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宇輝:你的焦慮裡,藏着孩子的未來,與貧富無關

董宇輝:你的焦慮裡,藏着孩子的未來,與貧富無關

對于孩子的未來,幾乎每位家長都是焦慮的,這一點與貧富無關。

家境拮據的家庭,希望把孩子培養好,将來能有更好的生活;而家境殷實的家庭,家長更擔心現在就是孩子這輩子最好的生活了,萬一将來能力不行,一生都會走下坡路。

是以,很多父母越來越焦慮,每天跟孩子的作業較勁,唠叨訓斥孩子,其實初心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這難道錯了嗎?

董宇輝說:“痛苦是對的,焦慮也是對的。”但很多家長應對的方法卻是錯的,是以才造成了孩子的各種問題。

焦慮,是一塊試金石。家長如何面對焦慮,關系着孩子的未來。

董宇輝:你的焦慮裡,藏着孩子的未來,與貧富無關

家長焦慮的本質:守不住成長的節奏

有沒有發現:你關于孩子大部分的焦慮,都源于比較。

比較就會有落差,有落差了心理就會不平衡,越跟别人家孩子比,家長就越焦慮。

朋友小黎就是個特别容易焦慮的媽媽。

孩子考試成績稍有波動,她就慌了,趕緊給孩子報輔導班。

看着朋友家的孩子,有的擅長舞蹈,有的書法比賽拿獎了,她也給孩子報了一堆興趣班。

可到頭來,孩子不但成績沒上去,而且還有點厭學了。

究其根本,小黎就是在一次次比較中,打亂了孩子本身的成長節奏。

董宇輝:你的焦慮裡,藏着孩子的未來,與貧富無關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你羨慕别人家孩子成績好,别人還羨慕你家孩子貼心呢……

董宇輝說:“不要擔心你們家的蘋果,熟得比别人家的晚,那說明你們家的蘋果,比别人家的蘋果更甜。”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内在特定的節奏。

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心理醫生吉諾特強調: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節奏,不要過度控制或強制孩子。

愛迪生小時候被班主任認定為是不可教育的兒童;姜子牙年老時才得到周文王的賞識;齊白石也是老年才開始嶄露頭角。

每一朵花的花期都不同,與其焦慮,不如守住孩子自己的節奏,靜待花開。

董宇輝:你的焦慮裡,藏着孩子的未來,與貧富無關

想擺脫焦慮:逼孩子不如逼自己

董宇輝剛上大學時,英語口語很不好,每次回答完問題,都會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

那段時間他很焦慮,為此他推掉了社團活動,日以繼夜在宿舍裡練習發音,擴大詞彙量。雖然做這些很無聊,但他依舊努力堅持着。

一年多以後,他進步明顯,第一次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想,隻能更焦慮,做,才有答案!

擺脫焦慮最好的方法,不是逼着孩子來為我們緩解焦慮,而是逼着自己去努力,改變現狀。

董宇輝:你的焦慮裡,藏着孩子的未來,與貧富無關

北宋有一位中年大叔,前半生碌碌無為,啃老度日,婚後還要靠老婆養。但是當他發現自己連兩個兒子的功課都輔導不了時,他焦慮了。為了不丢人,也為了進一步培養兒子,他開始刻苦讀書。

最終他不但自雞成功,還帶領着兩個兒子,共同入選“唐宋八大家”。

沒錯,這位大叔就是蘇洵,而他的兩個兒子是蘇轼、蘇轍。

想擺脫焦慮,隻有化焦慮為動力,擔心什麼就去做什麼!

擔心孩子的未來,就要去學習兒童心理,學好家庭教育方法,嚴于律己,為孩子做好榜樣。

當你每天業餘時間都在認真閱讀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捧起書籍!

董宇輝:你的焦慮裡,藏着孩子的未來,與貧富無關

利用焦慮:真正走進孩子的内心

焦慮幾乎伴随着每個人,孩子們也是焦慮的,每次卷子發下來的時候,其實每個孩子内心都是焦慮的。

那些滿不在乎的孩子,都是苦于沒有辦法改變現在,才隻能假裝潇灑。

當父母與孩子有同樣情緒時,就是走進孩子内心的大好機會。

董宇輝說:“孩子,你必須人生有一段經曆是自己走過去的,你充滿了痛苦,充滿了孤獨,但那個東西叫作成長。”

告訴孩子,焦慮恰恰是因為他對人生、對自己有要求。

焦慮時要做的,不是無盡的内耗,而是趕緊行動起來。

董宇輝:你的焦慮裡,藏着孩子的未來,與貧富無關

董宇輝說:“厲害的人,從不做過多的準備,先起跑再調整呼吸,先起飛再調整姿勢。”

是以,當焦慮時,不要考慮那麼多,先行動起來吧。

跟孩子一起計劃一下,未來3天的行動計劃,家長如何提升自己,孩子如何管理時間,定好計劃就努力去做,先跑起來,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董宇輝:你的焦慮裡,藏着孩子的未來,與貧富無關

寫在最後

未來永遠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用行動,帶領孩子創造未來。

為人父母,告訴自己:你的焦慮沒有錯,隻是要調整一下面對焦慮的姿态。

面對孩子,告訴他:與焦慮賽跑,跑赢了你就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我是@蓁蓁心理撫養,歡迎關注,了解更多家庭教育幹貨。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侵立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