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作者:沒有的知識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是坦克的主要武器。現代坦克炮是能夠發射動能彈、高爆反坦克彈和炮射飛彈的高速大口徑火炮。高射炮也可以安裝在坦克上。

坦克炮作為坦克的主要武器,幾乎總是直接瞄準各種地面目标,包括戰壕步兵、輕型裝甲車,尤其是其他重型坦克。它們必須提供精度、射程、穿透力和快速射擊,盡可能緊湊和輕量化,以适應狹窄的炮塔。坦克炮通常使用自動裝填彈藥,允許快速重新裝填(或使用自動裝填機)。它們通常在槍管上顯示一個凸起,這是一個彈道補償器,或者是槍口上的火焰抑制器。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

第一批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用于支援步兵作戰,以破壞塹壕防禦,特别是機槍陣地,它們配備了機槍或威力較小的高爆炮。這些是海軍或野戰炮,從炮座上卸下來,安裝在裝甲車輛的底盤或炮塔内。

1916年的英國Mark I坦克使用了兩門57毫米QF 6磅霍奇基斯艦炮,安裝在兩側的底盤上。事實證明,這些炮對于英國坦克設計來說太長了,因為它們會在不平坦的地形上接觸障礙物和地面,1917年的Mark IV配備了縮短的6磅6英磅版本,這可以被視為第一門專用坦克炮。

第一輛德國坦克,A7V,使用從比利時和俄羅斯繳獲的英國57毫米馬克西姆諾登費爾特要塞炮,并單獨安裝在前線。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

早期的法國施耐德CA1在右舷安裝了一門75毫米短炮,而聖-夏蒙在機頭安裝了一門标準的75毫米野戰炮。坦克的薄裝甲意味着這種武器對其他車輛是有效的,盡管德國人很少使用坦克,而盟軍的坦克則集中在反步兵和步兵支援活動上。

這種想法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當時大多數坦克炮仍然是對現有火炮的改進,主要用于對付非裝甲目标。安裝口徑更大,射程更短的火炮,用于步兵支援(步兵坦克),并沒有消失。這些坦克有望消滅防禦工事和步兵叢集,是以攜帶大口徑武器發射大型高爆炮彈——盡管這些武器在近距離對抗其他車輛時也相當有效。在一些設計中,例如M3李将軍、丘吉爾和Char B1,在坦克的車體上安裝了一門更大口徑的武器,而另一門炮安裝在炮塔上用于對付坦克。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

然而,其他戰略家看到了坦克在戰争中的新角色,并希望根據這些任務開發更具體的武器。摧毀敵人的坦克是他們的首要任務。為此,新興的反坦克炮設計被修改為安裝在坦克上。這些武器發射更小的彈藥,但具有更高的初速和更高的精度,進而提高了對抗裝甲的性能。輕炮,如QF 2磅炮(40毫米)和37毫米在20世紀30年代末裝備在英國巡洋艦和步兵坦克上。這些武器缺乏有效的高爆炮彈來攻擊步兵和堡壘,但對當時的輕型裝甲部隊卻很有效。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見證了軍事技術在各個領域的飛躍。戰場經驗促使玩家采用更強大的武器。從20毫米到40毫米口徑的火炮很快被50毫米、75毫米、85毫米、88毫米、90毫米和122毫米口徑的火炮取代。1939年,标準的德國裝甲裝備了20毫米或37毫米中速武器,但到1945年,長管75毫米和88毫米高速炮很常見。蘇聯在IS坦克系列的炮塔重型坦克中引入了122毫米炮。彈藥得到了改進,使用了更硬的材料和科學的形狀來提供更好的穿透力。

所有這些都意味着精度和射程的提高,盡管普通坦克也必須更大才能攜帶彈藥,安裝和保護這些強大的火炮。

雖然高初速坦克炮對其他坦克很有效,但英國坦克大多轉向兩用75毫米炮,這種炮發射的是有用的高爆彈;在戰争後期增加了一門76毫米17磅炮來裝備坦克,以獲得更好的反坦克能力。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

許多國家在戰争期間設計了“坦克殲擊車”——專門為反坦克戰設計的車輛,比相同底盤的坦克更重。它們通常分為三個重疊的類别:改裝舊坦克或繳獲的坦克,使其再次可用(比如将一輛隻有機關槍的Panzer I改裝成Panzerjager I),通常帶有随機裝甲武器坐騎和有限的旋轉能力;美國的進攻型和機動預備型偏愛輕型敞篷車輛,配備旋轉炮塔和強大的反坦克炮,而真正的坦克僅限于步兵支援角色(以M10坦克殲擊車為代表);和炮盾武器安裝模型,通常允許最終車輛難以擊中,并有傾斜保護的上裝甲(如SU-100)。坦克殲擊車在武器上的優勢隻是相對的:例如,SU-85, T-34底盤上的炮盾TD,在基本的T-34從76毫米炮換成85毫米炮後變成了T-34-85,使得SU-85過時了。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

到戰争結束時,坦克設計的多樣性已經縮小,并且出現了主坦克的概念。對更大口徑的競争放緩了,幾代人之間的口徑幾乎沒有增加。在西方,大約90毫米的炮被1958年推出的無處不在的105毫米皇家兵工廠L7所取代。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切換到120毫米(英國在60年代末用酋長坦克進行了改變)。在東部,85毫米很快被100毫米和115毫米U-5TS火炮取代,125毫米口徑現在是标準口徑。大多數改進是在彈藥和火控系統上進行的。

随着動能穿甲彈的出現,固體穿甲彈被斬首穿甲彈(APDS)(1944年的産品)和斬首穿甲彈(APFSDS)所取代,後者使用鎢或貧鈾穿甲彈。類似的發展導緻了基于化學能的彈藥;HESH和HEAT彈的穿深與初速或距離無關。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

通過計算機化火控系統、風速傳感器、熱管和炮管參考系統來補償炮管變形、磨損和溫度,提高了坦克炮的精度。紅外、光增強和熱成像裝置提高了夜間、惡劣天氣和煙霧下的作戰能力。

坦克炮技術本身隻有很少的創新。幾十年來,火炮幾乎都是線膛炮,但現在大多數新坦克都使用滑膛炮。槍管的膛線使彈丸旋轉,提高了彈道精度。最好的正常反坦克武器是動能穿甲彈,其穿透力和精度由于在較長射程内失去初速而大大降低。在更遠的射程内,高爆反坦克炮彈更有效,但精度有限;對于極地遠端,建議使用炮射飛彈。

使用自動裝填機一直是一些國家青睐而另一些國家不青睐的發展。一些國家已将其作為維持其坦克整體尺寸的一種手段。作為進一步将裝填手從槍和彈藥中分離出來的一種手段,人們也表現出了興趣。例如,自動裝彈機允許T-14“阿瑪塔”使用無人炮塔。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蘇聯以及後來的實驗性美西德MBT-70聯合項目研制了光滑口徑坦克炮。

美國陸軍武器實驗室的武器實驗室,以發明家Albert L. DeGraffenreed頒發的兩項專利為基礎,利用他的高精度制造發明,完善了高精度光滑膛的坦克本體。蘇弗裡特兵工廠為美國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生産了2萬多門坦克炮。

根據他們在BMP-1的2A28箭飛彈/炮系統上的經驗,蘇聯建造了T-64B主坦克,配備了自裝填的2A46 125毫米光滑口徑高炮口炮,能夠發射穿甲彈和反坦克飛彈。類似的火炮繼續在最新的俄羅斯T-90、烏克蘭T-84和塞爾維亞M-84AS主戰坦克上使用。

全網最全“坦克炮”說明書,從20毫米口徑擴大到120毫米口徑

坦克炮

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開發了一種更傳統的120毫米光滑口徑坦克炮,可以為豹2發射LAHAT飛彈,後來被美國M1艾布拉姆斯采用。光滑膛設計的主要優點是它們更适合尾部穩定彈藥,并且與膛線設計相比,槍管磨損大大減少。光滑膛和線膛炮的操作之間的巨大差異反映在它們發射的二次彈藥類型上,光滑膛是發射HEAT反坦克彈藥的理想選擇(盡管專門設計的HEAT反坦克彈藥也可以從線膛炮發射),而膛線是發射HESH高爆彈藥所必需的。

大多數現代主坦克現在都裝備了滑膛炮。一個明顯的例外是英國陸軍的坦克,它使用120毫米L11A5線膛炮,直到20世紀90年代被120毫米L30線膛炮取代,并且仍然在服役。印度阿瓊坦克使用國産120毫米線膛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