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作者:陌聞史談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前言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三國鼎立時期,有不少的名人轶事,但是也往往有一些人的名字比較少見,是以往往會讀錯。

在三國時期就有四個人的名字非常容易讀錯,不僅是因為一個字有多種讀音,還有一點就是字型的樣式和其他字也非常的相似,是以才往往讓人讀錯。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畢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于普通人來說,那些古籍中的生僻字以及多音字讀錯更是成為一種家常便飯。

但是古人和現代人在讀音以及文字的使用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畢竟到現在有許多生僻字因為晦澀難懂,已經很少使用,那麼在三國中,容易讀錯的這四個人的名字又分别是誰呢?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一、蜀國後主—劉禅

其中一位就是三國時期鼎鼎大名的劉禅,作為三國時期的蜀國後主,曾被人稱“扶不起的阿鬥”,他的名字又該讀作什麼?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樣的傳奇故事?

這位三國時期蜀國後主正是劉備的兒子,劉備的雄心壯志,文韬武略卻沒有半分出現在他兒子的身上。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不僅沒有聰明才智,還略顯昏庸無能,就算蜀國有着最令其他兩個國家忌憚的謀士—諸葛亮,還是于事無補,對于諸葛亮的忠言絲毫不聽勸,最終導緻蜀國滅亡。

而劉禅也成為了階下囚,這個時候司馬昭曾問及劉禅:“你還想不想你的蜀國了?”沒想到劉禅竟然說出了這樣一句大逆不道的話:“此間樂,不思蜀”。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意思就是在這裡非常開心、高興,不想蜀國,後又有了“樂不思蜀”的成語。那麼劉禅這個讀音又讀作什麼?是“chan”還是“shan”?

劉禅的“禅”,在這裡其實讀作“shan”,雖然這個字多讀作“chan”,但是“chan”這個讀音多與佛教事物有關,比如禅杖、禅師、坐禅等。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還有大陸古代帝王讓位于他人,又叫做禅讓,比如最早期的時候就是禅讓制,将王位交到最有能力的人手中,比如堯、舜、禹禅讓,堯将王位禅讓給禹,禹将王位禅讓給堯。

而劉禅當時出生于東漢末年,當時的佛教剛剛傳入中國,然而在當時隻有底層的群衆有少數的信徒,上層的大人物中對于這些并不信奉。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就比如劉備、諸葛亮等人,是以他們給兒子取名斷然不可能用佛教中的讀音,是以劉禅的“禅”隻讀作“shan”。

而且在劉禅出生前,劉備曾認過一個樣子,取名為“劉封”,直到劉禅出生後,便為其取名為“禅”。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在當時封禅就是古代帝王祭拜天地的一種封建活動,在當時需要登頂泰山,築壇祭天,又稱為“封”。

而在泰山地下的梁父山祭地,稱做“禅”。這裡就讀作“shan”,是以将自己的親兒子取名為“shan”則是和養子劉封的“封”相對應。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劉禅,字公嗣,“禅”就是帝王行為,而“嗣”就是繼承的意思,就要繼承父業,繼續當帝王。

二、荀彧—王佐之才

第二個就是荀彧,其實也是這四個人中最容易讀錯的一個,因為“荀彧”這兩個字的形象上同“苟或”非常相似,是以有些人就将其讀作“gouhuo”。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衆人都紛紛感到不解,為何曹操身邊的第一謀士卻叫做“狗貨”,卻殊不知誰這些人才疏學淺,不認得“荀彧”兩個字。

那麼荀彧這兩個字讀什麼呢?其實他讀作“xunyu”,荀彧出身于颍川的荀氏,是荀子的後人,他的祖父荀淑在當時非常的出名,又被叫做神君。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而父親荀绲非常忌憚宦官,于是就趕緊讓年少的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而且荀彧也是因為年少就非常的有才能,也很出名,是為了避免被别人議論。

是以後來南陽名士何颙在見到荀彧後,特别的驚訝,對他說:“這就是王佐之才啊!”在永漢元年,被舉孝廉,後擔任守宮令,九月的時候,董卓廢掉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份,董卓自封相國,并配劍上殿。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荀彧後棄官回鄉,同父老說道:“颍川這個地方是四處征戰的地方,如果天下大亂,颍川就會受到侵略,是以應該早早的避開,不能過久的留在此地。”

當久居颍川的本地人,不願離開家鄉,于是此時擔任冀州牧的同郡韓馥決定派人去接荀彧,卻沒有跟随,最終隻有荀彧獨自一人将宗族遷到冀州躲避戰亂。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荀彧到冀州後,才發現此地已經被袁紹所占據,袁紹将荀彧當做上賓來招待,但是荀彧卻并認為袁紹能夠成就大業,于是在初平二年的時候,荀彧就離開袁紹前來投奔曹操。

曹操見到荀彧後,非常高興,對他說:“這就是我的子房啊”。自此之後,荀彧就成為曹操手下的一員大将,幫助曹操出謀劃策。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在官渡之戰中,幫助曹軍反敗為勝,後又讓曹軍乘機追擊袁氏,平定冀州,幫助曹操成就大業,但是荀彧的内心始終是忠于漢室。

是以後來因為反對曹操自稱為曹公,便被從權力中心調開,後在跟随孫權的途中,在壽春一帶郁郁而終。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三、甄宓和李榷

第三位容易讀錯的就是甄宓,也就是袁紹的兒媳婦。是甄逸的女兒,嫁給了袁紹的兒子袁熙,在官渡之戰中,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後,袁家衆人也大難臨頭。

許多袁家的婦女都被侵犯,唯有甄氏和劉夫人坐到了大堂上,這是為何?據說當時曹丕進入到袁府,之間劉夫人和甄氏,甄氏害怕的将頭埋在劉夫人的膝上哭泣。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曹丕見少婦披頭散發,便讓甄氏擡起頭來,幫她挽起發髻,擦幹淨臉後,才發現她的容貌竟如此清秀美麗,便決定将甄氏納為妾室。

後來在魏國成立後,甄宓被封為皇後,又稱為甄夫人。而甄宓的“宓”字讀作“fu”,有很多人都将其讀作“mi”這一讀音。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在甄宓九歲的時候,她所看過的字文都知道,并且多次用她的哥哥筆硯寫字,是以他的哥哥常說:“你應該多學習一些女工,讀書學習,你是想成為女博士嗎?”

甄宓卻說:“古時候的女子都是學習前人的經驗,用來借鑒,若是不想讀書,又從何處借鑒呢?”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後來曹植曾在《洛神賦》中來寄托他對甄氏的哀思,洛神又叫做宓妃,是東帝伏羲的女兒,在渡過洛水的時候,被洛水掀翻了船,于是宓妃死後便成為了洛神。

而《洛神賦》原來的名字就是《感甄賦》,而甄氏原本沒有名字,是以人們是根據曹植所寫的《感甄賦》所猜測,“洛神”甄宓就是,這也是甄宓名字的由來。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還有一位容易讀錯字的人就是李傕,是董卓手下的一員大将,這個字容易被人們讀錯是因為“傕”和“催”很像,往往分辨不清的人都會叫成“催”。

其實這個字真正的讀音讀作“jue”,李傕在董卓被殺後離開,後聽從謀士賈诩的計策進攻長安,長安被破後,呂布逃走,王允後被殺害,李傕再次占據長安,和郭汜、樊稠共同治理朝政。

三國中經常被讀錯的4個名字,沒點文化張口就錯,你認識幾個?

結語

從上面可以看出,這些字并不常用,是以這也是人們往往容易讀錯的原因,如今各種古籍中,還是有不少名人的名字中帶有一些生僻字,當不認得的時候,還是要多查閱資料,以免讀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