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若收降此人,相當于多3個龐統,5個關羽,曹操必定難以得志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在三國演義的紛繁戰局中,曆史的關鍵時刻往往取決于一個人的抉擇。有一個曾經默默無聞、卻可能左右乾坤的人物,他的歸附與否,宛如三國棋局上的一着巨大的棋子。這個人就是那位被劉備若能納入麾下,堪比三個龐統、五個關羽的存在。

想象一下,如果劉備成功收降這位人才,那麼對曹操而言,就意味着要面對三倍于龐統的智謀和五倍于關羽的武勇,這無疑是一場動蕩時局的巨大改變。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曆史假設中,我們将一窺這位謎之人物的身世、才華,以及他可能對三國曆史産生的巨大影響。讓我們跟随這個人物的腳步,探訪一個可能颠覆整個三國格局的未來。

劉備若收降此人,相當于多3個龐統,5個關羽,曹操必定難以得志

猛将張任不知何許人也?

當年在中原的佯敗之計、華容道上的坑底之火、當陽長坂的束獸之陣,張任的計謀搭配皆是天下奇謀,乃至于諸葛亮、周瑜等謀臣這般謀士亦望塵莫及,武力方面亦不差,高順都被一槍撂倒,張飛差點命纏紅巾,可見張任武力高強。以其計謀才能,定比得上龐統法正,以武力标準,比起關羽黃忠當不在下。要知張任,便如知天下可否;爾等可知張任何許人也?

實不相瞞,張任便是劉璋手下大将,後卻不幸的凄然早逝,不由人不歎息連連。

益州之敗讓劉備難以招架 張任到底何許人也?這一切還得從攻打益州說起。

劉備若收降此人,相當于多3個龐統,5個關羽,曹操必定難以得志

當年劉備取蜀之戰,發兵打到平牢關,本以為憑着謀士龐統、猛将黃忠、魏延這般鋒刃,加上劉備親自出馬,隻需旦夕之間便可平定,誰知益州上突然殺出一張任,竟将劉備打倒挫敗?

劉備一路走來,始終帶着謀士龐統、武将關羽等文武雙全的将領,前有關羽張飛張翼、蔣琬糜竺等猛将壓陣,其後又跟随了馬超趙雲等勇武将領。一路攻城掠地,大起大落,也從未遭遇到過挫敗和退守。誰知這一次攻打劉璋,竟然遇到一張任,将功成名就的劉備難以招架,士氣受挫,不由得感歎命運無常。

劉備若收降此人,相當于多3個龐統,5個關羽,曹操必定難以得志

龐統被殺,劉備大驚失色

當第一天張任施展出八陣圖之中天冠陣圖,将劉備大軍重重包圍之時,劉備還不以為意,畢竟有龐統坐鎮,龐統何嘗不是當世第一謀士?可是第二天龐統中計陣亡,劉備此時不禁大驚失色——第二天張任施展出的是華容道上的坑底之火,先逼退龐統,再突然出現将其射殺。龐統這個當世第一謀士,就這樣不明不白的陣亡了,劉備軍一下子群龍無首。

失去龐統,劉備内心萬分焦急,一面安撫士氣,一面親率大軍和張任開戰。隻見張任先是佯敗誘敵,劉備中計大追,不料後面就是張任設下的埋伏。劉備這才明白,原來頭一天張任使用的八陣圖中的天冠陣,就是為今日的中原佯敗之計做準備。沒想到張任心機如此之深,劉備自知不是其對手,隻能暫時後撤,派人去請援軍。

劉備若收降此人,相當于多3個龐統,5個關羽,曹操必定難以得志

張飛險些送人頭顱

援兵很快趕到,張飛、趙雲帶兵前來增援。可才戰了沒幾日,劉備的心又提了起來——張飛差點在張任的計謀之下送了小命!原來第三天張任使用的,正是當陽長坂上的束獸之陣,先是誘使張飛貪圖擊殺敵軍,再突然從側翼殺出重兵,張飛險些被圍殲。幸好趙雲及時救援,張飛才死裡逃生。如此看來,似乎張飛也不是張任的對手!

劉備心中擔憂,張任的謀略和武力似乎都超出常人,就連文臣武将都不是其對手。此時此刻,劉備隻想立刻見到諸葛亮,也隻有諸葛亮,才可與張任抗衡!

劉備若收降此人,相當于多3個龐統,5個關羽,曹操必定難以得志

諸葛一展妙計擒張任

終于,諸葛亮來了。諸葛亮帶着關羽,加入戰局。而後在諸葛亮的安排之下,劉備依次召來馬超、張翼、糜竺、魏延等猛将來此助戰。戰場上突然多出這麼多猛将,張任也不禁心生忌憚——他料想,諸葛亮必定有所安排。

果然,第四天,諸葛亮終于使用了長久以來在心中醞釀的計謀,以自己為餌,誘使張任前來進攻。張任中計,想要去抓諸葛亮,卻被埋伏在各個方位的劉備大軍抓獲。原來諸葛亮早有準備,就是這出華容道上“坑底之火”的反轉手!

張任雖然被擒,但是其語态之傲慢,其氣勢之威武,也令衆人肅然心折。劉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張任非凡人,想必身懷絕技。不然不可能強橫到這種地步!

劉備若收降此人,相當于多3個龐統,5個關羽,曹操必定難以得志

諸葛命張任就地處決

“忠臣怎肯事二主?”即便到了生命終結之際,張任還是一口一個“忠臣”,語氣之傲慢上看誰人。劉備本想收降利用張任,奈何張任态度強硬,堅決不肯,劉備也不好勉強。

最終諸葛亮判斷,張任這種人才,若不除之,隻怕日後成大患。遂下令就地處決。張任不惜辱罵諸葛亮,聲勢激烈地詛咒着。諸葛亮面無表情,依然堅決下令處決。劉備本欲再說什麼,也被諸葛亮一嚴肅的眼神制止。

當刀刃斬下之時,張任高喝一聲,功力于刀下迸發,竟将周圍數人震退。可最終還是難敵重圍,壯烈成仁。諸葛亮歎了口氣,命人治喪殡葬,全軍為張任三日吊喪。諸将無不肅然,紛紛感慨。

劉備若收降此人,相當于多3個龐統,5個關羽,曹操必定難以得志

劉備錯失良才,曹操幸存難逢大敵 其實,錯失了張任,劉備後面的事業可謂一瀉千裡,最終難免敗亡。因為沒有了張任這個猛将和奇謀,劉備集團始終欠缺猛将,最終難敵曹魏軍鋒。若有張任助陣,定可與趙雲馬超抗衡!

而曹操那邊,諸葛亮、周瑜等奇謀妙計的謀士一個個出現,若後方再有張任這個不世出的奇才,曹操隻怕要面臨當年與董卓相似的結局——敗于奇謀!

是以張任的離世,對曹操而言可謂是化險為夷,運氣不錯;而對劉備和蜀漢而言,則是失去千載難逢的良才,實在遺憾!

張任若不死,劉備天下可望!

劉備若收降此人,相當于多3個龐統,5個關羽,曹操必定難以得志

結語

張任的逝去,堪稱三國時期最大的遺憾。

要知張任之死,益州雖得,荊州卻失;要知張任之計,關羽必存,曹操必亡。

張任若在,荊州之守可固若金湯;張任若在,曹軍必破。無奈時運不濟,劉備輕敵此人。諸葛亮雖不失謀,亦過失良才。當真兩袖清風已無力,一人獨騎終難回。

遺憾歸遺憾,命運到頭總有定數。劉備苦心孤詣,終究難逃劫數;曹操氣數未盡,僥幸苟延殘喘。天地君臨寰宇,人事滄海桑田。

張任之死,不啻撼動乾坤;張任一生,三國英雄含冤莫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