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作者:極簡科普2022

自助餐在21世紀初一度風靡全國,當年的“頂流網紅”,如今卻失去了食客的喜愛,成為了“十八線小明星”,這究竟是為何?最火爆時,國内自助餐的開店數量達到了三萬多家。根據統計得知,截至2022年,大陸在營的自助餐店為13802家。在短短時間内,就有兩萬多家關門大吉。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國内店鋪接連關閉的過程中,食客對自助餐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了。許多人在提起自助餐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金錢豹自助。

金錢豹國際事業集團在2003年10月,開辦國際複合式自助餐廳,帶起了國内自助餐的興起。是以上海金錢豹自助餐曾被視為行業内的“龍頭”,被許多人熟知,同時它也是行業内獲利最大的一家餐廳。可如今食客對金錢豹的态度,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十分嫌棄,甚至在提起它時,搖頭表示肚子不舒服。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看着網絡上的評論,再想起自己吃自助餐時,确實會遇到一部分食物不新鮮的情況,不難得知顧客的内心十分不滿。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身體健康是人們心之所願。自助餐廳不能把控食品的新鮮程度,無異于自毀招牌。

除此之外,作為服務行業,顧客需要的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還要享受店内的服務。自助餐的确需要客人親自動手拿取食物,可店家卻将“擺爛”進行到底。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金錢豹的服務态度差的同時,為減少食物的消耗,幹脆不将食物擺出來。這種餐廳真的是“自助”嗎?難道自助餐真的是被吃垮的?

吃過自助餐的都知道,吃多少拿多少。許多人為了吃回本,吃自助餐的前兩天,就會控制飲食,清理腸道。經常是餓着肚子進去,互相攙扶着走出來。食品成本與雇傭從業人員的費用,讓“無奸不商”的店家開始設立各種限制。

設定用餐時間,食客在進入餐廳的那刻,計時開始。餐廳之間的用餐時間長短不一,有的是兩個半小時,有的是三個小時。顧客在店内用餐時間超過規定後,會增加收取費用。客人不滿意,光顧次數自然會降低。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近兩年,國内疫情泛濫,百姓被隔離在家,無法前往線下門店光顧。是以自助餐廳的經營狀況較差,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許多自助餐廳隻能選擇關閉。尚在支撐的自助餐廳在疫情結束後,也開始耍起了心機。

百姓在吃自助餐時卻發現,食物的味道不對。标簽上明确标着牛肉、羊肉等肉類,經過檢測之後,發現竟然是用雞鴨肉添加各種香辛料腌制而成,大部分都是“科技與狠活”。深受欺騙的顧客,失去了對店家的信任,店家也是以名譽受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時代改變了。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老百姓剛剛擺脫貧困,大部分人都有存款。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也轉變成為“吃的飽、吃得好”。金錢豹自助餐推出宣傳:不限量的哈根達斯冰淇淩,新鮮的海鮮,各種蛋糕等等,都在刺激着人們前去消費。

昂貴的費用,滿足了部分百姓的虛榮心,在個人所得不到2000元的時代,去一次金錢豹自助餐廳吃飯,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甚至在結婚時,會将金錢豹當作宴請賓客的首選。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經濟的飛速發展,讓百姓的錢包逐漸鼓了起來,對食物的要求轉變為“吃得好、吃得精”,此時部分自助餐廳便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人們自行購買新鮮的食材制作,在確定食品衛生的同時,保證了自己的安全。可以去往專業做某種菜系的餐廳,味道更加正宗。結婚時,也會選擇可以舉辦結婚典禮的飯店。多種選擇,讓自助餐廳面臨着巨大的競争。

伴随着時代的進步,自助餐廳的套路也越來越多。在食客進入餐廳時,就掉進了特制的“陷阱”。首先是琳琅滿目的小蛋糕,熱量極高的它,隻要兩三個就可以讓一個成年人産生飽腹感。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在吃菜時,你會發現有許多的菜口味很重,又鹹又辣,而且很油膩。此時,需要喝水的客人前往飲料區會發現,大部分都是碳酸飲料。其中的氣體,足以讓客人吃不下其他食物。最終,都為實作一個目的:顧客根本無法吃回本。

商人的手段層出不窮,可卻忘記誠信經營的重要。盲目地借鑒國外的經營理念,卻沒有順應國内的經濟發展,改變自身的經營方式,最終導緻被時代的洪流淘汰。如今中國的自助餐廳已經日薄西山,而它在國外卻猶如正午陽光,發源地是形成這種巨大差異的另一個原因。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自助餐曾在中國十分流行,卻不是由中國發明的。它最早起源于歐洲,長期生活在海上的海盜,受教育程度較低,對用餐禮儀知之甚少。是以他們吃飯時,重視的不是優雅的舉止,是酣暢淋漓的進食。

每當用餐時,他們會提前告知備餐人員,将所有的食物和酒全部放在長形桌子上,他們會自行拿取喜歡的食物。當時的歐洲貴族,認為海盜的進食方式野蠻、粗鄙。可時間一長,他們注意到這種用餐方式的優點。人們可以随心所欲地選擇喜歡的食物,吃多少取多少,非常的便捷。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之後,自助餐在歐洲貴族中間發展起來,吸引了一些擁有商業頭腦的人注意。他們經過觀察,發現這種自助餐受歡迎程度非常高,減少了餐前服務,服務人員聘用成本降低。顧客自主取餐的方式,提升顧客嘗試的欲望。

商人們首先開設了早餐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他們發現這種經營模式,可以拓展到中餐和晚餐。當時的平民看見這種用餐形式,感到十分新奇,經常會過來試吃。

一段時間發展後,他們利用各種節日,制造銷售噱頭。例如情人節自助餐、婚紗自助餐等等。還創新了烹饪形式,最初是由廚師在後廚完成制作後,将食物送到餐桌上,以供食客挑選。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演變為廚師當場制作,客人會直覺的了解食材的新鮮程度,讓客人放心食用。之後,更是由顧客親自帶食材到餐廳中,由廚師進行加工。

民國時期,許多西餐廳開設到中國,中國人才知曉國外的自助餐。新中國成立之後,在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經濟開始複蘇。台灣人袁昶平看準時機,耗資幾千萬,在中國上海開辦一家8000平方米的金錢豹自助餐廳。從此開啟了一股“自助”浪潮。

作為“龍頭”的金錢豹自助餐廳,是衆多自助餐廳發展的一個縮影。2017年,金錢豹自助餐廳遭遇了最大危機,北京的幾家門店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之内,全部關閉,這也成為了自助餐走向下坡路的開始。

金錢豹的創始人是台灣人袁昶平,他利用在台灣開“幸星”酒店建立起的人脈、資金,建立了第一家金錢豹KTV。之後的他選擇進軍内地,利用資源,在上海開辦第一家自助餐廳。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此時,人們對這種自助式的吃飯形式感覺很有意思。當他們得知龍蝦、鮑魚、鵝肝等食物無限供應時,金錢豹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之後的發展,更像是開了“外挂”一般暢通無阻。

袁昶平曾經放出豪言,要金錢豹在全國開設50多家門店,成功上市。可他卻忘記食品安全與信譽的重要性。2013年,央視曝光金錢豹自助餐廳銷售“假魚翅”事件。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即使金錢豹迅速發出聲明,不再銷售任何魚翅之類的食物。可信譽受損,形象崩塌的金錢豹,收益一落千丈。袁昶平将苦心經營的金錢豹以15億的價格賣給了安佰深。

可安佰深不善經營,他采用單點模式,加大營運成本。緻使短短兩年内,金錢豹背負了上億虧損。随後宣布轉型失敗,選擇低價轉手香港上市集團。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嘉年華國際在接手後,本想作出轉型。可市場上類似的自助餐廳不在少數,金錢豹已經失去了競争力。無奈之下,陸續關閉多家分店。後續更是出現拖欠員工薪資、供應商上門讨債、分店所在的城市,顧客充值的金錢無法退回等問題。

金錢豹自助餐廳徹底失去食客的心,在2017年,北京的最後一家金錢豹自助餐廳關店。曾經“紅極一時”的金錢豹,就這樣慘淡退場。

“金錢豹”離開大衆視野後,其他的自助餐廳開始放出大招,做各種宣傳,可惜始終沒有出現下一個“頂流網紅”。2020年,國内出現大量關店現象。直至現在,依舊有許多自助餐廳因經營不善,即将倒閉。

曾經風靡一時的自助餐,如今紛紛關門,真是被人吃垮的嗎?

想在食品行業中,長久的走下去,有一個立足之本。最重要的就是誠信經營,順應時代發展。像最初的金錢豹自助餐廳,沒有“科技與狠活”、真誠對待每一位顧客、少些套路,自然會收獲客人的喜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