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經認真讨論後,決定将「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修改為「血脂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新指南)。經研究梳理後确定了 6 各方面(指南修訂的總體原則、更新的主要内容、ASCVD 總體風險評估、降脂治療的目标、降脂治療的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措施、兒童及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共 15 個核心問題。
新指南仍推薦 LDL-C 作為血脂幹預的首要靶點,以危險分層确定其目标值。推薦在生活方式幹預的基礎上,以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作為起始藥物治療,必要時聯用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和/或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 9 抑制劑的達标政策。新指南涵蓋了從兒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
2、《心房顫動診斷和治療中國指南》
詳盡闡述了房顫管理的各個環節,并根據亞洲房顫人群特點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評分,重新評價了房顫篩查的臨床應用,強調了早期節律控制的意義和導管消融在節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3、《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23)》
與 2019 版指南相比,本版指南引用了新近發表的基于中國老年高血壓人群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證據;更加強調老年高血壓診治過程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平衡;突出了診室外血壓測量在老年高血壓診療中的重要性;豐富了老年高血壓合并衰弱、認知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相關内容;更新了老年高血壓及其伴随疾病的藥物治療推薦;擴充了老年高血壓特殊人群的範圍;進一步優化了老年高血壓的管理政策。
4、《更新—2021 ESC 指南: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和治療(含譯文)》
2023 年 ESC 重點更新根據近期發表的十幾項關于心衰治療方面的主要的随機對照試驗及荟萃分析,對 2021 年 ESC 心衰指南的以下幾個章節的建議進行了更新:(1)慢性心衰,包括射止分數輕度降低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12)急性心衰;(3)心衰合并症及心衰的預防。
5、《抗心律失常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藥物治療是心律失常治療的基本手段,2018 年以來國際發表了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新共識及新分類。與之相應,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組織了專家組,在中國 2001 年《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建議》的基礎上,總結分析國内外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究、分類、應用現狀及新證據,對傳統藥物的新認識和新适應證及新藥物的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及緻心律失常作用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評價,并對各種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提出推薦意見。
6、《2023 ESC 指南: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管理(含譯文)》
歐洲心髒病學會(ESC)于 2023 年 8 月釋出了最新的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管理指南。新版指南在曆史上首次将非 ST 段擡高型 ACS(NSTE‐ACS)指南與 ST 段擡高型心肌梗死(SSTEMI)指南合二為一,整合成一部指南。除了心電圖表現和肌鈣蛋白水準的差異,NSTE‐ACS 與 STEMI 在診斷路徑、有創政策、院内治療和長期管理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是以新版指南将其視為一個連續的疾病譜系進行管理,這是該指南最重要的新概念之一。
7、《2023 ESC 指南: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管理》
前版指南相比,目前的指南化繁為簡、提綱挈領,僅關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而未涉及糖尿病前期,因為該人群的管理目前還缺乏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新版指南對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分層和心血管疾病篩查、診斷和治療提出了建議和指導,對于有關糖尿病管理的其他方面,本指南參考糖尿病協會的相關建議。
8、《2023 ESH 指南:高血壓的管理》
2023 年指南包含了幾個源于 2018 年指南之後的研究的新概念元素;更深入地處理了過去隻是簡單考慮的主題,擴充到了以前沒有被指南涉及的幾種情況,盡管經常與高血壓共存,并導緻醫療管理的具體需求。盡管主要是指成人高血壓,但它們首次包括了對兒童、青少年和過渡到年輕高血壓成人個體的高血壓的基本建議;以及包括一個詳細的章節和分節的索引,該索引是為友善閱讀這些不同的和多方面的問題而編寫的。
此外,雖然文中涉及到某一問題的研究所提供的有時并不明确的證據,但每一節都提供了,就像現在許多指南所慣用的那樣,最後簡單地列出了将研究成就轉化為實際用途的關鍵陳述和建議。我們希望這種結構能使 ESH 指南不僅對執業醫師有用,而且對高血壓專家和研究者也有用。
9、《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3)》
本共識以推薦意見的分級評估、制定及評價(GRADE)方法為基礎,采用提出和回答 HFpEF 診斷與治療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方式呈現科學證據和專家意見,内容涵蓋了 HFpEF 的分型、診斷與治療流程、病因與合并症篩查、康複管理等,可為大陸臨床醫師早期診治和規範化管理 HFpEF 提供指導。本共識适用于 > 18 歲、臨床上疑似或确診的 HFpEF 患者,不适用于其他類型的心力衰竭患者。
10、《中國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3)》
與 2017 指南比較,本指南更新要點如下:更新了 HCM 的定義,「拟表型」疾病不再包括在 HCM 之中, 減少臨床混淆;完善了 HCM 的臨床分型,有利于指導 臨床對 HCM 的認知和診療;增加了對 HCM 病程特點的論述,有利于對疾病危險分層和預後評估的了解;
在診斷方法部分,結合近年的進展,更詳盡、全面、深入地介紹了超聲心動圖、心髒磁共振成像(CMR)、 放射性核素顯像、病理檢查等方法,有助于 HCM 的精準診斷和精準幹預;作為 HCM 的重要診斷方法,基因診斷部分,針對 HCM 定義的更新,簡化了緻病基因清單,便于掌握;加入了本領域新的循證證據,并給出了具體推薦;同時列出了基因診斷流程,便于臨床醫師執行;增加了 HCM 診治流程的總體架構,便于臨床醫師實施;将心髒性猝死(SCD)危險分層與防治單列為一節,以友善臨床應用和評估;
治療方面,結合近年來藥物、介入、外科手術治療的新理念、新方法進展,做了相關介紹和推薦;随着對 HCM 治療和康複理念認識水準的提高,将生活方式管理和随訪單列一章,有助于臨床醫師和患者把握;根據對 HCM 患者個體化管理的要求,新設多學科合作章節,有利于對 HCM 患者更加精準的分級診療和防控等政策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