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咳嗽、渾身疼痛、發熱、怕冷,屬于“寒包水”,青龍聽令藥到病除

古人認為,“天之四靈,以正四方”,而作為四靈之一的青龍,卻成為了四大神獸的領銜主演,獨占榜首。殊不知,神明天從的醫聖張仲景,将天地四象的規律與中醫學進行了有機融合,并創造性的留下了“四靈神方”[青龍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白虎湯,玄武湯(又名真武湯),朱雀湯(一為黃連阿膠湯,一為十棗湯)]。而對于這“四靈神方”在後世的出場率最高的,卻是青龍系列,這也與青龍作為四大神獸之首相呼應。古人說,“天神之貴者,莫貴于青龍”,這也說明,醫聖張仲景以青龍命名方劑,意在告誡後人,若能讓青龍聽令,必收藥到病除之靈。

醫聖張仲景為後世醫家留了兩條龍,一個大青龍,一個小青龍,若能運用得當,必能藥到病除。隻不過,在後世傳承中,小青龍湯逐漸脫穎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很多咳喘患者收獲了健康,而且由于小青龍湯的出色療效,還被後世醫家選入中醫十大名方。說到小青龍湯的這些殊榮,作為被譽為“群方之冠”的桂枝湯表示不服,作為被譽為“返魂之方”的麻黃湯表示不解,但麻黃湯和桂枝湯又不得不感歎的是,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于藍勝于藍”啊!

咳嗽、渾身疼痛、發熱、怕冷,屬于“寒包水”,青龍聽令藥到病除

小青龍湯作為脫胎于桂枝湯和麻黃湯的一個千古名方,也就是說到底,小青龍湯其實是麻黃湯和桂枝湯的孩子,隻不過這個孩子可厲害了,一出場就自帶音響,一出手就萬法可破,尤其是它的用法,不僅僅打出了麻黃湯和桂枝湯的組合拳,還創造性的弱化了麻黃湯和桂枝湯的将息法,提高了臨床使用率,而且,在現代臨床運用中,小青龍湯也得到了大大提升,是一個比麻黃湯安全、比桂枝湯精妙的經典名方。

小青龍湯的方藥是怎樣組成的呢?全方由“麻黃(去節),芍藥,細辛,幹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洗)”等八味中藥組成。對于方藥劑量,麻黃、芍藥、細辛、幹姜、甘草、桂枝都是按照三兩等量配伍的,而五味子和半夏的用量是半升。而小青龍湯的煎煮方法,醫聖張仲景一再強調,這八味中藥,要用一鬥水來煎藥,先将麻黃單獨煎煮,煮去二升水,去掉麻黃煎煮時漂浮在水上的泡沫,再将其他七味中藥放進去一起煎煮,将水煎至三升時,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咳嗽、渾身疼痛、發熱、怕冷,屬于“寒包水”,青龍聽令藥到病除

對于麻黃這味中藥,尤其是《紅樓夢》中将它列為“虎狼之藥”的行列,導緻麻黃這麼好的一味中藥,竟然到了“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地步,實在是可悲可歎。麻黃有什麼“虎狼”的?按照醫聖張仲景的煎煮方法,哪還有什麼“虎狼”之有?醫聖張仲景明确指出,麻黃要久煎,你看用一鬥水,煎了隻剩下三升,這得用多長時間?這麼長的煎煮時間,足以揮發掉麻黃的峻烈之性,這與附子這種“毒劇中藥”的運用情況一樣,一定要久煎,久煎可以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

小青龍湯的八味中藥,堪稱是“八部天龍”,每一味中藥都不甘人後,發揮着獨特的作用。全方以麻黃、桂枝為君藥,主要起到發汗散寒、宣肺平喘、行水化氣的作用;以幹姜、細辛為臣藥,主要起到溫肺化飲的作用;以五味子、芍藥、半夏、甘草為佐藥,其中五味子起到斂肺止咳的作用,芍藥起到和養營血的作用,半夏起到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甘草起到益氣和中的作用;以甘草為使藥,兼以為使,主要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全方八藥合用,其中透露了兩大特色,第一個是辛散藥與酸收藥互相配伍,可以起到“散中有收”的作用;第二個是溫化藥與斂肺藥聯合使用,可以起到“開中有阖”的作用;全方八味中藥,散收有度、開阖自如,真乃千古良方也。

咳嗽、渾身疼痛、發熱、怕冷,屬于“寒包水”,青龍聽令藥到病除

清代名醫張秉成指出,“名小青龍者,以龍為水族,大則可以興雲緻雨,飛騰于宇宙之間;小則亦能治水驅邪,潛隐于波濤之内耳”。小青龍湯的主要作用是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主要适用于“外感風寒、内停水飲證”,臨床上的主要适應證為“惡寒發熱,不渴,無汗,浮腫,身體疼痛,胸痞,幹嘔,咳喘”,舌脈主要以“舌質淡嫩而胖,舌苔水滑,脈浮”。在現代臨床運用中,隻需要記住“外有表寒、裡有水飲”(也就是俗話說的“寒包水”)這個核心病機,基本上就可以巧妙的運用小青龍湯來調理病症,方藥對證,必能屢用屢效。

在使用小青龍湯的時候,需要注意,陰虛幹咳無痰,汗出較多,有自汗盜汗等疾病的,肺燥陰虛咳喘等人群,要禁用小青龍湯;年老體弱及嬰幼兒,尤其是患有心腎疾病的患者,需慎用。另外,孕婦以及過敏體質者,不宜使用小青龍湯。小青龍湯仍屬峻劑,不宜久服,以免導緻拔腎氣、動沖氣,以及傷陰動陽。如果用于治療咳喘的時候,可以先用小青龍湯救急,然後用苓桂劑(苓桂術甘湯、苓桂味甘湯、苓桂杏甘湯、六君子湯、二陳湯)等方藥善其後。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