。然而,軍心渙散,各位将領在戰事再度打響時表現迥異,其中以第8兵團68軍的上将劉汝明和中将劉汝珍最為引人關注。

上将哥哥不願起義,中将弟弟心中猶豫,結果麾下三個師都出了大事

劉汝明司令心系國家群眾,他既不願輕言起義,也不肯束手待斃。而他的親弟弟劉汝珍則陷入了猶豫不決之中,面對起義的誘惑和恐懼兩難抉擇。兄弟兩人對于國家大事的态度各異,軍閥時期的混亂在将領層面得以充分展現。

上将哥哥不願起義,中将弟弟心中猶豫,結果麾下三個師都出了大事

淮海戰役後,國軍匆忙在長江沿線部署防線。負責江防任務的國軍總兵力高達70萬,分為白崇禧和湯恩伯兩大集團。然而,防線過長、兵員不足,面對困境,集團首領們的反應截然不同。

上将哥哥不願起義,中将弟弟心中猶豫,結果麾下三個師都出了大事

白崇禧眼中隻有保留實力的重要性,對于正面防線并不積極,反而準備随時南撤。相對地,湯恩伯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上海,積極備戰撤退。整個局勢一片混亂,每位将領都在為自己的未來謀劃。

上将哥哥不願起義,中将弟弟心中猶豫,結果麾下三個師都出了大事

在這混亂的大環境中,第8兵團68軍成為了最引人注目的一支力量。劉汝明深谙儲存實力的要訣,盡管曾在戰場上有過出色表現,但對于蔣介石的好感并不濃厚。這一次,他參與了防線布置,但心中早已為可能的南撤做好了準備,預見到江南山區可能成為避難的地方。

上将哥哥不願起義,中将弟弟心中猶豫,結果麾下三個師都出了大事

劉汝珍則更親近蔣介石,一直緻力于物資運輸,準備從海路撤退。然而,他内心對起義的念頭一直存在。渡江戰役前夕,他曾私下向解放軍承諾策應渡江,但擔憂失去官職地位而猶豫不定。

渡江戰役爆發後,劉家兄弟商議,決定在長江南岸留下部分兵力,其餘則迅速南下。然而,劉汝珍心生變故,抛棄了起義的承諾,率領主力向東南逃竄。在戰火紛飛的廈門,68軍僅剩5000餘人,成為這場戰争中的一支孤軍。

軍閥時期的軍隊,陰謀詭計,兄弟同仇敵忾,情感恩怨糾纏不清,構成了一幅曲折而激動人心的畫卷。這段曆史讓人回味無窮,也讓我們深感戰争歲月的無情。68軍最終在曆史的長河中消失,留下的隻是一個令人唏噓的結局。

毫無疑問,國軍在混亂的大勢下,每位将領都有着自己的堅持和選擇。這段曆史或許已經過去,但對于國家、軍隊、家庭和忠誠的思考卻依然深刻。在這個曲折而深刻的故事中,每個人物都如同星辰般熠熠生輝,鑲嵌在那段戰争年代的壯闊畫卷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