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思,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強人。
平日裡,王思思那精明能幹的模樣,和她辦公室裡的法律書籍相得益彰。然而在有關兩性關系的問題上,王思思卻驚人地顯露出了遲鈍與笨拙。
她掙紮在一段段無法維系的親密關系中,始終無法建立起長久的伴侶關系。
這天,王思思約了一個男性朋友外出用餐。兩人言談投機,王思思難得放松了戒備,準備接受對方的親昵舉動。誰知那人剛要伸手去幫她理了理頭發,王思思就“撲哧”一下跳開老遠,像見了鬼似的。
她背上冒了一層冷汗,臉上寫滿驚恐。晚餐在詭異的氣氛中草草收場。
這已經不是王思思頭一遭在親密接觸時表現出古怪的抵觸情緒。她自己也很困惑,明明是喜歡的人,為何一有身體接觸就條件反射般地退縮逃避呢?這就像是她體内深埋着某種東西,在拼命抗拒她與心儀對象之間的距離被拉近。
終于,在一次參加嗅香療法的過程中,王思思崩潰大哭,呼吸急促,臉上火辣辣地痛。
那些負面身體記憶,就像埋伏在王思思身體每個角落的定時炸彈,随時可能爆發,給她的身心帶來嚴重傷害。
比如這次王思思在嗅香療法中大哭、呼吸急促等生理反應,正是童年創傷記憶突然被觸發導緻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受過言語攻擊和肢體暴力的兒時創傷,常常在人的大腦杏仁核區域烙下深刻印記,并儲存在身體記憶中,成為一生難以根除的陰影。
而長期壓抑這些消極記憶,讓王思思及時面臨兩難抉擇:要麼忍受着這些記憶在身體和心靈深處不斷蔓延,惡化自己的健康;要麼選擇暴露自己最脆弱和軟肋的那一面,來換取關系親密與維系。
兩種道路對王思思來說都意味着巨大的痛苦。
根據調查,童年期遭受虐待的成年人,約有65%會出現情緒問題,55%存在焦慮,這樣的比例遠高于普通人。
可以說,那些看似已經遠去的創傷記憶,仍然在消耗着他們生命的活力。王思思不斷退縮的社交,正是生命活力被消耗殆盡的注腳。
我們必須教她如何去釋放。
所幸,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套簡單易行的“三步法”,幫助像王思思這樣被負面情緒困擾的人,從身體和心理上釋放對抗這些“定時炸彈”。
第一步,接受情緒的存在。當王思思再次陷入那種被原生家庭虐待的情境時,她要做的是,像旁觀者一樣,允許情緒在體内流動,不表評價,并觀察這股沉重、壓抑的力量是如何反映在自己的身體機能和生理表現上。
第二步,是抓住情緒消退的時機,探索它的起因。王思思可以追問自己,如果多被父母重視一點,是否就不會承受這樣的壓力;她也可以反思哪些環節可以主動明确拒絕家庭的不當要求。
第三步,則是拉回注意力,将心神凝聚在當下對身體的感受、呼吸和心跳的流轉上。這有助于身心相連,回歸一個輕松自然的狀态。
如果王思思可以珍惜 “當下的每一次呼吸”,她将漸漸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這套自我療愈法寶,就是抵禦那些“定時炸彈”的終極解藥。
運用這套三步法,堅持每日體恤身體,是王思思走出情感困境的關鍵。
加州大學的研究表明,定期進行正念減壓,可以顯著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延緩身體機能的衰退。而來自馬薩諸塞大學的臨床試驗也發現,堅持正念與身體掃描,更有利于心理創傷愈合,獲得情感釋放。
可以設想,如果王思思開始重視與身體的和解之旅,接納身體,傾聽身體,那麼她就能逐漸從過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先是一次次地停下來,觀察感受;然後探索這些感受背後的成因;最後集中注意力,活在當下。在這個過程中,她終将重新找回被遺忘的本我,擁抱真正的自我。
到那時,面對親密關系,王思思也不再是條件反射般的退縮。因為她的身體已經“記住”了被尊重、被了解、被溫柔以待的感覺。
它将成為她面對世界的一面鏡子,折射出的,是被治愈的心靈。
如果堅持按這路線圖前行,王思思終會邁向光明,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