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時候君主的縱容與容忍,可能隐藏着更為深刻的曆史秘辛。本故事的主角是明察秋毫的漢章帝,他竟然在統治時期縱容了窦氏,而這個謎團的答案卻要在他臨終前的三年揭曉。這個前言将引領讀者深入了解章帝縱容窦氏的背後原因,揭示這一決策可能涉及的權謀與曆史情感。

一場權謀紛争的幕後之戰即将揭開序幕,而這個故事将為我們呈現一個在曆史長河中智謀較量的激烈場面。随着故事的推進,我們将共同揭開這段曆史之謎,思考君主的決策如何影響朝政與曆史程序。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引狼入室,後果如何

公元75年,18歲的劉炟即位,是為漢章帝。實則,他本就是一個權力欲極強的君主。登基之初,章帝便有意調用外戚力量來制衡朝堂,首要之事就是封賞幾位馬氏伯父為列侯,借他們在朝堂上的支援壯大皇權。

然而這一設想落空了。章帝的養母、前朝的馬皇後嚴令拒絕,她明确表态外戚不得幹政。在她看來,王氏專權之禍尚曆曆在目,她斷然不會讓馬氏重蹈覆轍。章帝無奈,隻得作罷這一計劃。他與馬太後僅有的這點分歧,也足以說明章帝骨子裡的野心與政治手腕。這恐怕也成為日後他容忍窦氏的一大原因。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人算不如天算,沒過幾年,一位與章帝世系相近的女子被立為新皇後——她就是窦氏的千金窦宣的女兒。按照禮法,這原本是不被允許的。然而在權力的羁絆下,章帝還是選擇破例,将她接入宮中。

窦氏原本已是望族,這一婚事使他們崛起于朝堂,專權風生。新皇後為擴大勢力,多次向章帝進讒言,所過之處無人能敵。章帝此時終于看到,窦氏就是自己一直想尋找的那根臂膀。他們會無條件支援皇權,讓章帝得以鞏固地位。

然而引狼入室,後果如何?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窦氏濫用皇權,作威作福

皇後立足後,窦氏的首要之務是鏟除異己。在她的策劃下,太子劉慶被廢,其母宋氏被趕出宮去。這無疑是對馬太後的一次報複。因為正是在馬太後的支援下,宋氏才得以受寵并生下太子的。

除此之外,還有舞陰公主在這一時期被貶黜。她也成為窦皇後的眼中釘。因為這個公主的母親正是馬太後的同母姐妹,本就是馬家的心腹。能打倒她無異于給馬氏以重擊。

短短幾年之間,窦皇後手段果決,狠厲無匹,竟将章帝身邊的強敵一一斬落。而這一切,章帝都适時旁觀,并未過問。他似乎對此心知肚明,甚至預設窦皇後這樣擴張自己的權勢。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可想而知,自此之後,窦氏在朝中更加無法無天。窦憲這個外甥,更是橫行霸道。有次,他看上了沁水公主的一座莊園,竟強占為己有。事後章帝得知真相大怒,痛罵窦憲是“指鹿為馬”,還揚言他連公主都敢欺,不知還有誰不敢欺!

然而最終章帝也沒有真正追究下來。在窦皇後的軟磨硬泡下,窦氏全家竟都逃脫了懲處。可以說,此時的窦氏已然成為東漢朝中一股不可輕視的強大勢力。而章帝對此不聞不問,似乎已經預設了這一事實。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執政亂法,民不聊生

在窦氏勢力滔天的時期,朝綱敗壞,政令混亂。章帝本人沉迷于遊宴,政務顧不上;而窦氏則肆意搜刮民财,供養自己鋪張的生活。

比如,馬氏一族曾建造許多規模宏大的宅邸,甚至比皇宮還要氣派。章帝得知後大怒,下令将其夷為平地。因為這無疑是對皇權的公然挑戰。馬氏自此衰敗,家破人亡。可見皇權既定後的報複有多毒辣。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再如公主的莊園也被窦憲強占......諸如此類的事層出不窮。為此,百姓們深受其苦,掠奪成風。而身為國家元首的章帝,也絲毫沒有收拾這些亂象的意思。他似乎對此已麻木,由着窦氏為非作歹。

當然,這其中也有章帝被迫的因素。要知道,此時窦氏勢力巨大,章帝若要對他們發難,恐怕難以獲得其他大臣的支援。是以為了自保,他也隻能預設窦氏的所作所為。可想而知,百姓們如何能在此環境下安居樂業?而且民怨沸騰之時,外患也已迫在眉睫......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危難之際,群臣不聽調遣

南北兩部匈奴于章帝在位時陸續向漢朝臣服。然而兩者之間仍然傾軋不斷。南匈奴曾多次洗劫北匈奴的馬匹,引起北匈奴的強烈不滿。他們上書朝廷,請求章帝出面裁決,要求南匈奴歸還失馬。

這本是司空司馬應當處理的政務性事宜。然而,權傾朝野的窦氏兩位重要成員——太尉鄭弘和司空第五倫卻在這時突然抛出一個無理要求:如果章帝裁決歸還失馬,他們兩個官就必辭!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什麼樣的臣子,竟敢以辭官相脅?簡直是對皇權的公然挑戰。章帝自是惱羞成怒,然而終究也無可奈何。因為他明白,若真與這兩人翻臉,恐怕整個窦氏都會立場鮮明。到時不僅失去他們這條臂膀,自己還将陷入被動。

是以,章帝還是選擇讓步。但這無疑也使他在群臣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已預示着東漢王朝的衰落。縱橫捭阖的朝局,讓步退讓的君權......在這一刻,窦氏對于章帝權力的重要性終于被證明。他需要這樣一個勢力為自己撐腰,這已成為鞏固皇權的必要選擇。

明察秋毫的漢章帝為什麼如此縱容窦氏,答案在他死前三年揭曉

結語

通過上面的史實,我們不難看出,章帝之是以容忍窦氏的胡作非為,其實是在權衡之下的無奈之舉。他需要這樣一個似乎忠心的外戚勢力,才能在複雜的朝局中立足。

然而這種姑息養奸的做法,最終适得其反,讓朝局越發混亂。章帝死後,因為缺乏真正忠心的助力,漢朝皇權迅速衰落,司馬氏代漢稱帝指日可待。

可以說,當年引狼入室的舉動終究之舉。它為日後漢室的覆滅埋下了隐患。這也讓我們不得不審思,在這複雜的曆史程序中,君主的每一個決策都關乎天下蒼生的命運。

付出多大代價,才能換一個臂膀?容忍他們踐踏百姓和皇權,真的值得嗎?這值得每一位君王深思。章帝晚年卧病在床,想必也在檢討自己曾經的決斷吧。然則天不饒人,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