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大引擎驅動A股2024新機遇

作者:漢新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A股市場在經過連續兩年的調整後,“價值窪地”進一步凸顯。截至2023年末,A股上市公司總數已超5300家,總市值為83.73萬億元。

  2024年資本市場畫卷即将展開,前期持續下行後,市場對2024年的A股表現有所期待。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釋放出積極的政策信号;2024年中國經濟或可實作5%左右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領先水準;2024年國内宏觀流動性或維持相對寬松态勢,增量資金将積極入市。

  在國内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全球貨币政策拐點将至的背景下,市場人士預計,2024年政策助力經濟回暖,股市基本面進一步複蘇,疊加美債收益率下行、增量資金入場,A股市場将逐漸上行。

  政策信号積極夯實穩增長基礎

  “活力再現”“增長行穩緻遠”“以穩應變”“修複信心”“破局,突圍”……梳理各大券商展望2024年國内宏觀經濟形勢的關鍵詞可以發現,促進經濟穩步複蘇已成為共識。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在券商人士看來,無論是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還是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釋放出積極的政策信号,夯實穩增長的基礎,為經濟穩步複蘇描繪了更為宏偉的藍圖。

  “目前大陸經濟需求端結構調整基本到位,金融市場環境邊際改善。”申萬宏源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中國經濟已進入新一輪平穩增長期。

  “2024年的宏觀主旋律是活力再現。”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判斷。她認為,2024年,中國經濟将在固本培元的基礎上抖擻精神,經濟活力将在美元走弱和政策加碼的前提下得到更好釋放,經濟增長逐漸回歸常态。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觀首席分析師張文朗則認為,2024年經濟複蘇将呈現逐漸加快的态勢。經濟形勢可能從“内生探底”往“外生複蘇”演變,2024年全年實際GDP增速或為5%左右。

  在券商人士看來,經濟穩步複蘇的背後,離不開政策層面的持續發力。

  “展望未來,經濟恢複的斜率提升仍要靠穩增長政策發力。”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荀玉根坦言,美債收益率見頂回落的背景下,國内積極的财政政策空間更大,貨币政策維持穩健寬松。他認為,借鑒海外經驗,中國地産銷售、開工降幅已經略超海外48個樣本經濟體的中位數水準,投資降幅略小于中位數,未來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設将對沖地産下行的影響。2024年随着穩增長政策發力疊加庫存周期向上,宏觀基本面有望修複。從中長期看,中國正處在産業結構更新的關鍵時期,中國已具備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基礎,新能源等部分高端産業逐漸崛起。

  楊帆表示,政策層面的短期逆周期加碼和長期改革藍圖繪制将同步推進。一方面,政策将因時而動,及時加強宏觀調控,確定穩中向好的經濟态勢得以鞏固;另一方面,政策将謀劃長遠,向改革要活力,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

  在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預計,2024年開年财政政策組合可能以“3.5%左右赤字率+3.8萬億元以上新增專項債”的形式出現。從防風險的角度考慮,預計财政政策會就一攬子化債方案的實施政策和中長期規劃給出較為明确的指向。

  流動性寬松增量資金将積極入場

  在積極的政策信号和良好的經濟修複預期下,流動性也是驅動A股市場的重要因素。

  Wind資料顯示,2023年,北向資金全年淨流入437.04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淨流入219.28億元,深股通資金淨流入217.76億元,北向資金淨流入金額處于曆史低位水準。截至2023年12月28日,2023年融資餘額累計增加超1400億元。

  2024年,宏觀流動性将保持相對寬松态勢,而增量資金的積極入市,已成為機構共識。

  财政接棒穩增長的背景下,黃文濤認為,擴需求、防風險,都要求貨币政策提供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和适宜穩定的融資利率,央行不存在長期收緊流動性的動機。他預計,2024年,央行還将繼續降準降息,幅度可能與2023年類似,即降準50個基點,降息20個基點左右,并帶動存款利率調降。

  “随着美聯儲結束加息周期,匯率掣肘逐漸放松,國内貨币政策獲得更大操作空間,2024年或有更大幅度的降息。”申萬宏源研究宏觀進階分析師屠強表示,預計2024年會有兩次25個基點的降準,上下半年各一次。

  “增量資金從何來”一直是市場讨論的話題。對此,中信證券首席政策分析師秦培景稱,2024年,四類投資者行為變化帶來增量資金,其中長期配置型資金是主力。具體而言,第一,預計主動公募調倉增配低位複蘇闆塊這一趨勢将伴随國内積極政策信号以及基本面企穩複蘇在2024年延續,2024年被動ETF或繼續成為承接場外增量資金入市的管道。第二,中小型主觀多頭私募整體倉位偏低,潛在增配空間廣闊,同時量化政策步入有序良性發展階段。第三,交易型外資邊際轉向積極,配置型外資仍在等待入場時機。第四,保險等中長期資金穩步入場将成為壓艙石。目前A股核心資産整體估值較低,保險類資金入場配置的視窗已經打開。

  “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加大權益資産配置将是大趨勢。”中信建投證券首席政策官陳果直言。

  目前,A股在人民币資産配置中以及全球主要權益市場配置中均屬于低位資産。在此背景下,A股“估值窪地”價值凸顯。

  “2024年外資有望重新回到流入态勢,與國内中長期資金、機構資金形成共振、重新掌握市場定價權。”東吳證券首席政策分析師陳剛預計,2024年A股增量資金或将達1.2萬億-1.7萬億元。

  預期改善估值處于曆史低位

  A股市場在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回調後,截至2023年末,萬得全A滾動市盈率為16.67倍,處于曆史低位。基于政策、基本面複蘇、流動性寬松及增量資金将邊際改善等預期,對于2024年的A股市場,機構普遍較為樂觀。

  “2024年基本面回暖有望支撐A股向上。”荀玉根判斷,股市運作存在周期性規律,目前A股已處在底部區域。“從交易、資産比價、估值名額來看,A股調整幅度已較為顯著,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都降至低位。”海通證券政策聯席首席分析師鄭子勳也表示,展望2024年,A股基本面複蘇将是市場上漲的有效支撐。

  多重積極因素逐漸彙聚,“牛市”是否會來?

  陳果認為,2024年A股有望由熊轉牛,進入小牛市,主要源自兩大因素改善:一是全球宏觀流動性明顯改善,二是國内穩增長政策力度或超預期,這将推動2024年A股公司業績正增長。申萬宏源研究A股政策首席分析師傅靜濤則認為,2024年A股市場會有新的結構性機會,但總體仍是震蕩市。

  回首2023年,從市場風格看,A股市場行業風格呈現啞鈴型的特征。2024年,市場風格将如何演繹?

  鄭子勳預計,白馬成長闆塊已具備投資成本效益,風格有望“從兩頭走向中間”,業績驅動的白馬成長股或占優,尤其是硬科技、醫藥、消費闆塊存在結構性亮點。此外,銀行和券商闆塊也可能迎來階段性機會。

  主題風格方面,從大小盤股角度看,總體上小盤股或相對占優。但中國銀河證券首席政策分析師楊超表示,2024年下半年美國貨币政策将迎來拐點,外資淨流出幅度有望收窄,大盤股局部占優的可能性逐漸增大。他預計,2024年上半年,市場成長價值風格相對均衡;但随着海外貨币政策轉向,2024年下半年成長股占優可能性逐漸上升。

  回望2023年A股市場的行業配置,在“業績緩+成長稀缺+資金緊平衡”環境下,傳統追蹤需求景氣度的行業配置模式難度加大,高股息闆塊和主題輪動成為2023年A股突出的結構特征。2024年,行業配置方面如何把握?

  “2024年配置機遇有望好于2023年,建議做景氣回升與紅利資産的攻守結合。”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内政策首席分析師李求索認為,2024年景氣回升或基本面迎來反轉的行業将增多,部分中期前景向好的領域經曆長周期調整後估值消化充分,政策繼續支援經濟轉型,技術進步與創新有望成為潛在的結構增長亮點,配置環境将好于2023年。

  李求索建議,未來3-6個月重點關注三條主線。第一,轉型期中受政策支援,且順應創新産業趨勢的成長闆塊,如半導體、通信裝置等;醫藥和新能源領域仍需關注産業政策及基本面的邊際變化,但估值風險已得到較多釋放。第二,自下而上尋找需求率先好轉或存在供給出清機會的方向,可能具備更大業績改善彈性,如汽車及零部件、油氣油服、貴金屬和航海裝備等。第三,現金流充足、持續高分紅的高股息資産,如電信服務、上遊資源品和公共事業等領域。

  德邦證券首席政策分析師吳開達認為,2024年的兩大投資主線或圍繞“産業更新”與“發展支撐”展開。産業更新方面,可關注數字中國和制造強國兩大闆塊;發展支撐方面,建議關注能源安全和金融強國兩大闆塊。

來源: 中國證券報

編輯:向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