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大猜想:龍行中國,中國能行

作者:潇灑濟南

2024大猜想:龍行中國,中國能行

吾球商業評論

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

2024大猜想:龍行中國,中國能行

【看到的一幅創意畫,美,盡管2024年還有一個月,依舊屬于兔年……|來自網絡】

吾球商業地理:

走過了2023年,也終将不久迎來龍年。龍行龘龘,欣欣家國。期待寒冰消融,政策的陽光普照每個角落。在這個龍行龍年的時刻,我們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這個國家,相信龍行背後一定有天空。祝福吾球商業地理的每一位讀者和師友:新年敷瑞雪,心花腕底生!

采寫/朱亞棟;主編/王千馬

圖檔/綜合;編制/大腰精+牛兒響叮當+喲嚯

彈指間春秋更序,2023年很快就被2024年所終結。而緊接着,兔年獻瑞之後,也将為龍年所接棒。龍遇龍年,希望是龍行龘龘,欣欣家國。

2024大猜想:龍行中國,中國能行

不過,若想實作這一圖景,一是需有爬坡過坎的底氣和信心,那就是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越是困難越是向前;二是要通龍脈,實作中國幾條主線的高品質發展。龍脈通,國運興。而龍脈,則是這個國家的山川大河。某種意義上,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氣數”是靠地理環境來承載。正如“吾球商業地理”于2023年所打造的《城市戰争》所稱,地理塑造了中國的雛形,同樣,它也進一步推動中國之是以成為中國!

無疑,推動中國成為中國的,主要有北、中、南三條龍脈。正如一說,“北龍是艮龍之脈,沿昆侖山而出,經黃河而上,走新疆、内蒙、青海、甘肅、山西、河北、遼甯、吉林、黑龍江等省,最終抵達北韓的白頭山,當然,也是我們的長白山。北京城、天津城,是這條龍脈上最重要的城市!”

“中龍是震龍之脈,自巴顔喀拉山而出,貫穿黃河和長江,穿越四川、陝西、河南、湖北、安徽、山東,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是西安和洛陽了。從祖龍定都鹹陽開始,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十朝都會!均見證不知道多少王朝的興衰成敗!”

“最後一個是南龍,為巽龍之脈,源自唐古拉山,沿長江東去,曆千山萬水,到上海結穴,是為長三角。南龍還有一條水脈,自珠江而入南海,是為珠三角。”

這三條龍脈,象征了華夏的氣運。其為主,又生出了無數支脈,猶如人體血管和經脈一樣,遍布中華大地。

在過去,伊、洛水竭而夏亡,黃河水涸而商亡,泾、河、洛三川地震、岐山崩塌而周亡!曆史上,黃河的每一次決口改道都決定了一個封建王朝的興衰!這不是玄學,更不是迷信,而是站在一個更為宏大的角度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關系的深刻總結!

2024大猜想:龍行中國,中國能行

是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已經形成的24個萬億GDP城市,以及以這些萬億城市為基礎形成了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遊,山東半島,成渝,粵閩浙沿海,呼包鄂榆,中原,遼中南,關中平原,山西西部,天山北部,北部灣,甯夏沿黃,滇中,蘭州—西甯,黔中和哈長為基礎的19個城市發展群,基本上都是順應這三條龍脈而發展并建設。

而根據2023年國家部分城市投資力度來看,也同樣是圍繞着這三條龍脈來布局,并進行串聯。中龍所在的西安1100個重點項目、投資2.9萬億,成都900個重點項目、投資2.44萬億,武漢1154個重點項目、投資4.5萬億,長沙554個重點項目、投資1.1484萬億;北龍所在的天津885個重點項目、投資1.9萬億;南龍所在的廣州1722個重點項目、投資6.6萬億……這背後還不算國家今年在不斷力推的京津冀一體化,成渝經濟圈,海南自貿區,東北振興和新疆自貿區。

得承認的是,這個以“龍”自居的國度,并不推崇神龍見首不見尾,而是在通過推進區域經濟治理的同時,也通過南北呼應、東西共振,來不斷推進國内區域經濟發展治理的平衡。

但顯然,南龍、中龍今天要稍強于北龍。在2023年年底,曾有中國城市宜居指數分析百強榜單在北京正式釋出。盡管北京和上海分别排第一和第三,但是整個北方區域,前十隻有北京進入榜單,除了北京排名最好的就是山東的的威海了,排第22位!但是,山東卻是北方上榜城市最多的省,有14個城市上榜。

此前,“吾球商業地理”應山東省委網信辦之約調研山東,曾作文章将山東比如成“神龜”,也就是龍九子之一赑屃。神龜如想進退自如,一方面需要利用沿海優勢,打造好對外港口,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利用内陸資源,比如說黃河,以及京杭大運河。在作者看來,山東今天能有14個城市上榜宜居百強,肯定跟它在這兩方面做得相對成功有關。

不過,在山東之外,主要就是南方的天下了,像江蘇,盡管被外界戲稱為“十三太保”,但這些太保沒有一個拉下。這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南京,盡管江蘇是國内知名經濟大省,但南京在這些年來并未形成過高比重的GDP份額。此情況可能初看令人困惑,但實際上恰恰展現了江蘇均衡穩健發展政策,它無疑促進了其他次級城市共同發展壯大。

接下來是中國目前的經濟省域“一哥”——廣東,有10家城市上榜,但是最讓人意外的則是珠海,居然排名第2;然後是老牌經濟強省浙江,有7座城市上榜,領銜的是新一線城市“大哥”——杭州。

好在河北在山東之後,又及時地維持住了北龍的臉面,也有6座城市上榜,排名最好的是靠近首都的廊坊市。

也有意外,那就是湖南的省會長沙,居然排第19位,但已經是中部六省第1,而武漢僅排名全國第85名——某種意義上,在挖掘機等裝置制造上,是長沙而不是擁有藍翔技校的濟南強,讓它在大基建浪潮還沒停息的今天,依舊保持着熱度。相反,由于新能源汽車的狂飙突進,沖擊了一度曾是“車都”的武漢。武漢需要在龍年重新出發。

意外還有,那就是安徽僅有2個城市入選,蕪湖超過合肥排名全國第53名,合肥僅排名第81名。在吾球商業地理看來,這也是給合肥提了一個醒,那就是它打造霸都也好,科創之都也好,都要讓發展的紅利切實地普及到每個市民身上。不能上層建設熱熱鬧鬧,底層群眾卻沒有撈到任何好處,相反,被高昂的房價拖得氣喘籲籲。

也有喜人的意外,那就是發力工業、大打中原都市群這一招牌的河南省,有4個城市入選,省會鄭州排名全國第49名,省内第1。除此之外,洛陽第72名、許昌第82名、南陽第86名;存在感一度不強的江西,則有3個城市進入宜居指數百強,南昌排名第40名、九江第63名、贛州第91名。這說明江西并不是沒有條件,而是需要事在人為。我曾跟很多朋友說,江西是未來的一塊“投資窪地”,一方面,高鐵網絡和珠三角的聯系緊密,在幫助廣東虹吸江西人口的同時,也讓廣東的産業外溢到江西——像我一位師兄當任高管的技研新陽,總部在東莞,但主要基地放到了贛州信豐。另一方面,随着京廣大水道這樣世紀大工程的重建,位于這一水道沿線的江西,又将北龍中龍南龍三氣彙于一身。

此外,在百強名單之中,西藏拉薩市排名最好,為43位;而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和銀川這些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也全部上榜!這說明,随着西部大開發,西北也在緊鑼密鼓地趕上,最起碼,強省會戰略,讓西北也擁有了一些拿得出手的好牌。

這也讓這個國家在國際競争形勢加劇的2023年,還拿出了相對亮眼的成績單。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國内生産總值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6374億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産業增加值353659億元,同比增長4.4%;第三産業增加值502993億元,同比增長6.0%。按2022年末全國常住人口資料來算,人均GDP為6.47 萬元/人。

從各地區三大産業增加值來看,四川、山東、河南這3個地區第一産業增加值均在4000億元以上,海南第一産業占比最高,達到20.8%。13個地區第二産業增加值超過萬億元,其中江蘇、廣東是第二産業增加值最高地區,12個地區第二産業占比均在40%以上,内蒙古第二産業占比最高,達到49.6%,19個地區第三産業增加值超過萬億元,其中廣東超過5萬億元,8個地區第三産業占比高于全國均值,北京、上海第三産業占比分别為85.5%、75.7%,遠超其他地區。

某種意義上,龍年中國,更期待北方、中龍以及南龍三龍齊舞,這樣才能形成全國性的共振、共進,以及共榮。

隻是,落實到每個城市,它們也許需要尋找符合自己前進的方式。比如說,GDP第六的地級市蘇州,需要繼續以新能源汽車和數字經濟為經濟發展添磚加瓦;而同為江蘇地級市的南通,通過擁有的強大制造業基礎,特别是在紡織服裝、石化化工、機械電子等行業的明顯優勢,來讓自己毫不遜色;另一地級市常州,則以智能制造為引領,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柱,努力在向智能制造名城轉型……

還有,煙台,以海洋經濟為主導,以高新技術産業為支撐,正在向海洋強市邁進;唐山,以鋼鐵産業為基礎,以新材料、新能源為方向,正在向綠色低碳城市轉變;大連,以國際貿易為主線,以現代服務業為依托,正在向國際化都市發展——也許,這三座城市,有望在2024年沖進萬億陣營。

而作為省會城市的濟南則以科創轉化和金融,文旅,資訊服務為産業導向,将經濟發展擦得亮色十足;還有近些年來迅速的中部經濟重鎮合肥,在産業投資的理念下,穩紮穩打,唱響安徽崛起之歌……

經曆過三年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社會正常化的2023年真正檢驗了城市的底色。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對于城市來說,重要的不是你順境時的輝煌,而是逆境中的擔當!如今的城市發展和興衰決定的不僅僅是城市的命運,還有城市治理體系下各個階層群體的命運——是享受社會經濟發展的紅利,還是讓城市和城市群體變成現代文明的“數字棄兒”,打造好城市的明天至關重要!

是以,期待我們都能順勢而為,而我們的城市和生活,都将龍行天下。

2024贈言

2024大猜想:龍行中國,中國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