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AI PC改變了PC産業?

作者:虎嗅APP
為什麼說AI PC改變了PC産業?
随着2023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結束,恒生指數全年下跌13.82%,但理想汽車-W、聯想集團、中國石油的股價卻分别上漲了91.54%、81.09%和66.55%,跻身恒指成分股年度漲幅前三。這一現象特别引人關注,尤其是聯想這一傳統PC巨頭在資本市場的顯著增長。究其原因在于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突破,将AI轉化為普通人易于使用的“對話式應用”,這為PC産業的複興帶來希望。業界普遍認為,結合AI和PC這兩大資訊革命的關鍵工具,将是一個巨大的商機,而聯想作為PC行業的領軍企業,正積極抓住這一機遇。然而,對于“AI PC将如何改變PC産業?”以及“誰将從AI PC浪潮中獲益?”這些問題,投資者和行業參與者仍在尋求答案。在新年伊始,虎嗅通過《請回答AI PC》專題的第二篇文章,深入探讨AI PC産業鍊的各個方面,拉開2024年AI PC元年的序幕。

1985年,當中國第一台進階中文微型計算機長城0520-CH,漂洋過海赴美參加計算機工業展覽會時,《商業周刊》夾槍帶棒的說:“這是中國向美國計算機資本的第一次突然襲擊 。”

為什麼說AI PC改變了PC産業?

而這次突然襲擊的另一層意味,則是代表着IBM 5150誕生4年後,中國的微型計算機也實作了從無到有。

過去40多年裡,中國PC産業劃出了三個泾渭分明的階段,第一個就始于長城0520-CH。長城、聯想等PC品牌在1980年代的建立承接了計算機産業第一波小型化、圖形化浪潮,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國産化的曆史突破。

第二個則是千禧年個人計算機的網絡化、移動化浪潮。典型如聯想,預判了這一波風潮,1999年推出的“天禧”網際網路電腦是其問鼎全球PC之冠的一大功臣。

如果說前兩個階段是摩爾定律和全球供應鍊的傑作,那麼到第三階段,AI的加入将使PC産業進入一個新的競争次元。

是以,AI PC似乎順應潮流般成為了通往下一個時代列車的車票。資本率先嗅到了機會,如前言提到,聯想作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乘着AI PC浪潮在資本市場表現亮眼。

一般來說,資本市場的看多通常來自兩個方面:利好消息的密集度,以及未來的增值空間。

關于前者,在《請回答AI PC》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整理過,在那之後聯想又展示了更多細節性的東西,比如AI個人助手小樂同學可以通過自然語言互動處理PC操作,也可以幫助使用者處理複雜報表并進行更加結構化的呈現,以及作為生産力工具的自動PPT生成。

為什麼說AI PC改變了PC産業?

關于後者,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随着AI PC産品正式發售,使用者生産力将會被極大地釋放,一個很近的例子就是大家的年終總結。

可以說打勞工苦年終總結久矣!一到年底,脈脈等職場相關平台上聊得最多的,一個是年終獎,另一個是年終總結。年終總結的好壞,甚至将一定程度上影響打勞工辛苦一年拿到的這份年終獎。

暫且不提小部分T0玩家信手拈來就是一份高品質總結。在大模型技術普及之前,一般打勞工的創作流程都是全網搜羅一份适合的模闆,要求行業适合、業務适合,最好項目都有重疊以便批量模仿,然後,再從自己過去365天寫過的文檔、大大小小的周報中回想自己幹了什麼,有哪些能用來“邀功”一下。一切準備妥當後,成稿則另需幾個日夜。

為什麼說AI PC改變了PC産業?

設想一下,如果自己的電腦上有一項功能,可以完成模闆選擇(網絡資料篩選)、資訊整理(私人資料庫調用),還能将合适的模闆和個人資料利用算法進行整合,自動創作一份年終總結,你的年末的焦慮是否會有所緩解?

以上的一切都将在具備端側大模型支撐的AI PC上實作,它能夠容納個人全生命周期的資料并形成個人知識庫,甚至可能比你更了解你這一年的工作成果,并準确的将它寫出來。

而且最最令人興奮的是,英特爾規劃,到2025年将有1億台AI PC售出。也就是說,每一個打勞工都能親曆這場徐徐而來的時代變革。

PC産業鍊的解耦與重構

PC産業經過40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周期特征,出貨量會跟随使用者的自然換機需求上漲或下跌。

從過去近20年PC出貨軌迹來看,2011年和2021年都有一個波峰,當然後者有居家辦公需求暴漲的因素在内。

為什麼說AI PC改變了PC産業?

自然換機周期決定出貨量漲跌的背後,暴露的是産業缺乏足夠成熟的創新技術出來,其症結在于,PC産業的創新很大程度上不掌握在終端制造廠和零部件廠商手裡,而是由離使用者更遠的晶片和作業系統廠商主導。是以,産業停留在硬體堆疊、微創新困境上也是迫不得已。

等到了後摩爾定律時代,當晶片的運算速率由先進封裝決定時,AI的出現就給PC産業打開了一扇大門。

某種意義上,AI PC屬于軟體定義硬體,龐大的AI算法需要更強算力的晶片支撐,于是無論英特爾還是AMD,亦或是高通,都在更新架構、強調制程,以期能在AI PC上達到更好的運算和推理。

從這個角度看,AI PC直接改變了晶片廠商的競争路徑。從前是沿着摩爾定律慢慢磨,之後則是架構和算力的争奪了。

為什麼說AI PC改變了PC産業?

(圖源:西南證券)

不過,在AI PC産業裡,最有想象力的還是作業系統和終端廠商。

作為“賣鏟人”,晶片廠商為滿足AI而緻力于開發更強算力,而算力的直接服務對象正是作業系統和終端廠商。

對作業系統而言,算力被各種各樣的AI服務消耗,譬如Microsoft 365 Copilot,它可以基于使用者在Microsoft Graph中的業務資料(電子郵件、月曆、聊天、文檔等),從會議、電子郵件和聊天中生成更新,讓使用者了解項目進展,或者根據内部檔案和網絡資料建立SWOT分析。

而對終端廠商而言,AI PC的吸引力在于利用AI可以完成角色定位的躍遷。

從前固有的産業鍊條下,下遊的終端廠商屬于組裝廠,上遊生産什麼就賣什麼;如今在AI PC上,終端廠商的主動權會更大,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端側大模型。

端側大模型對終端廠商的影響,用高通CEO安蒙的話說,是以應用為中心的使用者界面發生改變,生成式AI将成為人與應用之間的接口。

也就是當端側大模型進入PC,終端廠商可借助自己提供的服務成為新的AI入口,類似聯想的小樂同學,在一個對話式視窗下根據使用者指令調用PC程式完成操作。

于是一個可預見的AI PC場景就是,類似于Adobe這樣個性化、複雜/專業功能的應用軟體或成為AI PC生态壯大的主力軍,而功能單一的應用就可能被AI PC自帶的AI助手替代。

如此一來,終端廠商的角色定位就從單一的裝置制造廠,變為能借AI實作軟體增值的服務商。

不僅如此,終端廠商提供的AI功能也能引導下遊零部件廠商的技術創新。比如互動方式的增加,就需要零部件廠商根據要求創新傳感器、攝像頭。

總之,終端廠商将借助離使用者最近這一優勢成為AI的聚合中心。其向下承接使用者的資料生産和邏輯推理,并根據使用者需求創新互動、内容和應用生态;向上回報計算需求,協同晶片廠商優化NPU能力。最終,一套新的PC邏輯将會建立——離使用者最近的參與者就會進階為生态組織者。

關于路線與資料的競争

有人将AI之于PC的價值比作自動駕駛汽車對于傳統整車市場的價值,這個比喻恰如其分。因為在AI模型的支援下,AI PC對于傳統PC的市場價值,将在硬體端和軟體端同時産生突破性創新和商業價值上的賦能。

這種賦能正是今天資本市場看多AI PC的核心原因之一。

市場普遍認為,PC市場在去年年底已開始複蘇,而随着AI PC終端的相繼落地,整個市場将會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折點。

如今這個目标距離實作已經越來越近了。

在英特爾正式推出了AI PC處理器後,最快如聯想已經表态搭載個人大模型的新裝置将于2024年9月與消費者見面,其它如宏碁、華碩、惠普等廠商也先後公布了時間表。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認為從中勝出的關鍵,在于誰有清晰的戰略路線圖、技術路線圖和強大的生态夥伴。

而在本文,我們試圖理清一個更細緻的問題,誰能在AI PC的産業全景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大有可為。

戰略、技術以及生态夥伴,是建構AI PC産業的重要組成,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還要再加上兩個次元,即路線和資料。

所謂路線,是指終端廠商提供AI能力的具體輸出形式。

譬如Open AI即提供面向普通使用者的生成式AI服務ChatGPT,也面向企業使用者開放了插件功能。對于終端廠商而言,他們的客戶中既包括廣大的個人使用者,也覆寫大量的企業使用者。那麼如何調配AI PC能力的輸出就是一個重要課題。

而目前業界,隻有聯想提供了一種相對詳細的混合AI架構方案。

聯想的混合AI架構包含公共、私域、個人三種大模型,在模型微調/壓縮以及隐私保護等技術支援下,面向企業及個人分别提供AI能力。

為什麼說AI PC改變了PC産業?

而在其中涉及到的私域大模型的微調、個人大模型的模型壓縮以及資料管理+隐私保護技術,就是終端廠商決勝的關鍵因素了。因為它不涉及廣泛的生态問題,而在于企業自身的能力和技術水準。

類似的功能雖然其它大模型或者加入AI功能的PC産品也具備,但基于底層硬體+軟體的AI PC,因為其有本地NPU算力的支撐以及大模型的離線推理,将會在響應速度上有更好的表現,而這個響應速度就是廠商能力的差異化展現。

至于資料,則是參考大模型的競争要素而來。

在大模型的競争中,時間和資料是兩項至關重要的條件。同樣的訓練環境和資料下,誰更先一步開始訓練就可能更先獲得能力,而這種領先是對手無法追趕的優勢。

同樣,誰擁有更豐富多元準确的資料,誰就能訓練出效果更好的AI。

對于終端廠商來說,假設端側大模型的起點一緻,那麼決定它們進化疊代的要素就變成了上述兩個因素,時間和資料——誰訓練的時間更長、誰的資料更好。

從這一點出發,聯想就存在比較大的優勢。一方面,其AI戰略出發較早,2017年就開啟了智能化轉型。另一方面,作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PC廠商,用于大模型訓練的資料将會也是其它廠商不能輕易追趕上的。

重要的是使用者

對于行業來講,一個好消息是,PC産業在經曆過陣痛之後,已有走出低谷的勢頭。

根據IDC釋出的最新資料,2023年Q3全球PC出貨量為6820萬台,環比增長11%,同比降幅收窄至8%,大量PC尤其是疫情期間買的,在未來兩年将進入換機高峰。

為什麼說AI PC改變了PC産業?

歲末多家券商在年終盤點的研報中表達了對PC産業的看好,中信證券認為大模型應用、主核、軟體架構交替更新有望重新演繹“Tick Tock”(工藝年-構架年)發展模式,進而加速PC換機節奏。

西南證券此前也在一份調研中預測,2024年将迎來一次PC換機潮。核心理由除了Windows版本更新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個人電腦中AI功能的增加和創新将催生市場新需求。

Canalys甚至預測,相容AI的個人電腦有望在2025年滲透率達到37%,2027年相容AI個人電腦約占所有個人電腦出貨量的60%。

而這一次的潑天富貴,硬體算力端(SoC、存儲)、終端品牌商将有望核心受益,零元件及組裝中部分環節如傳感器、電池、散熱結構件等部分受益(參考消費電子産業鍊“微笑曲線”)。

當然這些利好的預測背後自然也少不了整個産業鍊的通力合作。

英特爾在Meteor Lake之外還推出了AI推理和部署運作工具套件OpenVINO;宏碁與英特爾合作通過OpenVINO工具包共同開發了一套宏碁AI庫;高通推出用于PC端算力達到75 TOPS的骁龍X Elite晶片平台…

最後的最後,當我們讨論完資本以及産業是如何看待這次AI PC革命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摩爾定律和産業鍊全球分工雖然在PC産業中占據着重要地位,但它們本質上都是為消費者服務,最終的目标是實作效率的最大化提升。

1996年,下載下傳1Gb的檔案需要三天半以上。到了今天,在WiFi或者5G網絡下可能隻需幾分鐘。也就是說,效率上的大幅提升,才是技術創新的意義。

如今,AI PC正處于變革爆發的前夜,無論最後誰能勝出,都意味着産業得到進化、企業得到曆練,最重要的是,使用者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