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鄉——黃田堡鎮零陵
黃天保,原名黃連袍,是一片山間荒原,十九年幹燥的地方,人們像黃蓮一樣饑腸辘辘、永不停息地生活。有人在這裡開了一家店後,是以名字"黃連報",而"偶"和"田"是和聲,就改成了黃天保。
黃田堡鎮位于零陵西北部,距零陵僅10多公裡,1995年該鎮與原黃天堡鎮合并為雙品牌鋪路鄉,鳥塘堡鄉合并為黃田堡鎮。它毗鄰石山鄉山麓、西蓮竹山鎮,南與梳鄉接壤,北與東安市時代鄉接壤,冷水海灘與蔡鎮接壤。地理位置十分優越,322國道和207國道在此交彙處,橫縣高速、羅展鐵路穿鎮、鄉村公路,均可通行。自古以來,黃田堡是一條重要的交通道路,從古城澤羅嶺走出大西門,穿過黃葉渡橋,穿過柳子街,經過節日小亭、長茅坪、毛裡堡、蓮池、黃田袍、雙店、東香橋、竹山,從桦樹店進入廣西黃沙江。
這裡産品豐富,人濟地嶺,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是著名的油茶之鄉、西瓜之鄉、臍橙之鄉。山璀起伏,山巒青翠,風景秀麗,村子裡星光熠熠,田野廣闊。人民在和平、社會穩定、和諧發展中生活和工作。從清朝末期到民國,現代,黃田堡鎮走出三大名子。
秦寶山,出生于黃田鎮包洞村,名志斌,字玉培,寶山,出生于陶廣義(1845年)家庭貧困,清鹹豐年代,師大開部攻打永州,14歲的秦寶山要求參軍對抗平衡軍,跟随永周光士, 周廣市鎮的将軍兵,轉戰湖北、甘肅、四川、貴州等地,因反複打仗,先後擔任過将軍、警衛、杜斯、遊擊隊、副将、将領等軍事職務,他一路奔走,從厭倦了晉升的小兵晉升為二等軍官。光緒兩年(1876年),被一個土匪買來理發師,利用秦寶山理發時,秦寶山的頭發悄悄地穿在木椅上理發,用剃刀割斷喉嚨就死了。32歲時,他後來被奉為"建衛将軍"。
唐守志(1907-1975),字皓泉,别名唐偉,零淩黃田袍,黃埔軍校,五畢業,1937年爆發抗日,作為國民黨第一野戰補充團團長,保衛陝西韶關,回撤守廬山,用日軍血浴兩天兩夜,向敵撲去。1941年,國民黨第38師團副師團長期赴印度與日軍作戰,而日本第96師團和第18師團在印度卡迪克山脈叢林中遭遇,激烈戰鬥了18個晝夜,擊敗了日軍。1948年任國民黨軍第206師師長,後晉升為第8軍司令官,1949年随蔣介石逃離台灣,任國民黨國防部政治戰争總司司長,被授予陸軍上将軍銜, 1975年在台灣去世。
秦光榮,零嶺黃田店人,1950年出生,1975年畢業于衡陽師範,1988年任湖南省零嶺土地委副書記、冷水灘市委書記,1990年任零陵黨委書記,1993年任長沙市委書記, 1999年任雲南省政法委書記,2011年任雲南省委書記,2014年調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内務委員會副書記。秦的童年和青春期像其他農村孩子一樣光榮,砍柴、養牛、洗澡、讀書,在黃天保度過了他快樂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黃田鋪砌的這一面神奇的土水滋養他,無論他身在何處,家鄉一直是他夢寐以求的憂慮。
黃田堡石棚位于澤嶺區黃田堡鎮中學,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機關。黃田鋪砌石棚,由四根巨大的石灰石樁組成,石棚内空高約1.2米,前口寬約1.4米,後口寬約2.1米,前後長3.4米,屋頂形狀如山,棚底系統天然平整巨石, 可容納三五人坐。棚底前後都有凹槽,前槽内嵌着一塊小石材,内壁表面光滑光滑,仿佛是經過人工加工的。石棚,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器時代早期人類遺骸的巨石文物,黃田鋪砌的石棚,是古代人類文化的重要結晶,四塊巨石是如何建造的,幾千年來,一直是一個莫名其妙的謎團。
永州考場,位于黃田堡鎮207國道,是永州九縣二區駕照考試中心,每考一天,汽車出行,熱鬧,極大地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的發展,為黃田堡的經濟騰飛注入了強勁的勢頭。
香園農場,位于黃田堡鎮著名山村,引進奧地利僑資回國,注冊資金2000萬元,是永州市龍頭農林企業,緻力于建設永州唯一的五星級鄉村休閑旅遊目的地,發展生态休閑旅遊,打造美麗幸福的鄉村,是香園農場的一家集裝飾、 采摘、釣魚、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大型養殖場,是為永州而建的。這也為永州人增添了新的鄉村休閑目的地。
黃天浦鎮,這裡是晚清"将軍建衛"秦寶山的故鄉,這裡是國民黨将軍唐守之的故鄉,這裡是前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的故鄉。黃田堡鎮,今天已不是過去,生态工業鄉鎮正在逐漸實作。發展黃田堡鎮經濟産業,挖掘黃田堡鎮文化遺産,造福黃田堡鎮人民,使黃田堡鎮成為永州建立農村建設示範鎮,相信黃田堡鎮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來源:紅網網民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有侵權行為,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湖南人正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