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寫作背景

1896年,法國的亨利·伯克爾(Henri Berkle)發現了鈾的放射性。居裡夫人饒有興趣地閱讀了伯克勒的報告,并開始系統地探索除了鈾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具有類似放射性的化學元素,并發現了兩種比鈾放射性更高的新元素,即氡和氡。是以,居裡夫婦在巴黎健康實體與化學學院發現了一個破舊的棚子,該棚子被略微修剪,成為他們的"實驗室",在那裡他們開始進一步研究。文中記載,經過四年的努力,他們已經溶解、蒸發、分離、提純了無數次瀝青鈾渣,最後提取出略多于十分之一克的氯化氡。

作品介紹

這篇文章描述了居裡夫婦花了四年時間從小屋中提取氡氣的過程。作者像攝影師一樣,以深厚的感情展示了一個又一個鏡頭。我們仿佛置身于一間破碎的小屋裡,看到居裡夫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學發現的艱辛,也欣賞科學家在叙事中的毅力和樂觀,文章反複引用居裡夫人自己的話,補充了曆史細節,展現了傳教士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同時,文章的叙事節奏也發生了變化,使文字更加生動。

作者介紹

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居裡(Pierre Curie)和瑪麗·居裡(Marie Curie)最小的女兒,瑪麗·居裡(Marie Curie)是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伊琳娜·喬裡奧-居裡(Irina Jorio-Curie)的妹妹。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傳記作家。法國作家,寫了他母親的傳記,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介紹

居裡夫人(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華沙,素有"居裡夫人"之稱,波蘭著名科學家、實體學家、化學家。1903年,居裡和貝克爾因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1911年,他們因發現钍和氡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前兩個諾貝爾獎。

主推力的推廣

本文描述了居裡夫婦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研究提取氡氣的過程,展現了科學家的毅力、勤奮的研究、對科學的奉獻、科學探索的精神,帶着苦澀的喜悅贊美居裡夫婦,名利的崇高境界。

劃分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6):寫下居裡夫婦艱苦的工作條件和艱辛。

第二部分(7-19):寫居裡夫婦發現氡的過程是艱難而漫長的。

第三部分(20-26):寫居裡夫婦終于找到了"美麗的臉"——成功提取氡。

闆書設計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文本注釋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八年級國文上冊第九課《美麗的顔色》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