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作者:ArchitizerAwards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當城市由增量擴張逐漸進入存量優化的階段時,城市更新将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和發力點。本期我們精選了5個國内外設計案例,不論是失去功能性的建築設施,還是急需優化的城市街區、亟待修複的公共空間,都可以通過可持續設計方法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擴建,使其重新煥發活力,滿足人們的需求,并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質與水準。

01

比利時:Maritime火車站改造/Gare Maritime

公司:Neutelings Riedijk Architects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圖檔來自Architizer

Maritime火車站曾是歐洲最大的貨運火車站,位于布魯塞爾Tour & Taxis工業區中。建築師将這裡改造成為了一座室内城市,包含辦公、購物等不同的功能,并提供了大量的公共空間供人們休閑娛樂。

設計在原有邊廊的屋頂下增加了12棟建立築,這些建築之間形成了街道、花園和廣場,其結構與周邊現存的城市肌理自然統一,仿佛一座真正的城市。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圖檔來自Architizer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 Neutelings Riedijk Architects

建築的中心區域向公衆開放,環境宜人,随着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建築師從Ramblas大道汲取靈感,在活動空間兩側各設定了一條林蔭步道。步道寬16米,種有一百棵大樹,為内花園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新的建築采用了膠合木,極大減少了水泥的使用,由于采用預制和幹式建造技術,項目的施工時間顯著縮短。新的Maritime火車站通過可持續方法實作了能源自給,如建築的玻璃立面中加入了太陽能單元;屋頂上安裝了17000平米的太陽能闆;利用地熱能源;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等,為Tour & Taxis工業區乃至整個布魯塞爾運河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圖檔來自Architizer

02

葡萄牙:布拉加市政市場/Braga City Market

公司:APTO Architecture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 Fernando Guerra | FG+SG

該項目是對建于1956年蔬菜市場的更新改造,設計增加了新的屋頂和附屬結構,對功能空間進行了重新規劃,同時保留了原有建築的特色。

公共區域由最初的分散空間集中到了中央廣場,人們可以在這裡根據導視迅速找到商品區域,輕松地遊覽整個市場。此外,設計還根據商品的屬性、人群等劃分了不同的區域以及交通路徑,提高了整體環節的效率,如貨物的裝卸、廢物的處理、用于生産的機器等等都有明确的區域。新的餐飲場所促進了建築内的經濟交易,提升了人們在内部的體驗。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 Fernando Guerra | FG+SG

原有的露天廣場被分為兩個空間:寬闊的走廊和小型的中央下沉廣場,兩者之間的高差導緻了階梯式的分散布局,造成了一種混亂、割裂的空間感。為此,建築師通過坡道将建築的兩個主入口連通,消除了主要通道的台階,由預制混凝土打造的攤位以台地式景觀的形式随坡度的降低而降低,同時留出次要路徑将台階和坡道橫向連接配接,解決了原場地由高差帶來的無序感。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 APTO Architecture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 Fernando Guerra | FG+SG

參數化設計的鋼桁架與木材天花闆在視覺上形成了優美的律動,使整體空間更加和諧統一,天然的木材營造了溫馨舒适的氛圍,優化了人們的購物體驗。桁架系統支撐着木闆條以及頂層的玻璃,用來控制光線和雨水排放系統,為建築節省能源消耗。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 Fernando Guerra | FG+SG

03

中國:上海闵行橫泾港東岸濱水景觀公共空間改造/Minhang Riverfront Regeneration, Shanghai

公司:SPARK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改造前 © SPARK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 三映攝影

該項目是公共景觀空間的改造設計,原有的河岸荒草叢生,還有許多廢舊的設施,而如今,這片區域已成為充滿活力的開放空間。設計團隊勾畫了一個長達750米的休閑空間,滿足了政府和社群對該空間場所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關聯的願景,并推動了一個更可持續的生活環境。

設計以矽藻的形态為元素,将其貫穿在整個項目之中,使河岸充滿活力,講述河流和環境再生的故事。河岸的設計包括連續的綠色帶狀步道、跑道和自行車道以及三座人行橋,這些設施将社群中的住宅、教育和商業連接配接在一起。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 三映攝影

景觀通過分層的四個不同的區域來加強濱水體驗,這些線性區域采用了曲線形式與周邊環境互相融合,沿河岸設定了草坪、咖啡館、體育公園和活動廣場等空間。該項目為河岸帶來了新的生命,并提供了一個安全、生态的環境,吸引了本地居民、學生、遊客和商務人士前去探索,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 三映攝影

04

美國:高線公園-莫伊尼漢火車大廳“連接配接線”/High Line – Moynihan Connector

公司: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Lucas Blair Simpson © SOM

該項目旨在打造更安全、更舒适的人行通道,并與周圍的交通系統和公共空間連接配接起來,高效激活城市空間。項目位于紐約市中城西區,這裡承載着許多重要的功能空間,如賓夕法尼亞車站、莫伊尼漢火車大廳及辦公樓、哈德遜園區等等,如今,這裡将與紐約市十分重要的公共空間和人行道的“高線公園”相連接配接。

該項目由兩座橫跨戴亞街和西30街的橋梁共同構成。設計延續了高線公園的形式,形成了空間上的連續性,且全程能夠無障礙通過,展現了人性化的關懷。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Lucas Blair Simpson © SOM

260 英尺(約79米)長的木橋是由可再生木材制成的膠合瓦倫桁架,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适的空間,免受林肯隧道車流的影響。該結構與地面接觸面積小,不會對現有道路造成幹擾。

Woodland天橋長340英尺(約104米),兩旁種滿了樹木,與高線公園的沉浸式景觀融為一體。結構中的土層支撐着具有地方特色的落葉大喬,這些大樹将長成郁郁蔥蔥的景觀,為鳥類和本地傳粉昆蟲提供庇護,同時形成了隔離外部環境的天然屏障。

兩座橋的建築和結構各具特色,人性化的體驗與場地和環境相呼應,并通過耐候鋼橋面和青銅扶手等暖色調材料将兩座橋的美感統一起來,引導行人在兩座橋之間穿行。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Lucas Blair Simpson © SOM

05

美國:Provenance大樓/The Provenance

公司:Chioco Design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圖檔來自Architizer

該項目将一個銀行改造為了零售和辦公空間,重新構想了建築的部分結構以及立面形象。原有建築在改造前占據了整個場地面積,這使得建築與人行道之間沒有過渡,不利于當下建築功能的使用。

是以,設計團隊将建築臨街一面的空間進行了退讓,留出了一個廊道,既為進出的大量人群提供了足夠的集散空間,也明确了建築與人行道之間的邊界,不論是交通路徑還是功能空間,都變得清晰有序。

建築立面采用了大面積的玻璃門窗,簡潔的形式展現了建築的現代化,而拱形元素的保留則凸顯了原有建築的中世紀風格特點。此外,建築前場的樓梯與景觀相結合,将自然植物融入建築空間,不僅帶來了生機與活力,還能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助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圖檔來自Architizer

編輯:馬鹿

校對:小簡

第12屆A+Awards賽事報名截止時間

2024年01月26日

請查收2024 A+Awards必備參賽指南,期待中國設計在世界舞台再創佳績!

可持續設計方法助力城市更新,激活公共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