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作者:沒有的知識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步兵炮

1.步兵炮

步兵炮又稱營炮,是為了增強步兵火力而設計的火炮。它們通常使用短管低初速炮彈,結構較輕便,以便戰場機動。步兵炮主要用于直接射擊而不是其他類型炮兵的間接射擊。随着坦克炮、步兵戰車的機槍和其他作戰車輛的出現,步兵炮的作用逐漸被取代。

步兵炮是最早出現的一種火炮,最初在中國使用,後來通過蒙古入侵引入歐洲。早期的步兵炮缺乏炮架或輪子,僅為簡單的鑄鐵炮管。随着火炮口徑的增大,需要更便于運輸,這導緻了兩種發展方向,一是輕便的手提火槍,最終演變為火繩镗和铳;另一方向是加入輪式炮架的輕型火炮,如 2 磅 Culvern moyane 炮、1 磅 falcon 炮和 3/4 磅 falconet 炮。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步兵炮

17世紀出現了 3 磅和 4 磅的 regimental gun,以及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所用的皮制炮。17世紀的輕型野戰炮有近 100 個不同口徑,各有不同名稱,一些典型的有:

- 5 磅, 3 1/2 英寸 saker 炮,重 1 噸

- 4 磅, 3 英寸 minion 炮,重 3/4 噸

- 2 磅, 2 3/4 英寸 falcon 炮,重 1/4 噸

- 1 磅, 2 英寸 falconet 炮,重 200 磅(91公斤)

- 3/4 磅, 1 1/4 英寸 robinet 炮,重 100 磅(45公斤)

17世紀後期開始使用法語中的炮(canon)來代替舊的名稱。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步兵炮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是第一個引入步兵炮戰術的人,他在七年戰争前對普魯士炮兵進行了整體改革。這包括确定散射彈的有效射程隻有100碼,與步槍射程相當,是以迫使炮兵進入直接步兵作戰環境。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由于壕溝戰出現,步兵炮再次受到關注。除了便于步兵攜帶的體積要求外,還要求兩種不同的能力。第一是需要高角度的間接射擊;第二是低角度的直接射擊,以執行強攻固點、碉堡等工事。一戰之間出現的一些步兵炮如德國的 7.5 厘米輕型步兵炮和日本的九二式歩兵炮都具備這兩種能力,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步兵炮

目前步兵部隊很少繼續使用步兵炮,其角色主要被火箭彈、榴彈發射器、反坦克飛彈、無後座力炮、榴彈炮和迫擊炮所取代。更重的有線飛彈用于打擊點目标如建築物。大多數分解式炮和空降炮屬于步兵炮,但這些類型也已過時。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火箭彈發射器

2.火箭彈發射器

火箭彈發射器是用于發射無制導火箭彈的武器。最早的火箭彈發射器見于中國的記錄,是在箭箭杆末端幾英寸處安裝火箭發動機,利用火藥燃燒提供動力。這些火箭發射器使用木材、竹子等材料制成,可以一次發射多枚火箭。1510年版的武經總要中描述了“百虎”火箭發射器,可以發射320枚火箭箭。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火箭彈發射器

19世紀初期拿破侖戰争期間,印度火箭傳入西方。1804年英國設計出康格裡夫火箭,可以從約45厘米長的鐵槽發射。南北戰争期間,南北雙方都試驗和生産了火箭發射器。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火箭彈發射器

二戰前各國進行軍用火箭技術研究,出現多種火箭炮系統。英國使用7英寸非轉動彈和3英寸高射火箭;德國的15厘米新月射手火箭是從煙幕迫擊炮改裝;蘇聯開發的喀秋莎火箭裝在卡車、坦克甚至火車上;美國使用T34噴火系統。

肩扛式火箭發射器指個人攜帶使用的武器,常用“巴祖卡”或“RPG”作為泛指。 World War II 期間美國使用M1巴祖卡(1942-1957年服役)反坦克武器;RPG多指蘇制RPG-7反坦克武器。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火箭彈發射器

火箭吊艙是固定在攻擊機或攻擊直升機下,包含數枚火箭的發射器。早期吊艙包括美制折疊尾翼空對地火箭和法制SNEB。更大規模的火箭發射系統有多管火箭炮。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自行防空武器

3.自行防空武器

自行防空武器,也稱為自行高射炮或自行防空系統,是一種具有防空能力的移動車輛。它們裝備機槍、機炮、大口徑炮或者地對空飛彈,有些同時配備炮和飛彈(如俄制龐蒂爾-S1)。使用的載體包括卡車和重型作戰車輛如裝甲運兵車和坦克,為一線部署提供防護。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自行防空武器

高射炮通常安裝在快速旋轉的炮塔上用于追蹤高速飛行的飛機。它們常采用雙聯或四聯挂載,以實作高射速。大多數高射炮也可以直接對地面目标射擊。如今,地對空飛彈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高射炮,但它們可能作為一種廉價的無人機對策方式回歸。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自行防空武器

将高射機槍安裝在卡車上的曆史很長,一戰期間就很常見。德國在一戰後期制造的三輛A7V底盤的原型自行高射炮底盤也是最早的自行高射炮。兩次大戰之間英國開發出運載通用火炮的履帶式車輛,可以在各種地形行進和轉向高射。1936年瑞典設計的Landsverk L-62防空坦克也許是第一輛大批量生産的自行高射炮。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自行防空武器

二戰期間德國随軍的半履帶車安裝20毫米和37毫米高射炮;後期四聯裝20毫米武器也投入使用。随着載台品質和穩定性的提高,各國開始尋找重型載體。匈牙利率先批量生産了40M Nimrod防空坦克,德國後來推出了以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底盤為基礎的高射坦克系列。美軍使用M16高射炮即在M3半履帶車上安裝四挺M2勃朗甯機槍。

噴氣發動機時代高速飛機的出現大大降低了高射炮的效能。典型的高射炮彈速隻有每秒1000米,而當時的飛機可以達每小時1000公裡的速度,使得瞄準十分困難。蘇聯是一個反例,在1957年開始新型自行高射炮的研制,于1965年形成ZSU-23-4,具有雷達、火控和自動瞄準功能。這款高射炮與地對空飛彈配合使用十分成功,迫使飛機降低高度逼近其射程。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自行防空武器

現代自行高射炮通常配備短程飛彈進行遠距離交戰,如俄制龐蒂爾系統和德制獵豹防空坦克。部分國家如美國使用不依賴雷達的紅外線制導短程防空飛彈。中國、土耳其、南韓等國也研制了新型自行高射炮作為防空武器。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反坦克炮

4.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是一種設計用來摧毀坦克和其他裝甲戰鬥車輛的火炮,通常從固定防禦陣地使用。反坦克炮的出現是為了應對一戰期間坦克的出現。最初陸軍使用普通野戰炮進行直接射擊以摧毀敵方坦克,但這種做法消耗過多彈藥且随着坦克裝甲越來越厚效果越來越差。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反坦克炮

1920年代開始出現第一批專用反坦克炮。到二戰時反坦克炮在歐洲多國陸軍中已經很常見。為了貫穿裝甲,它們使用更長炮管進而比野戰炮獲得更高的炮口初速。1930年代各大兵器生産商響應坦克改進的需要研制反坦克炮。這些火炮通常由特種步兵而不是炮兵操作。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反坦克炮

早期的37毫米戰防坦克炮口徑較小。二戰後期它們被證明已過時,新型反坦克炮開始使用大口徑穿甲彈。此外,空心裝藥的出現使反坦克武器無需高初速,例如德制單兵火箭筒。盡管二戰後期出現數種大口徑反坦克炮,但由于體積大、難以隐蔽和價格昂貴,便攜式低後坐力武器被認為是更可行的步兵反坦克選擇。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反坦克炮

在二戰結束後,無後坐力炮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正常反坦克炮,但法國、比利時和蘇聯在1950年代後期仍在繼續新型低後坐力反坦克炮的研發。中國也一直到1988年還在生産大口徑反坦克炮。進入2000年以後,各國軍隊更傾向使用反坦克飛彈而非反坦克炮。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無後坐力炮

5.無後坐力炮

無後坐力炮是一種輕型火炮系統或便攜式發射器,其設計思路是在發射時通過尾部噴出一定品質的物質如推進劑氣體來産生前向推力,進而抵消大部分的後坐力。這可以減輕後坐力補償所需的複雜機械,也使得無後坐力炮可以安裝在體積較小的平台上。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無後坐力炮

技術上說,隻有使用膛線炮管發射穩定彈丸的裝置才算無後坐力炮,而平滑炮管的則稱為無後坐力炮或無後座炮。但通常這兩者并無嚴格區分。無後坐力炮與火箭發射器外觀上很相似,主要差別在于它使用正常無煙火藥而非火箭發動機。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無後坐力炮

由于部分後坐力需要通過尾端排放抵消,無後坐力炮的有效射程比正常火炮要差一些。但其輕便的特點使其很受傘兵、山地部隊等使用。最大型的仍需要由數人操作,安裝在輕型三腳架、輪架或車輛上。随着反坦克飛彈的出現,這類大型系統逐漸被淘汰。目前一線使用的通常是便攜式,如84毫米的瑞典Carl Gustaf系列。

全球5種常見火炮詳細分析,到底哪種更實用?哪種威力更大?

無後坐力炮

無後坐力武器的工作原理有幾種,最基本的方法是發射兩個方向的彈丸抵消後坐力,但這種雙向發射對使用者很不友好。更常見的方法是利用尾端排放氣體來産生抵消後坐力的反作用力。由于很難實作完全平衡,實際的無後坐力炮仍有一定後坐力。如果尾端系統損壞會導緻後坐力增加;如果彈丸卡殼,整個武器會因為氣體排放而向前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