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不吝為“演出遊”買單 消費的“盡頭”是情緒價值

作者:極目新聞
年輕人不吝為“演出遊”買單 消費的“盡頭”是情緒價值

演唱會帶火了夜經濟

年輕人不吝為“演出遊”買單消費的“盡頭”是情緒價值

跨年演唱會你看了嗎?今年元旦假期,央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湖南衛視等近十家電視台以及一些網上視訊直播平台都舉辦了跨年音樂晚會,其中部分更以“搶票”形式公開發售門票;而一些知名歌手也在各大城市舉辦了個人的跨年演唱會。持續數小時的跨年演出吸引了大批的人流,看完演唱會後大家紛紛到場館周邊逛街、吃宵夜,也讓一些商家賺得盆滿缽滿。

回首2023年,線下演唱會迎來春天,井噴式的增長讓開演唱會的藝人成為各大網絡熱搜榜上的“常客”。截至2023年12月27日,全國演出票房(上演)115.36億元,票房收入中91%來自音樂演出,其中廣東省的票房達9.28億,位列第五。人們“跟着音樂去旅行”更是帶旺了“演出遊”和演出所在地的夜間經濟。

“跟着音樂旅行”成新風尚:

線下演出帶動旅遊消費翻番

中國旅遊研究院趙一靜博士一直緻力于“節事旅遊”的研究,由于工作需要,在剛過去的2023年,她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各地的演唱會、音樂節給當地經濟帶來的變化上。“音樂節不僅僅是票房收入,樂迷的衣食住行需求可以有效撬動‘吃住行遊購娛’整個産業鍊,有效帶動城市旅遊消費。看一場演唱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音樂之旅,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旅行風尚。”

比如2023年國慶節期間舉辦的常州太湖灣音樂節,有着較為突出的特色:流行、嘻哈、搖滾、民謠,連開四天,每天變換一種音樂風格。據常州商務局資料顯示,這一次音樂節吸引的觀衆就超過10萬人,其中68.7%的觀衆來自其他省份,帶動周邊景點、酒店、交通等收入約2.8億元。

來自廣州的Ann是某歌手的粉絲,她去年專門請假去常州現場觀看了太湖灣音樂節。“我們粉絲日常都有聯絡的微信群,大家相約從全國各地過去現場支援,現場跟着音樂跳舞的感覺超好,我能感到周圍的朋友都玩得很開心。”因為這次音樂節是在景區裡舉辦的,參加完音樂節後,粉絲們還可以在周邊遊玩,也為方圓幾十公裡的商家帶來經濟效益。

趙一靜表示,音樂節有明顯的“溢出效應”,像太湖灣音樂節就充分提升了周邊的餐飲、購物、夜遊等旅遊業态活力。她分析,音節類節事對于旅遊目的地的營銷效益在2023年已經得到了各地市場的充分認可,也加速了相關産業的發展,如咖啡、飲品、精釀等快消品,美食特産、地方特色産業,非遺、手辦周邊等文化創意産業,酒店民宿露營住宿業等。據中國旅遊研究院《2023中國夜間經濟報告》資料顯示,美食夜市/文化餐廳、音樂節/音樂會、夜間遊船畫舫、夜間藝術節增多是遊客認為的2023年夜遊産品顯著特征,其中各類音樂節、音樂會的增多占比36.9%,位列第二。

“演出遊”作為新興出遊場景,正有效拉動着區域内吃住行遊購娛等各類服務消費,很多歌手的演唱會時間恰逢周末,不少外地遊客會以看演出的由頭順勢到演出舉辦地遊玩。記者從多個平台采訪了解到,去年12月23日歌手張韶涵的廣州演唱會當天,廣州的旅遊消費訂單(含酒店民宿、景點門票、交通等)同比增長100%,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客群居多,也有不少北京、上海、武漢等地來的遊客。

大巴免費坐,門店繼續唱

有火鍋店場外“撈人”促消費

在演唱會、音樂節火爆之下,受關注的還有一些餐飲店的“配套服務”。2023年12月的一個周末,“00後”陳迪和朋友們在某歌手的廣州演唱會上盡情享受了一整晚音樂,散場後他們肚子餓了卻又不太好打車。“我們很快看到了某火鍋店的員工舉着廣告牌,喇叭裡播放着‘大巴免費坐’,隻見一排大巴等候在路邊,粉絲可以坐大巴去往該火鍋店分布在各個區的分店。”陳迪告訴記者,他們上車後,該火鍋店員工就為大家分發飲用水,還教大家如何在車上提前點單、使用折扣。“到了火鍋店,我看到店員甚至提前做好了功課,在入口處放置了該場演唱會的海報,還有熒光棒、話筒和音箱等裝置,給意猶未盡的歌迷們打造Afterparty(餘興小聚會),那天晚上火鍋店裡仿佛成了一個小型的演唱會,大家一起合唱偶像的歌曲。”

記者了解到,這并不是該火鍋店第一次在演唱會場館門口“撈人”。在此前國内多地的演唱會現場,均有場館附近的火鍋店店員到場外等候粉絲。“今年演唱會比較火爆,散場後很多人一時半會打不到車,是以我們早早做好準備,希望能為歌迷提供一個離開現場、保持歡聚氛圍的快捷通道。”該火鍋店深圳一家分店的經理透露,像去年歌手張傑在深圳舉辦演唱會那兩天,為其門店帶來近3000人的客流量。“演唱會對我們生意的刺激作用明顯,尤其是夜間經濟,從2023年6月起我們每個月接待桌數就破萬,隻要有演唱會舉辦,我們當天的營收都會比平時增長四五成。”

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出門

“音樂+旅遊”帶旺小衆目的地

去年一整年,各路明星歌手的歌迷們忙着奔赴現場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因而演唱會、音樂節等也成為驅動年輕人出門旅遊的重要載體,各類節事活動成為拉動各地旅遊消費的新引擎。趙一靜認為,随着線下音樂演出熱度的居高不下,更多人開始将其作為旅遊體驗的一部分,形成了“音樂+旅遊”的出行新模式。“這種需求不僅促成了傳統音樂品牌與旅遊目的地的合作,也推動了各大旅行服務商開始推出音樂旅行産品,更是加速了産業間的融合。”

其中,某線上旅遊平台的音樂旅行紀實節目《邊走邊唱》也很有特色。“旅行”“聽音樂”本來就是人們自我治愈的重要方式,如今平台将這二者結合起來,對旅遊經濟的拉動是顯著的,尤其是一些不知名的小衆旅遊目的地,如今也開始受到關注。

推動旅遊業态提升消費的“盡頭”是情緒價值

時下,演唱會經濟可謂“一枝獨秀”,各種演唱會、音樂節、livehouse演出成為年輕人消費場景的“主力”,推動着跨界融合和業态提升。像去年9月7日至10日舉辦的“周傑倫2023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天津站”,門票在開售幾分鐘後便告罄,有的歌迷甚至連續四晚都買了票進場,而大量沒買到票的歌迷則分布在場館四周不肯離去,各類售賣明星周邊、應援物甚至飲料、望遠鏡、充電寶的商販也聞訊而來。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釋出的資訊顯示,本次演唱會總計入場觀衆人數18.5萬人次,其中本地觀衆占比38%,外地觀衆占比62%,累計綜合消費帶動超過30億元。

趙一靜認為,“音樂+旅遊”“節事+旅遊”得以由原本可能的概念導入現實的市場,離不開各地政府的支援和市場主體的創新供給,更展現了現今對個性化和多樣性旅遊需求的友好與包容。

在Ann和陳迪看來,歌迷們之是以樂此不疲、“穿越大半個中國”奔赴演出現場,是因為音樂和偶像向他們傳遞着積極向上的資訊。在采訪中,“情緒價值”被反複提及,這可能也是各地抓住演唱會人流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實作商家和消費者“雙赢”的關鍵詞。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馮秋瑜(除署名外)

(廣州日報)

(來源:廣州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